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研的滋味

2019-06-12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6期
关键词:调研绿色

读书,行路,眼触之处皆学问。今年5月上旬,我分别到济宁、菏泽、临沂、日照等地参加了3次集中调研活动。就活动本身来说,个人感触很深。

首先是体重不升反降。十几年前下去调研,吃上几天,喝上几天,体重就增加了。而这次,安排的全是工作餐,没有酒水。调研内容丰富多彩,新项目新颖别致,有一天手机记录走了两万步。坐着听汇报的时候少,到现场查看的时候多,常常不按点吃饭。减少了不必要的应酬,轻装上阵。

其次是形式主义基本“休息”了。过去调研动不动就警车开道、拉横幅,到了地级市跟上两辆车、到了县里再跟上两辆车、到了乡镇再跟上一辆车,浩浩荡荡的。过去调研往往“被导航”,调研对象背台词,常常言不由衷,真话听不到、真相看不到。而这次一切都静悄悄的,不扰民,就是看情况,听基层的呼声。

再者是无效调研的时间少了。过去调研时间长,但无效调研的时间多。上午调研三个小时,中午喝酒,下午醒来再调研两个小时,晚上接着喝,有时还得来个第二场,一喝喝到深夜,喝酒规矩还多。现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量的时间就节省下来了。

最关键的是调研人员清醒了。一路喝酒,头脑就不可能清醒。头脑清醒,看问题才准、才全,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你说,头脑不清醒地调研,效果能好吗?热热闹闹走马灯似的调研,效果能好吗?高接远迎,就是不接地气,效果能好吗?

调研的过程,就是感受的过程,感受世界之奇妙。这次,我参与调研的题目是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黄河滩区大迁建、非遗保护等,但是我体会的不仅仅是这些。

我感官最强烈的是满眼绿色——树多,花草多。无论是在东明、鄄城,还是在巨野、定陶,无论是在临沂的郯城,还是在日照的莒县,从三四千年前的银杏树,到一二百年的松柏,再到刚刚栽种的在风中摇摆的杨树、槐树、柳树、玫瑰。我太喜欢树和花了。让我欣慰的是,各级干部的绿色意识增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自觉性大大增强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比如在巨野,前些年金山被挖成一个个深坑;在金乡的羊山,也被挖成了一个个深坑,这些深坑,像大地上的一个个伤口。而今,绿色环保理念让他们开窍了,他们把这些“伤口”利用起来,搞文化旅游开发,他们提炼出一个“废墟崛起”的概念:生态修复+IP+特色项目+突破创新。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尊重生态规律。

有了绿色发展理念,才有了眼前的郁郁葱葱,有了绿色发展理念,才能保证未来的绿色发展,才能有未来的绿色情景。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希望的颜色。诚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深刻革命,这句话分量很重。

通过这次调研,我发现基层特别是乡镇干部的精神状态很让人佩服。他们身处一线,几乎没有节假日,在招商引资、滩区迁建、非遗保护等方面,出力流汗,受了不少委屈。他们有牢骚,但是发完牢骚,继续埋头苦干。正是这些人的精神状态,才使得基层的群众基础得到巩固。我常常被乡镇干部们黝黑的脸,坚定的目光,快乐的笑声所感动。他们也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有人情往来,但是为了工作,舍弃了好多天伦之乐。病床前不能尽孝者有之,孩子的家长会不能参加者有之,生日宴、婚宴上的缺席者有之。我要说,沾泥土、接地气、有正气的基层干部是基层的主心骨。

调研,顾名思义,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就我本人来说,调查阶段还算仔细,该拍的拍,该录的录,该记的记,但调研回来,感觉还不深入,有些该问的没问,该记的没记,该录的没录。在研究方面,更欠缺。抱回一大堆材料,加上自己拍的、记的,像柴草垛一般。整理的时候,就图省事,希望有现成的材料,最好是全面介绍情况的材料,不想下功夫分门别类整理。总要等一等,拖一拖,一拖再拖,结果那些带露珠的感觉就拖没了。在手机上拍的那些照片、视频资料,有时甚至张冠李戴,分不清是在哪里拍的。另外,见到好多人,看到好多事,有好多感悟,也没抓紧整理,渐渐遗忘了。信息是随着时间流逝而递减的。这些必要的准备,如果不充分,会严重影响调研报告的质量。

调研重要,调研完的“消化”同样重要。集中时间就某一问题进行调研,还必须集中时间梳理调研过程,需要概括、提炼,那是成果。我常常责备自己不勤奋,告诫自己尽最大可能挽留住调查的细节,保存调查的泥土气息、生活气息,突出“此时此地此刻”,也就是唯一性、独特性。

调研调研,研究能力不可缺。这是我的弱项。知识储备不足,比如相关政策、法规、法律知识,只是一般了解,运用起来捉襟见肘。我听过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一位负责同志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报告,他将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那一段倒背如流,光背过还不算,他还总结分析出每一句话的深刻内涵,然后运用自如。而我就缺乏人家的功夫。再者是理性思维不足,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领会不深、不透,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弱,看不到、抓不准老百姓反映问题的实质内核,不能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

研究就是不停地思索,有层次性,有逻辑性,像拧螺丝一样一点一点地加紧,必须具备理性思维能力,也就是逻辑地科学地认知世界、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李瑞环同志有段精彩的论述:“思维活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获得理性认识必需的条件和过程。要坚持多思,学会善思,养成思索的习惯,这不但可以增进理解,还可以增加兴趣,增多学习的时间。要学会联系,联系实际、联系工作、联系生活、联系常见和熟知的事例去理解书中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任何事物也逃不出它的范围’,因而随时随地都可以联系。比如‘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辩证法的‘精髓’,何以见得呢?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一个事物、一个命题都可以得到证明。比如‘人’‘女人’,相对其他事物,‘人’是个性,在人这个领域,‘人’又是共性;‘女人’相对男人是个性,在女人这个领域又是共性。再比如‘树’,相对其他植物是个性,在树这个领域又是共性。如此等等,万事万物都是这个道理。这就是我向大家介绍的苦读、多思、常联系的方法,即把读书、学习、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的方法。这种方法容易懂、容易记、容易活、容易找时间,因而也就容易坚持。这是我自己常用的方法,我希望同志们也试试这个方法。”李瑞环同志说得很朴实,介绍的方法很管用,运用这个法儿来思索,来研究,一定能够提高思维能力。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到基层能磨砺自己的思维牙齿,能啃得动一些问题,能得调研之趣。

猜你喜欢

调研绿色
节俭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环保
联合调研备足询问“粮草”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齐续春率队赴攀枝花调研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