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分析及建议
2019-06-12赵倩雯
赵倩雯
(辽宁省粮食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沈阳 110000)
地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膜覆盖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和稳产的重要手段,使用量逐年增加[1-2]。目前,辽宁省使用最为普遍的地膜仍然以聚乙烯塑料为主,随着地膜覆盖栽培规模不断扩大,作物涉及玉米、水稻、马铃薯、花生、果蔬等单季作物和多年生作物,有些作物基本上全部是覆膜种植。地膜覆盖技术对辽宁省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地膜投入和使用年限不断增加,大量农膜残留在土壤中,不但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而且对农业环境安全与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影响地膜残留污染的因素主要有地膜厚度、地膜材质、覆膜方式、回收方式、农民环境意识、耕作栽培方式等[3-7]。该研究旨在通过在有代表性的地膜覆盖区域布设监测点,开展农用废弃地膜残留监测,评价辽宁主要农区的地膜污染程度,为地膜污染防控提供依据。
1 调查方法
1.1 监测区域
1.1.1 重点监测区域。辽宁省地膜残留重点监测点主要布设在地膜使用量较大的区域,涵盖3个地级市分别为大连市、阜新市和朝阳市,每个市分别选择2~4个主要的覆膜使用的县、1~5种主要覆膜作物进行地膜残留污染监测。
1.1.2 一般监测区域。辽宁省除大连市、阜新市和朝阳市外11个市为一般监测区域,每个市分别选择1个主要的覆膜使用县、1~5种主要覆膜作物进行地膜残留污染监测。
1.2 样地选择
选择主要覆膜区域、覆膜作物、典型田块(面积不小于0.333 hm2)作为监测地块,监测田块应远离村庄、建筑、河流、沟渠等。同时,重点兼顾覆膜年限(分为≤5、5~10、10~20、20 年以上)、距离村庄远近(分为≤1、1~2、>2 km)、覆膜方式(如全膜覆盖、半膜覆盖、全膜覆盖1膜2年用、半膜覆盖1膜2年用等)。
1.3 采样方法
每个监测地块选择7个规格为100 cm×200 cm(即面积为2 m2)样方,测定0~20 cm土壤内地膜残留量。采样时间为春季作物覆膜前进行第1次采样,秋收后冻土前进行第2次采样。
1.4 监测方法
采样样方划定后,边挖土层边清捡残留地膜。首先去除附着在残膜上的杂物,然后带回实验室清洗,洗净后用吸水纸吸干残膜上的水分,小心展开卷曲的残膜,防止残膜破裂,放在干燥处自然阴干,再利用精度为0.0001的电子天平称重。
1.5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 Office Excel 2016(Microsoft,American)和AcrGIS 10.2(ESRI,America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重点监测点残留量情况
辽宁省地膜残留重点监测点平均残留量为23.99 kg/hm2,以大连市重点监测点地膜平均残留量最重,其平均地膜残留量为27.00 kg/hm2;辽西地区朝阳市和阜新市重点监测点地膜平均残留量分别为22.69和22.28 kg/hm2,二者差异较小。所有监测点中,最大地膜残留量和最小地膜残留量均出现在大连市,分别为50.62和10.45 kg/hm2,差异较大。由于大连市地处辽宁南部沿海地区,有效积温较高,农民偏重于使用0.005和0.006 mm等厚度的非标准地膜,不易人工和机械捡拾。具体见表1。
表1 重点监测点地膜平均残留量
2.2 一般区域地膜残留量情况
一般区域地膜残留量情况如表2所示。一般区域地膜残留量平均值为30.99 kg/hm2,不同市域间差异较大,铁岭市平均残留量最低,为3.21 kg/hm2,地膜残留量最高的是营口市,为163.81 kg/hm2。
表2 一般区域地膜平均残留量kg/hm2
2.3 各区域地膜残留总量情况
辽宁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调查数据显示(表3),地膜在全省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辽南和辽西区域,如瓦房店市、北票市和凌源市等。其中,北票市覆膜面积最大,为3.47 hm2。
利用各县(市、区)覆膜面积和平均残留量估算出各区域地膜残留总量。结果显示,辽南和辽西地区地膜残留较多,地膜残留污染最为严重。辽东、辽中和辽北地区地膜残留总量相对较少,地膜残留污染较小。辽宁省地膜残留总量区域分布见图1。该图反映的是辽宁省各县(市、区)的地膜残留状况,颜色的深浅代表地膜残留总量的大小。
3 对策与建议
针对辽宁省地膜大量使用,特别是超薄地膜带来的回收难、污染重等问题,建议以玉米、花生、蔬菜为重点作物,以强化源头防控、政府扶持引导、行政监管推动、企业市场运为主要思路,推动解决地膜残留污染问题。
3.1.1 行政手段。贯彻落实《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 3735-2017)标准,利用春耕备耕期间地膜使用的关键环节,强化标准地膜推广使用。将非标地膜列入农资打假清单,确保不达标地膜产品不出厂、不进店、不下田。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建立“谁生产、谁回收”的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逐步引导实行“谁生产、谁回收”的良性机制。
表3 全省各县区覆膜面积
图1 辽宁省地膜残留总量区域分布图
3.1.2 财政补贴。利用“差价补贴”手段,鼓励农户、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使用0.01 mm厚度以上地膜,保证地膜厚度满足可回收性;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根据其回收加工量给予一定市场差价资金补贴,调动农民、商贩的交售积极性。结合种植结构调整,适度减少覆膜作物种植面积。因地制宜推广抗旱性强、地膜依赖度低的作物品种。
3.1.3 宣传示范。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和新媒体,举办地膜回收宣传周、地膜回收技术推介等活动,宣传废弃地膜残留的危害,引导农民自觉捡拾清理废旧地膜,切实增强农膜生产者、使用者、销售者、监管者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关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促进农业清洁生产的浓厚氛围。
3.1.4 市场手段。培育加工企业,发挥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主体。建议省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有效调动地膜回收加工企业的积极性,在兼顾区域分布的基础上,扶持建设一批生产规模大、生产工艺先进、产业链长、终端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好的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形成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市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