APP下载

『慢行系统』助力传统村落复兴——以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侨乡村的保护与发展为例

2019-06-13撰文王芝茹供图王芝茹

中华民居 2019年2期
关键词:客家人村落村民

撰文王芝茹 供图王芝茹

为了更好地推动传统村落发展,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结合该村现状,尝试引入了慢行系统。所谓『慢行系统』即是指把步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主要交通方式,引导居民共同营造舒适、安全、便捷、清洁、宁静的交通和生活环境的一套系统。慢行系统的引入,既契合了侨乡村的古村传统风貌和平坦地势,又呼应了广东地区的『叹早茶』慢生活习惯。此举不仅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改变,也为外来游客提供了新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侨乡村的传统围龙屋在慢行系统中得以凸显出来,更好地彰显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缘起:侨乡村的围龙屋之困

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有一个特别的村落,该村为客家人聚居区,家家都有下南洋的华侨,因而得名“侨乡村”。侨乡村共包括寺前排、高田和塘肚3个自然村,寺前排村在东边,高田村在中间,塘肚村在西边。它们南倚兴宁山区,北朝梅城盆地。元代天历年间修建的、从梅县经兴宁往韶关和广州方向去的牛驿道,正好从高田村和塘肚村之间穿过。山地和盆地的交界处往往是商旅行人打尖住宿的地方,通常会形成村子。于是,经过漫长的岁月,侨乡村逐渐形成。曾经的牛驿道也早已改建成水泥公路。

广东客家人向来有聚居的传统,加之许多下南洋后发展取得成功的客家人在返乡建屋时还带回了海外建筑文化,由此,便建起了适宜家族群居的中外合璧式围龙屋。于是,侨乡村逐渐以客家围龙屋集聚而闻名,并被誉为“中国最典型的围龙屋古村落”,还被评为广东省级传统村落。其中,有100多年历史的“南华又庐”便是目前梅州地区体量较大、保存较完好的围龙屋之一,早在2002年就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围龙屋俨然成为客家人聪明智慧的象征和勇于开拓的最好见证。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侨乡村实现飞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村民的生活开始富裕起来,村中的新建筑也多了起来。各种新建筑在空间格局、建筑工艺等方面,与传统围龙屋相比,都有了很大变化。于是,原来的那些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围龙屋就逐渐被淹没在村中的新建筑群中。

人们在惊叹时代巨变之余,也为传统建筑逐渐被淹没而感慨万分。那么,如何让围龙屋建筑重新受到关注并发挥它的传统文化价值?我们提议引入慢行系统,优化村落环境,凸显围龙屋的文化价值。

人们在惊叹时代巨变之余,也不得不为传统建筑逐渐被淹没而感慨万分。

探索:慢行系统能否给侨乡村带来新生

何谓“慢行系统”?这还得从现代城市的发展说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但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人车混行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一种被称之为“慢行交通”的概念被提出,试图用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慢行交通”最早出现于《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2002)》中。所谓“慢行交通”包括步行、自行车和助力车3种交通方式。于是,该书也将“慢行交通”的英文表达译为“Slow Mode Transportation”。

“慢行交通”引入城市后,与道路周边的城市配套设施、公共场所等一起形成了一套新的组合体系—“慢行系统”。该系统可以极大地缓解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它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缓解了紧张的生活压力。而且,由此营造出的慢行环境还为休闲购物、旅游观光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会,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魅力。

城市在蓬勃发展的时候,乡村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乡村的建设发展再一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侨乡村作为“中国最典型的围龙屋古村落”自然备受关注。经过考察论证,我们发现:一方面,侨乡村的传统围龙屋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当地居民对传统围龙屋依然有着深厚的情感;另一方面,广东地区历来流行着“叹早茶”的慢生活习惯,侨乡村自然也不例外。

基于这两种考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设想:既然慢行系统在缓解城市发展压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那么将慢行交通系统引入乡村,是否也会为本来就有着“慢生活”基因的侨乡村的建设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改变呢?

活化与梳理:慢行系统介入侨乡村

侨乡村南面是山,北面是田,三星河自村中蜿蜒而过,村中建筑又多依靠南面山脚而建,从而形成了山、村、田、河相连交错的特有空间格局。鉴于此,我们在研读了侨乡村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后,开始向侨乡村引入慢行系统并进行分级介入。项目主要围绕慢行系统的沿线进行整体配套设施的建设、改造和提升,以一种低干扰的姿态逐步介入侨乡村的保护与活化建设中,并最终取得了良好成效。

慢行系统的引入极大地优化了村落景观环境。按照规划,慢行系统贯穿于整个侨乡村,我们针对沿线的配套设施和景观环境均做了相应的提升设计。改造工程在镇村两级干部的带领下,由专业施工团队和村民共同完成。慢行系统的建设最终得到了当地村民和外来游客的一致好评。当然,对于改善村容村貌而言,慢行系统的引入和建设只是一个方面,重点在于培养村民日常的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注重日常的整治维护,推动乡村景观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变和提升。

慢行系统的引入最大限度地凸显了侨乡村传统文化特色。侨乡村为客家人聚居区,有着数量繁多、体量庞大的围龙屋建筑。同时,侨乡村因华侨众多而得名。所以“客侨文化”成为侨乡村最典型的文化特征。慢行系统的主干道能够很好地串联起村中重要的围龙屋建筑,当地居民和游人在慢行系统中可以全面参观壮观的围龙屋,并能置身其中了解当年客家人5次南迁和下南洋的艰辛历史,感受客家人勤劳善良、刻苦耐劳的传统精神。

慢行系统的引入增强了当地政府的社区营造意识。社区营造的核心理念在于引导当地居民共同参与村落建设。慢行系统的建设及乡村环境的整体改善与提升,主要都是在镇村两级干部的带领下由村民协力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村民和干部之间以及村民和村民之间,都加强了交流。他们纷纷针对部分设计方案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见,慢行系统的引入已经极大地唤起了村民着力改善乡村环境的热情。

侨乡村慢行系统的建设最终得到了当地村民和外来游客的一致好评。

实践意义:助力乡村振兴

要将慢行系统引入乡村,首先需要对乡村的先天条件做分析判断,毕竟,慢行系统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乡村。慢行系统的优势在于:能以低成本、低干扰的形式介入乡村建设,而且效果明显;能有效地减轻政府方面的财政压力,同时提振当地村民对乡村环境建设的信心。

我们根据侨乡村的实际道路情况,主要围绕慢行系统建设进行“血肉”填补,包括基础设施配套改造(比如电线入地)、公共服务设施补充、环境绿化、照明亮化提升、景观节点设计、重点建筑改造等。在慢行系统的引入和建设过程中,各方积极性也均被完全调动起来。全村上下都积极投身于新乡村建设中。目前,侨乡村的后续建设也已在稳中有序地进行中。

侨乡村慢行系统的成功引入让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乡村建设经验:即由当地政府提供平台,设计方以慢行系统引入作为支点,以较少的投入和可预见的时间为杠杆,各方通力配合,共同撬动乡村振兴的战略大目标!

猜你喜欢

客家人村落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客家人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油画《村落》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