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破”与“忍得过”
2019-06-11牛励耘
牛励耘
夜读《醒世恒言》,有一则故事发人深省:唐人薛伟偶感风寒,昏昏入睡,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条鲤鱼,游玩于湖中。正在精疲力竭、饥饿难耐之时,恰遇一渔翁垂钓。他明知是诱饵,怎耐饵香扑鼻,欲罢不能,犹豫再三,终未能抵挡住诱惑,一口咬住了渔钩。作者冯梦龙点评曰:“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无独有偶,宋人姚镕在《蜀封溪之猩猩》的寓言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揭示了同样的道理:四川封溪县有猩猩,喜欢喝酒。猎人便用美酒陈列在野外诱惑。众猩猩见了,知道是诱饵,并相互告诫不要上当,结伴唾骂而去。不久后它们去而复返,相互说:“只是尝试一点吧”,然后开始品尝酒的味道,接着就忘了之前的警戒开怀畅饮,最后一个个醉倒,全被捉。
两则故事里,鲤鱼和猩猩明知是陷阱,却挡不住诱惑,自投罗网,咎由自取,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然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可曾比这些动物高明几分?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不论是凡夫俗子,还是达官显贵,按捺不住心中的“痒点”,在诱惑面前乱了方寸、跌入陷阱者俯拾皆是。
休息上,谁不知道“熬夜是第一杀手”的告诫,但面对光怪陆离的夜生活,多少人彻夜玩手机、打游戏、喝酒玩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者能有几人;餐桌上,谁不知道“七八分饱”的养生真谛,但面对美味佳肴、珍馐飘香,多少肥头大耳者忘记了决心减肥的誓言,打着饱嗝的同时,还频频举筷,浅尝辄止者能有几人;官场里,谁不知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但面对金钱、美色等诸多诱惑,多少贪官污吏前赴后继,铤而走险,保持定力者能有几人……凡此种种,无不揭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者不胜枚举,结果自不待言,成为虎口之食、腹中之物,也在所难免。
别的不说,就说我自己吧。在别人眼里,我也算是个有自制力的主儿。的确,两年前,严格地说,是在使用微信之前,我每天基本都是早晨五點钟起床锻炼,晚上十点前上床休息。几年下来,可谓身体倍棒,吃嘛嘛香,成了众人羡慕的对象。可现在,每晚上床后,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打开微信,自我安慰道:“只看十分钟,也不耽误事。”可事实却是,每次都刹不住车,少则三十分钟,多则两个小时。有几次,玩到十二点,想着反正也是晚了,索性就再玩一会儿,结果一下子能玩到凌晨两三点。“打开微信就兴奋,放下手机就后悔”,成了循环往复的怪圈和梦魇。
的确,加糖的砒霜颇有几多甜蜜,温柔的陷阱确有几分惬意,怎么不令人心驰神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面对诱惑,即便是古代圣人也要“战战栗栗,日慎一日”,何况我等市井之辈?!
由此看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具备“识得破”判断能力者如过江之鲫,已是寻常之事;具备“忍得过”自制能力者才是凤毛麟角、关键所在,更是人生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