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张照片了解植田正治

2019-06-11王晶

摄影之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影调灰度摄影

植田正治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寧静祥和独具特色的影调关系,加上超现实的画面语言,形成了其特有的影调——“植田调”,是一种初看起来很容易达成的样貌。

他的主调柔软,常有低反差带来的柔和感,但假如只单纯地把拍摄到的画面反差整体降低,那可就错了。他的画面,只有以纯熟的暗房制作、深厚的绘画审视能力才能达到。正如在中国展出的“植田正治回顾展”策展人佐藤正子说:“每个人或许可以对‘植田调有自己的理解吧。”

今天,我们往往都在数字相机上拍摄,在数字显示屏上调整。而在植田正治的时代,一张底片只是负像,在作者没有完美呈现之前,并不能称之为作品。暗房印制,是将一张底片透射在感光相纸上。美国摄影家亚当斯对这一过程深有所感,描述这一过程时,他说:“底片即乐谱,印制即演奏。”

分析亚当斯所说,作为“乐谱”的底片,只是记录了影调关系,而作者需要具体地依据“乐谱”来发挥,即“演奏”。每个灰度的印制,都既要照顾灰的色彩,又要注意它们组成的关系,直到作品焕发出光辉。

如果说印制即演奏一首乐谱的话,植田正治所印制出的地面上的阴影,仿佛在低沉中跳动,成为了中低声部,而光照在逐渐从画面中心飘走。这样一张照片,已不再是对场景的忠实记录,而同时成为了包含感性与理性的艺术作品。

Wangjing

王晶

“作者的艺术”创始人,巴黎索邦大学语言学方向,师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法国当代美学思想代表人物Jean-Marie Schaeffer,以及巴黎著名暗房师Guillaume Geneste。出版个人作品《在人间》。历年来教授的学生进入旧金山美术学院、伦敦大学、芝加哥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高等学府。

普通人看得懂,才是真正的好照片。

——植田正治

摄影师

植田正治Ueda Shoji

植田正治于1913年出生在日本鸟取,世界第一位获颁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的摄影师。主要作品有《沙丘》《童历》和《黑波》等。

20世纪30年代开始摄影,植田即坚持自然地拍摄,只拍摄身边事物与家人。他坚持静物式的摄影,导演自己的作品。鸟取是一个相对偏远的小城,在这里,植田正治从杂志、书本上吸收西方文化,并没有被卷入风起云涌的都市与社会议题。在他的镜头下,出现的是乌取的沙丘、妻子的身影、孩子的面容。

植田调的数字难题

今天的数字摄影中,由于大多数显示器的色域显示能力、灰度显示能力不足,导致我们常常丢失画面的微妙。就算我们拍摄同样场景,在Photoshop中不假思索地按照2%、5%的幅度去调整,这种灰的微妙往往迅速丢失。同时,假如输出流程的校色不准、输出色数不足,更无法达到准确地“演奏”你心目中的感受。

隐藏在画面中的线条

在这里,我们要探讨植田正治的这张作品,其内容极其简单,它仅仅由教室、黑板,以及讲桌上的节拍器构成。在事实层面描述,那就仅仅是“在一个落日照耀下的教室里,老师刚刚讲授完音乐知识,在讲台上留下了一个节拍器”而已。

我们仔细观看这张作品,其打动我们的是丰富的影调关系。正是因为植田正治讲述“此时此刻一个节拍器站立在桌子上”这一事实的过程中,使用了自己的影调语言。

从作品的构图上来看,这只是一幅简单的作品……但是且慢。如果一个画面中只存在平行线,难道不该很死板才对。为什么这张相反?

从作品的空间来讲,画面中出现平行线,会导致画面呈现空间扁平,无法展现空间的变化。植田正治选择这样的构图方式,别有深意。

因为,在画面几十条隐藏的平行线下,还存在着这么多的隐藏曲线。它们像波浪一样,将画面导向深远的灰黑中。

精心控制的局部灰度

从色彩来说,要协调一张作品,就首先要理解绘画的原理,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反差,这与材质息息相关。例如图中,砂石地面的反差相较是缓慢柔软的,反差小;金属节拍器的反差相较是硬朗坚硬的,反差大。它们本身的反射率不同,使得它们在光照下的样貌也完全不同。

在这张作品中,存在着复杂的素描关系。红圈中所圈出的,即是每一个大面积的灰色彩。地面上的灰色,若以感性论,像烧尽的煤炭,形成了炭灰;墙面上的灰色,给人尘埃落定、不言不行的沉稳感;节拍器上存在的高光,嘹亮但并不刺眼,像清晨的柔和;而黑板与天花板一处,虽然深重,但并非坚硬,更像炭上铁炉经年历久所留下的深灰,给人旧却安心的感觉。

请注意,每一块灰面积中,又存在大量的灰度关系。比如仅在节拍器上,就存在4个灰关系。节拍器上的关系,就是一处局部反差。如此一算,仅仅一张画面,却要处理几十处的灰度关系。植田正治需要处理多处色彩:金属的柔和、地面的余温、粉笔在太阳光下照射出的白色,以及逐渐向画面右方延展出去的灰色。

植田正治与同时期50年代摄影师之别

日本50年代的摄影作品往往具有极高的“热度”。可以称之为最高“热度”的,一定是东松照明。植田正治使用的是柔和的黑,而东松照明的作品全都用极大力度的黑来表现,画面反差极高,并且,他常常将对象充满整个镜头,丝毫不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与之相比,植田正治自然显得冷清。在东松照明那种无情的高热度之下,其他因素都不再存在了。而植田正治这样的作者,在摄影之中带有强烈的个人与感性认知,以至于他所创作出的作品,可以用温度、力量这些知觉的词语来评价。

“植田调”的视觉温度

许多人在后期制作中,往往大开大合地猛拉曲线。但“植田调”的画面,一旦大开大合地增加、减少整体反差,就会立即扭曲。比如说,许多人认为:黑就应该具有黑色的力度,暗部只需要留下细节。然而,一旦我们将黑的极限值拉至死黑……画面够坚硬了,同时也仍然保留了暗部細节。但是,画面的植田温度感就一下子消失了,而变成真的只是一张黑漆漆的桌子,立在黑色坚硬、冰冷的土地上。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植田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协调局部与整体,才能协调好这几个部分的联系。推敲细节要细到节拍器、黑板上的音符,不断地将细节放在大局之下研磨。

用阳光塑造的故事情节

同时,在植田正治对光线的构造上,也能看得出他的用意。植田正治通过对灰度的延伸使用,不仅塑造了画面的影调关系,也塑造了光照的角度、亮度、硬度,乃至力量。

光线从画面左边,外侧懒洋洋地照进来。光线是从一边散射而来,它的力度不强、整体轻飘飘、软绵绵的,连带阴影也软软的。

这就是植田正治从画面分区到处理线条关系,再细致处理暗部的用意。植田正治在诉说一个瞬间:太阳正在倾斜地照进来,它懒洋洋的,不愿使尽全力,打出强烈的高反差光。太阳探头探脑地进来,看了看教室中的乐符,节拍器上闪映了一下,它就离开了。

沿着红线,左边是受光区,右边是背光区,画面在从左由明到暗地逐渐过渡入右半部分。

植田正治其它作品

植田正治是内心很纯粹、独立的摄影家,他不跟风,坚定地拍摄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植田正治常说自己是植田正影爱好者,是日本摄影界很独特的位摄影家。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有自己独特的美学。

——三影堂创办人荣荣

好的画面并不是蒙出来的,而是简洁地处理了复杂场景。植田正治制作了那么多画面,但他的方法接近于始终统一。很多初学者容易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过度依赖PS调整,几乎从不鉴别原始场景。而在调整中,一旦前期拍摄反差高了,后期就往低了调;反之就往高调。

结果,由于不断地过度调整,导致画面中的过渡关系不断丢失,微妙的力量与温度也不断丢失。

所有的力度、温度,都是靠对比得出的;同时,所有优美的画面,都不是单一的画面。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都是复合调整的画面,在其中,既有高亢,也有低沉,更有高亢中的嘹亮,也有低沉中的波动。优秀的艺术作品,其中包含的是复合、复杂的感情。

纵观植田正治的拍摄,他所选择的场景,往往都是侧光、泛光。反差不能过大,场景不过于刺眼。停止的节拍器、略微陈旧的教室,都在告诉我们他的拍摄场景选择。在植田正治的年代,黑白摄影艺术其实就是绘画艺术的延伸。它的语言高度简练,观察要求高度精准,而在制作中,又需要优雅而必要地将我们讲到的众多调整,以最简洁的方式制作出来。

本文中图片版权属于植田正治事务所

参考书籍推荐

《植田正治小传记》

《植田正治小传记》是植田正治于1974年至1985年十二年问,在日本专业摄影杂志《每日摄影》上的连载集结。内容收录了植田正治摄影生涯中具有特别意义且重要的作品系列。

扫码购买

《理解一张照片》

《理解一张照片:约翰·伯格论摄影》是伯格过去五十年“写摄影”的文章精华,由英国国宝级作家杰夫戴尔悉心编选。扫码购买

《写真物语》系列日本摄影界一致推荐!聚集评论家、美术馆、摄影师家属、摄影师、策划人多方力量,收录大师代表作和经典语录。著名新锐摄影策划人、评论家黄亚纪倾力打造。

扫码购买

猜你喜欢

影调灰度摄影
岁暮待春
天津港智慧工作平台灰度发布系统和流程设计
华为“灰度”哲学
Arduino小车巡线程序的灰度阈值优化方案
一图/黑白影像
WZW—bewell摄影月赛
漫谈摄影造型十二字法——调(影调)
诉说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