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把书法纳入中小学考试
2019-06-12
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宋华平带来了“关于把中小学书法教学纳入考试”的提案。
宋华平指出,加强书法教育,是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的重要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传承祖国优秀文化。
具体来说,宋华平建议教育部制定统一的中小学书法教学大纲,并将书法纳入语文学科中考查。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学年在语文课考试中增加书法部分,或写小短文,或抄写、临写。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际书写能力。把学生的书法分数作为升学成绩的一部分。在中小学其他科目的考试和参加中考、高考的考试中增加卷面分数的比重。
有网友担心,书法纳入考试后,会不会增加学生和家庭的负担?宋华平认为,依据现在的教学大纲,写字课、书法课的课时分配是非常合理的。只要有效地利用起来,就能达到写好中国字,传承好中国书法的目的。
引入考评机制,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形式,自从有了汉字就有了书法,书法距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与武术、中医、京剧一起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粹”。不过,近几十年来书法传承渐有断代的倾向,“80后”“90后”的书法水平普遍不如他们的父辈。
2013年起,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落实“书法进课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要求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各学校从小学三年级起要开设专门的毛笔书法课。不过,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书法教育在一些地方并未落到实处。
针对书法教育在推行过程中遭遇的尴尬,在2014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就曾提出建议,在中考、高考中增加有关书法知识的试题。如今,宋华平委员的提案,再次让“书法纳入中小学考试”的呼声进入公众视野。目前,上海、山东、北京等省市区相继把书法纳入中小学考试。从全国层面来看,有必要统一将中小学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考试科目,对学生的书法常识和书写水平进行考查,将书法分数作为升学成绩的一部分。
需要厘清的是,将书法纳入考试不是给现有的应试教育加码。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只有与考试成绩挂钩,引入考评机制,才能提高广大师生家长和全社会对于书法教育的重视。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写一手好字装点门面,而是在于通过开展书法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涵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
书法教育应该“慢”下来
书法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短板,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绝非把其纳入升学考试那么简单,需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不可操之过急。
书法教育不在于培养书法家,重在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专家指出,学书法心境必须平和,否则练不好字。从这个角度讲,中小学书法教育应该“慢”下来才是。而宋华平委员建议把书法纳入升学考试,以此来倒逼书法教育,初衷虽好,但实施起来很难。之前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曾一度遭遇尴尬,书法素质又该如何有效测评,给每个学生打出一个准确的分数?
因此,比把书法纳入考试更重要的是,教育部門和学校要真正落实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合理安排书法教育的教学时间。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时用于毛笔字练习。”确保学校书法课程正常开展,学校要把书法课程列入学期教学计划,单独开课设节,保证教学时间,不让书法课成为语文课的附庸。另外,要着力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现实中,书法课大多由语文老师兼任,而语文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老师书写技能并不好,很难保证书法课有效开展。要想书法教育有质量,必须走专业化之路。
当然,书法教材的选定、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很重要。要尽量做到让知识性、趣味性、操作性有机结合,让学生想学、乐学,不光学到书法知识,更要掌握书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