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象玲珑,论述得力
2019-06-12范灵营
范灵营
盛唐人论诗,常标举“兴象”。而这种内在的“兴”(主观情思)与外在的“象”(客观景物)之间的契合交融往往是在无意当中形成的。胡应麟在《诗薮》中说:“盛唐绝句,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见,无迹可寻。”可见,“兴象玲珑”本来是人们用来形容唐诗中形象鲜明生动而又有无穷的寄托,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塑造鲜明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观点、情思”。说起形象塑造,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诗歌、记叙性散文或写景散文,其实在议论文里面它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形象塑造是高考议论文达到形象、鲜明、生动要求的重要把手。
在高考议论文写作中,叙述描写是和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善于叙述描写,就基本等同于善于议论。什么叫“善于叙述描写”呢?请记住,叙述描写要紧紧抓住“起因”“过程”和“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借此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如苏洵在《六国论》里为了说明燕赵两国“用兵”之效,充分描述了他们的立场和做法:“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四字短语,音节铿锵,坚毅正气,不容侵犯,落地有声地表现了他们“不赂”的立场和做法。接着,表明推理结果:“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这就是运用精炼的叙述来达到精辟的议论的典范论例。下面,笔者就来谈谈高考议论文写作中怎样进行形象塑造。
一、场景描绘,突出氛围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揭示了“盛衰在于忧劳或逸豫的人事”的道理。为了表现庄宗安于享乐导致亡国的惨状,作者连用四字短语,营造出庄宗仓促慌乱、悲惨无奈的场景: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如果欧阳修简单地用一句“最终导致了亡家亡身”来表现庄宗之惨,不仅形象单薄,论述也苍白无力。
下面再来看看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满分作文《追梦之光,代代传承》的片段:
十八年前,千禧之年,我们诞生在刚步入新世纪的中国,被称为“世纪宝宝”,身体里流动着华夏民族“龙”的血液。八年后,也就是难忘的2008年。那年,我们在上小学二年级,空气中氤氲着迎接北京奥运的喜悦。突然,如同雷声撕破天际,汶川大地震使家园瞬间被震碎,万千生灵毁于一旦,举国悲恸。然而,我亦在此时看见中国人民不屈的民族精神:解放军不畏余震,只争朝夕,高举救灾的大旗;幸存者克服悲伤与恐惧,眼里盛满笃定与坚强;孩子们怀着感恩之心,眼里依旧闪耀着希望……十年前的汶川,地震震碎一切,而仅仅十年后,这里又神奇地诞生了一座新汶川——灾难可以毁灭一切,但却永远无法动摇中华民族追求完满、追求幸福的中国梦。愿今日的你,无论遇到任何困境,都能怀追梦之光,不断前进!
作者为了证明中华民族不畏灾难、团结前进的观点,首先渲染灾难如雷的震撼氛围,接着从解放军、幸存者和孩子们的角度营造不屈不挠的精神氛围,顺理成章地引出了生机勃勃的新汶川,这就通过对场景氛围的描绘营造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二、人物描写,展现品质
苏洵在《六国论》中为了证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观点,把割地求和的诸侯国王刻画得入木三分: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先写诸侯国王的态度——不顾惜祖辈的艰辛,轻易将国土让人,再写他们的举动——今天割五城,明天割十城,最后写结果——一夕安寝,秦兵又至。如此反复,焉有不亡之理?透过这些形象的描写,我们看到了诸侯国王的胆小怯懦、得过且过,同时也看到了秦国的残暴无餍、得寸进尺。由此,“赂秦而亡”的观点也就呼之欲出了。
下面请看2018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语言藏伏笔,玄机戏文里》中的片段:
“雨过天晴湖山如洗,春风习习透衫衣。”只见白素贞轻轻舞动水袖,纤纤兰指藏于袖中,黛青眉眼似笑非笑,“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我要讲的是她的动作语言。俗话说“美不过青衣,俏不过花旦”,作为一个青衣,她应该含蓄委婉,静若处子。喜悦时,她只能浅笑安然,断不能拍手踩脚;悲伤时,她只能挥舞水袖,万不可恣意而为。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赢得阅卷老师的赞誉,有很多原因:文化底蕴深厚,以戏曲为“语言”来传达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语言优雅清丽,“纤纤兰指”“黛眉轻眼”“浅笑安然”等文言词语的遣用,增加了语言的风韵;形象塑造鲜明,白素贞的唱词、动作、神态虽是浅笔勾勒,却能毕现无遗,彰显了青衣的端庄稳重、流丽娇羞。在这众多原因中,形象鲜明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
又如考场佳作《逆风之蝶,炫彩生命》中的片段:
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逆风之蝶。俄国十月革命如同朝霞辉映着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浙江嘉兴南湖的画舫里点燃了共产主义的星火。从此,共产党人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为自己的信念:面对蒋介石的血腥镇压,他们唱出了漫漫长征路的壮丽浩歌;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利炮,他们在延安窑洞里谱写出《论持久战》的坚毅战歌;面对十年浩劫、百废待兴的中国,他们敞开国门、沐浴改革的春风,一路浩浩荡荡走来,高歌猛进走进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是理想,是独立自由、富国强民的理想,让共产党人一路劈波斩浪、刚毅顽强!
屠呦呦是科技界的逆风之蝶。追名逐利之风侵蚀着当今的中国,但其中自有特立独行、逆风而上的佼佼者。屠呦呦安静于实验室,淡泊于书桌前,翻阅着中华药典,她的脑海里似乎呈现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安静祥和。宁静淡泊,药香四溢,她那“治病救人”的灵魂越发坚笃,数十年的积淀终于迎来了诺贝尔奖的召唤,她用自己纯净的坚守诠释了“我与谁都不争,与谁争我都不屑”的真谛。是坚守,让屠呦呦之蝶迎风而上,在朝晖里翩翩起舞!
这篇文章运用“点燃星火”“唱出浩歌”等动作描写,塑造了共产党人怀抱理想、坚韧不屈的形象;通过“安静于实验室”“淡泊于书桌前”“翻阅药典”等动作描写,塑造了屠呦呦坚守初衷、淡泊宁静的形象。作者运用人物品质鲜明突出的例证,有力地证明了“逆风的坚守成就绚丽的人生”的观点。
三、景物雕琢,入情入境
议论性散文在阅卷场上亦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而散文的基本品质就是“境美”。如果能在高考写作中运用景物描写营造意境,定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请看2010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绿色生活》中的片段: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茶源于尘土却止于流水。这杯中的茶,竹雨缤纷翩翩而下,如御风群舞,绿波荡漾。此时捧起,雾色弥漫,影影绰绰。这已不是墙上的画,书上的诗,而是胸中的万千气象,是锦绣河山浓缩于身体里的悠然体会。
你呷一口茶,望向窗外,发现绿竟有如此丰富的层次和差别:鹅黄浅嫩,苍翠葱郁,青碧墨黛,展现尽你所能想象到的每片绿。在这时,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片独立的绿,绿到你自身也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匍匐在万绿丛中的叶。
这篇满分作文从饮茶谈起,通过茶叶浸润于水中的形象描绘,展开饮茶之境的铺排,在全身心陶醉于“绿色”、融化为“绿色”的鲜明意境中,感受“绿色生活”的内蕴,写得如诗如画,读后让人感觉齿颊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