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计图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有益尝试
2019-06-12姜永春
摘 要:对于统计图表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再把教学重点定位在画统计图上,而是要通过读统计圖表,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也就是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关键词:读统计图表;获取;信息;数据分析观念
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常见的统计图。对于统计图表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再把教学重点定位在画统计图上,而是要通过读统计图表,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也就是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对于统计图表的学习,让学生读什么?读到什么阶段为止?我县小学数学工作室成员,在如何在统计图表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方面试着做出了有益尝试。
案例: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扇形统计图》片段
教师出示:五年级共320人
师: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们知道了近视的人数占五年级人数的30%,
非近视人数占五年级人数的70%。
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五年级近视的有多少人?非近视的有多少人?
生2:近视的人数比非近视的人数多多少人?
生3:近视的人数比非近视的人数多百分之几?
生4:近视的人数占非近视的人数的几分之几?……
本环节的教学意图:体现如何读统计图两个水平。首先是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接着是数据之间的读取:包括图中数据的比较和对数据进行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我们接着来看案例:
教师鼓励学生预测四年级学生的近视情况。学生的预测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说可能是40%,因为见到比他小的同学在家老玩手机,所以近视的人数可能会更多;有的说可能是20%,因为他现在近视了,但去年还没近视呢,所以可能低年级近视人数占的比例会少一些。
有时我们教师遇到怎么说都有理由的这种情况,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授课教师是这样进行的:教师接着出示了调查的四年级学生统计图。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两个统计图,学生发现四年级学生近视情况有所下降。这时教师接着让学生预测三年级学生的近视情况。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认为三年级可能会更有所降低。这时有的学生说能不能再给一些其他学校的信息呢?于是应学生的要求,教师出示了另外一学校的三、四年级学生近视、非近视统计图。
学生观察发现,虽然近视人数所占比例不同,但趋势和前面一样的,就是低年级比高一年级的学生近视情况有所减轻。因此预测××小学三年级近视人数所占比例应该比四年级有所下降。又有学生提出能不能再给一些数据来比较。于是教师又给出了全县二、三、四、五年级的扇形统计图。
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趋势是稳定的,越低年级近视人数相对变低。这时教师又实时引导用眼健康知识和鼓励学生保护、合理使用眼睛的情感教育。
教师设计意图:首先读图时的预测需要基于数据,对于脱离数据进行预测的学生,要引导他用数据说话,虽然这个预测也有可能,但可能性不会大。第二,有时候为了更合理地预测需要我们收集更多的数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虽然几个学生的想法都有道理,但是要比较合理地预测还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信息,如此环节教师给出的几次不同学校、县近视的数据。
当然学生对统计图表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再精心的设计也只是一次活动的体验。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更需要我们教师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慢慢积淀,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作者简介:
姜永春,河北省邢台市,河北邢台威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