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年环游记记录春节仪式感之美

2019-06-11解维汉妙妙罗巍马琳平底锅莫莫猫饭团路尧摄影瓶子童茜郑怡

女友 2019年2期

解维汉 妙妙 罗巍 马琳 平底锅 莫莫 猫饭团 路尧摄影 瓶子 童茜 郑怡

『中国春节,见证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年度人口迁移活动,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纷纷返回家乡与家人团圆。』BBC的春节纪录片如是描述中国的农历新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春节总是寄托了人们美好祝福和希望的最重要节日,丰子恺、老舍、鲁迅、冰心等大师都对写年景情有独钟,大约是忘不了大人的忙乎劲儿和孩子的期待。旧时刚进入冬至,大家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虔诚地每天按照口诀采买年货、割肉蒸馍、洒扫房间。

许多人怀念从前的年味儿,其实是在怀念质朴的年代。如今我们总说过年没有年味儿,也许找回春节仪式感,就能找回对过年的那一份期盼。

各地的新年都有独特的民俗,在年味日渐淡化的今天,依旧有人热爱生活、追求品质,把年过得充满意趣和味道,将时间『浪费』在自己最喜欢的新年仪式上,营造出美好的节日氛围,留下微小但有爱的回忆。

海岛新年

关键词: 白斩鸡、祭祀、送槟榔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海南逢年过节都要吃白斩鸡,清水寡盐煮出来,而且骨头还带有一丝血色。我想大家品过以后就会明白,为什么你放得下海鲜大餐,却放不下白斩鸡。在七八分水满的沸腾锅里把鸡煮到七八分熟,此时肉质软嫩鲜香,骨里带些许血色,配上香菜蒜末鸡油调制的蘸料,直叫人流口水。

吃鸡,是海南春节必不可少的章程。鸡是尊先敬祖的供品,祖先们吃完才到我们吃,虽然如今祭祀的供品种类繁多,但水煮鸡依然稳坐主摆位。父亲的解释是:供先敬祖,不忘本源,原汁原味,淳朴本真。虽然细致的色香味形对于先人们来说没有太多意义,但水煮鸡的祭祀文化凝结了海南人面对生活的善真朴实、面对先人的肃庄恭敬,逢节吃鸡也成了海南传统文化的注脚。

每年大年三十凌晨三四点钟,我们还熟睡在被窝里时,父亲便早早起来准备早上供奉的食材和午时家族团圆饭的食材。祭祀的鸡一定要选用公鸡,可能是带有封建男权的思想吧,因为村里的风俗一直都是男丁才能给先人摆桌祭祀敬酒,先人牌位上女子也只留下姓氏,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这一点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有一天,我也会从家谱里消失,什么都没留下。

我们村不大,大约三十多户人家,一千多人,据说是福建莆田的吴氏宗室小分支迫于生活流落至此繁衍形成的,是个名副其实的“吴氏”小村庄。当新年的第一声钟敲响,每家每户就会争先恐后地放六千头、九千头、一万二头(鞭炮计量单位)的鞭炮来除旧迎新。鞭炮声、烟花声此起彼伏,绚丽的烟花将夜空映照得五彩斑斓。这一瞬间,才感觉到新的一年真正开始。父亲说放鞭炮是过年的头等大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家都期待自家的鞭炮声又响又长,盼望来年吉祥如意、人兴财旺。小时候的我每当这个时候就特别兴奋,开心地等鞭炮结束后,乐呵呵拿起槟榔和配好的捞叶(配槟榔吃的叶子,嚼后能吐出鲜红色的口水),双手送吉祥祝福给长辈并向他们讨要压岁红包。

海南人爱槟榔、种槟榔、吃槟榔,早在北宋时期就有了嚼食槟榔的习俗。而从爷爷的记忆始,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备有槟榔果和捞叶,用槟榔作为拜年祝福之物,当然也是祭祀先祖之物。村里的每户庭院都种着槟榔树,孤高笔直,耸然而起,仿佛土地给它注入了丰盈充沛的活力,喷涌迸发,直往天上长,骄傲得毫无畏惧,村庄也因它变得四季美丽。海南一直把槟榔果作为美好和友谊的象征,槟榔隐意“宾”和“郎”,寄含贵宾之意,用来招待拜年的贵客亲朋。《正德琼台志》里“亲宾来往非槟榔不为礼”的表述,让“以槟榔待客”的美好传统一直延用至今。而且槟榔也是海南婚礼必备的上品之一,与酒和香烟一样用来招待亲朋宾客。

现如今,随着村庄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但春节的氛围却越来越淡。不过,年味里依然少不了祭祖归宗要吃鸡,少不了除旧迎新要放爆竹,少不了真诚待人要互送槟榔,村庄里依然保持着最原味的传统,最淳朴的过年仪式,最真性情的待客之道。

昆明旧事

关键词:  游戏、拜佛

回家过年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情结,是人们潜藏在心里的对家的無限眷恋。我的家乡在云南昆明,虽然如今年味渐淡,但我通过探访家族长辈,得知一些昆明旧时的过年风俗,在此撰文记录。

娱乐

民国时,昆明人在过新年的时候,不论男女老幼,都要穿新衣、戴新帽、着新鞋,青年妇女还要在发髻上插朵鲜花或者绒花(假花)。

在正月初九之前,男女老幼都有各自的娱乐活动。因为当时妇女们有缠足,出门走动不是很方便,所以过年时,只能在家里的青松毛(即松树叶子松针,当时昆明物资相对匮乏,过年过节较难找到多人使用的桌椅板凳,地上铺满青松毛,全家便可席地而坐,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上聚集些人,要么玩掷骰子赶老羊的游戏,要么掷状元筹、升官图,或者打狮子围,年纪较大的则聚在一起摸骨牌。

而青少年,多在户外玩耍,比如跳黄牛、跳海牌、放响簧、打抛球、踢毽子、打铁环、以钱撞钟、以钱丢坑、以钱杀魁等。文艺青年们则多数喜欢下老和尚棋、三三棋等。女孩子玩的,一般就是踢毽子、打跌落、放响簧。

最有意思的是一群孩子坐在一起唱童谣。比如:“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到张家楼上去打铁。打到正月正,狮子闹龙灯;打到二月二,龙抬头;打到三月三,荠菜花献牡丹;打到四月四,四个铜钱料个事;打到五月五,五只龙船敲花鼓;打到六月六,家家门前晒红绿;打到七月七,七个果子甜如蜜;打到八月八,八牙西瓜献月牙;打到九月九,九朵菊花泡烧酒;打到十月十,十个老鼠偷屎吃。”这首歌谣唱的是张献忠、李自成起义之后,清军入主中原的景象。

小孩子们拿到压岁钱,都喜欢去街上买玩具、买花炮、买小零食,晚上则去三牌坊(金马坊、碧鸡坊、忠爱坊)买花灯。孩子们最爱的玩具,排第一的是花小鼓,这个小玩意儿非常热销。在昆明城里,扎灯卖的大概有十几家,都是上半年做纸灯笼、风筝,下半年就专门扎灯,收入足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些不专门从事此业但会扎灯的人,闲暇时会扎几个好看的灯,等过年的时候拎出来售卖,所以过年的时候卖灯的人比平时多很多,十分热闹。

信仰

昆明人好善向佛,信佛必要诵经,旧时的人都认为诵经能消灾免难,除罪恶、添福寿,求财得财,求喜得喜。很多妇女都爱请寺庙里的僧尼诵经拜忏,遇到年节、过生日、家中添人丁、妇女怀孕、家中男子谋事求财,都要在家里敲法鼓木鱼、摇法铃。诵经花的钱其实不多,但主人家寄托的希望却很大,一旦做过这堂佛事,便觉得安心,至于所求之事有无应验,都不会再提。旧时昆明还十分流行许愿说书,也就是请盲人说书者来讲《香山传》《祖师传》《火轮传》《蟠桃传》等民间故事。一部《香山传》要讲半个月才封坛,价格不菲,但妇女们都心甘情愿出钱。

因为敬信神佛,家里的佛桌神龛是必不可少的。昆明人基本上家家都敬奉观音像,多半是画像,也有些讲究人家供的是铜铸的佛像。有神佛像供着,自然就要有香炉、烛台、灯台、花瓶、净水碗等玩意儿陪着。于是神台上古瓷、古铜的花瓶,古铜的文王炉、葡萄炉,紫铜、黄铜的直耳三脚香炉都很常见,甚至还有斑铜炉、宣德炉、康熙窑香炉等宝贝,加上古铜的童子烛台、莲花烛台,一眼看过去真是一片古香古色。这些物品中,有两三百年前造的,也有五六百年前的古董,工艺非常精致,神像刻画尤其尊严,说是文物也不为过,有的珍贵程度足以传世。

就算是最穷的人家,也必须要有一幅观音像、一座香炉、一对烛台列于佛桌上,这可以说是昆明当时的社会风气了。看一户人家的佛桌神台,就能知道这家人家境如何,所以有些见识浅的妇女,在将女儿许配人前,一定要先去提亲者家里走走,名为“看人家”。如果看到对方神桌上漂亮璀璨,就认为是富贵人家,女儿进门一定有好日子过。于是就有些人“投其所好”,专门打扮好神台来掩饰自己家的真实境况,这也算是一种笑话了。

当蒸碗遇见烩菜

关键词:年夜饭、蒸碗、铜锅大烩菜

每到过年,我老爸的蒸碗都是餐桌上离不开的彩蛋,朋友们都说我家的年味总是比别人家的浓。每一年,在离农历新年还有半个月的时候,老爸就开始在院子里搭炉子、去市场买碗、盘算亲戚朋友家需要蒸碗的数量,然后开始做各种蒸碗。给自家亲戚送的蒸碗,过年吃完后,碗就给老爸还回来了,如果是送朋友,这碗也就一去不复返了。虽然年年花钱买新碗有点浪费,但老爸去溜市场看碗的爱好,似乎也成了过年的一种情趣。

陕西人都爱吃蒸碗,每到年关,各大超市、酒店也都售卖各种蒸碗,尤其是陕菜馆子,除过各种蒸碗礼盒,还有葫芦鸡、酱牛肉之类的。蒸碗都是以肉食为主,兼而有点豆沙八宝饭。就像我家,我爸平常爱卤猪蹄、猪脆骨、鸡爪、鸡胗这些,我要几天不吃还想得慌,而新年在冬天,感觉多吃点肉能耐冻。

所以呢,我家每年的蒸碗数量都能超新高。最迟腊月二十九,各家各户的蒸碗都给人做好了,两碗对着一扣,有用兜提的,有用箱子装的,就差贴标售卖了。而蒸碗的品种,小酥肉、黄焖鸡、狮子头、梅菜扣肉、米粉肉、八宝饭、松子肉都是每年必吃必做的,再顺带着炸炸带鱼和肉丸子、卤卤猪蹄和豆腐干、灌香肠和熬肉冻……林林总总,好不阔气。

但是要说我最爱的,还是梅菜扣肉和米粉肉。梅菜扣肉香中帶甜,肉皮浓郁而不油腻,夹个饼子就能吃上好几片。米粉肉中带着腐乳的甜味,江米经过蒸和炒,完全包裹着肉香,特别有滋味。所以馏上几个蒸碗和一条清蒸鱼,再加几盘家常炒菜,就是我家的年夜饭了。

而老公是一个地道的山西人,他家的年夜饭就和我家的不一样。头一年去他家过年的时候,婆婆告诉我过年要吃火锅,我还高兴了半天,心想着还是我婆婆洋气。于是我去超市买了一堆麻辣火锅的食材,结果他们告诉我,不是吃这种火锅。然后搬出来一个金灿灿的铜锅,就是老北京涮肉的锅,中间空心里放木炭,四周一圈放水。待水开后先放粉条、大白菜、胡萝卜、白萝卜和豆腐之类的素菜,滚烫一会之后再放入自己炸的肉丸子、小酥肉和红烧肉,边煮边吃。如果火太大一直煮沸,就在放木炭的最上头盖一个馒头,火就温吞了下来。

这种火锅既不放辣椒也不用蘸汁,感觉像是我家吃的烩菜,但是比烩菜更加丰富。我婆婆做的丸子、酥肉等,和我老爸做的口味不同,婆婆做的更扎实,很耐嚼,更加适合长时间的炖煮,而我老爸做的则是入口即化。

尽管陕西与山西只有1个小时动车的距离,可是山西运城的美食和我们陕西西安的还是有很多差别。比如山西的羊肉泡就与西安的羊肉泡馍不同,它是乳白色的羊杂汤里面煮麻花,还可以泡类似月牙饼的饼子。山西有一种叫做“一面情深”的菜,就是胡萝卜丝裹了面蒸出来以后油泼凉拌,特别受小孩子喜欢;还有我每次去都想喝的鱿鱼汤,用水发鱿鱼、姜末、盐、葱花、蒜末、水淀粉以及少许胡椒粉煮成,我一次能喝几大碗。

哎呀,说到这些,又是一年了。其实不管是哪里人,风俗有什么不同,过年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彼此的爱与愁,聊聊家长里短,吃着浓浓爱意的饭菜,幸福就是如此了。

大锅大灶,敞亮过年

关键词:秧歌、开门炮、杀猪菜

在东北生活过的人可能都听过这样一首民歌:“年到年到,糕糖祭灶,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大毡帽,老太太要块大黏糕。”简短的歌词饱含着质朴、勤劳的东北民众对“过年”的最朴素和独特的情愫。

東北的“年”,一般从 “腊八”就算起。在东北过年,杀猪是必不可少的。从父母只言片语的讲述中可以了解到,在物质较为匮乏的年代,杀猪过年是为一年的辛劳做一次集体的欢宴,杀猪、做馅、包饺子是家家户户的“规定动作”。

那时候,大多数农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则可供自己,多则出卖换钱。过了腊八之后,人们开始杀猪宰鸡,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节日期间用。而谁家杀猪都会将酸菜与肥肉血肠放在大锅里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杀猪菜。

东北酸菜是东北地区的一种家常特色食物,采用大白菜腌制而成,极具东北地方特色。听妈妈说,以前条件不好,再加上东北天寒地冻,到了冬天就没有什么时令蔬菜可吃,所以就在秋天储备大白菜,做成酸菜,这样可以放得久,吃的时间长。家家户户到了白菜下来的季节都要买上一马车白菜用来制作酸菜,对于我这种常年在外的游子来说,这一口酸菜吃出来的是浓浓的乡愁,回味无穷。

东北人过年最为讲究的要数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了,这顿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一直吃到晚上,有的人家会吃到深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吃吃喝喝,有说有笑。东北的年夜饭几样硬菜必不可少,从旧俗上来讲,一般是十二道,寓意着一年十二个月顺顺利利,而在荤素搭配上,则讲究六荤六素,代表一年里有喜有忧。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还有猪蹄(财源广进),其他的随自己喜欢。每到过年,爸爸都会做上一桌这样有讲究的年夜饭,小鸡炖蘑菇、酸菜炖排骨、鲤鱼炖冻豆腐、酱骨头、酱肘子、熏猪蹄、酸菜汆白肉(东北特有,也就是上面讲的杀猪菜)以及蘸酱菜。

吃完年夜饭,就开始吃冻梨、冻柿子,这也是东北特有。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另有一番滋味。最纯正的是冻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但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就会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大爆竹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而打“开门炮”讲究越早越好,象征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

东北,年正月,无论城镇还是村屯,都有秧歌队欢快活泼的唢呐声、锣鼓声。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忙着拜年,一般从初二开始“跑秧歌”,演出形式以拜年贺喜为主。记得小时候去给亲戚拜年,经常会在街道上遇见秧歌队,这种演出,受拜者要预备烟茶款待,并在秧歌队临走时给“秧歌头”赏钱,有的还要管饭,一是图“喜兴”,二是讲面子。当然,演出时当地男女老少都可以白看热闹。

如今,在外已生活八年,回东北过年已成为心中一个莫大的心愿。记忆中“年”的味道是对家的渴望和思念,年岁增长,思念在生长……

关键词:游神、闹春田、吃花

游神,是福州民间元宵节期间的一项风俗活动,纵观福州闽侯、亭江、长乐等各地的游神,与闽南、台湾地区的“妈祖绕境”、龙岩姑田的“游大龙”等活动具有相似之处。大多是请保佑境内平安的神仙,在特定的日子里巡游一番,沿门驱疫。福建各地游神形式多样,虽然拜的神仙不同,活动形式也不同,但全民借此狂欢,可谓是一场民俗的盛宴。

闹春田:这组图片拍摄于长汀童坊镇,当地村民认为关公是水命,每年他们都会把关公的塑像抬到泥田里,打转奔跑,以期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讲述人:童茜

从事影像类的创作工作,现中国美术学院基础视觉研究所在读研究生。喜欢关注人群关系、生活物件,觉得生活里蕴含了太多温情动人的真理,偏远的山村里藏着许多这个时代我们正在丢失的、淳朴自然的热情之力。

吃花:在莆田涵江芳山村,每年正月初四,村里的昭灵宫摇签挑选一个日子过元宵,届时,神灵附身的乩童会进行“吃花”活动。“吃花”,就是将赤膊的乩童抬到燃放的烟花上,任其击打。

打刺球:用海膽一样的钢刺球不断击打被“神仙附体”的乩童的背部,直到血肉模糊,打得出血称“取龙血”。人们相信通过这种仪式,可以驱魔消疫祈福。

关键词:侗族百家宴、新年美食

广西味道:在广西的新年中,大家过年一定会吃扣肉、豆腐圆子,大部分家里还会做腊肠、腊肉。一些外地人认为的“黑暗料理”,也是广西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比如大名鼎鼎的鱼腥草。

百家宴:广西侗族独特又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属于元宵节习俗。由最初的“做春福”发展而来,是一种在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其目的是“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

讲述人:瓶子

从业媒体摄影记者近八年时间,热衷于静物和人物摄影,不扭捏不做作,一切都还原本真,让摄影有温度,让图片会倾诉真挚的情感。

关键词:灯笼、年货市场、回民街

春节临近,西安大街小巷充满各种年节装饰品,把城市装点一新,让老百姓和游客都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古都的独特魅力。西安历经周秦汉唐几千年文明传承,是中华文化的摇篮,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节庆文化。各类市场在年节越发红火,城隍庙、西仓、回民街、花卉市场、永兴坊……大家以各种采买表示对过节的期盼。

讲述人:路尧

从业二十年,资深商业广告摄影师,摄影门类跨界新闻纪实、人物肖像、建筑空间、静物广告等等。喜爱人文摄影,认为摄影是一种最具表现情感的艺术形态,也是见证时光岁月的最好方法。

拾趣之剪窗花

按照传统,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除了祭灶王,还要剪窗花。窗花就是剪纸,因为大家习惯把剪好的纸样贴在窗户上,所以剪纸就多了一个名字:“窗花”。在过去,学习剪窗花是女孩子女红课表里不能缺少的一课,女孩儿从小便要从前辈或姐妹那里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的万物生灵等,达到随心所欲剪出想象花样的境界。如今的我们,对传统手工知之甚少,会做的更是寥寥无几,但依旧有人把剪纸这个古老的手工作为职业,组织民间剪纸艺人积极创作、收集作品、整理研究传统纹样并建立档案,她就是西安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涂永红。

古老手艺的年轻传人

在众多的剪纸流派中,陕西剪纸有“活化石”之称,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古老的造型纹样“鱼身人面”、“狮身人面”,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相似的“牛耕图”等。涂永红十七岁起正式把剪纸作为职业,她心灵手巧、认真勤勉,受到了剪纸大师杨玉琴的喜爱,是西安最年轻的非遗传人。一把剪刀,一方红纸,不用参照图纸,谈笑间剪刀飞舞,纸屑纷飞,一拉一抖,一幅优美的作品便跃然眼前。

涂永红的剪纸手艺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在几十年的剪纸人生中,她将师傅的绝学和陕西当地的民间剪纸工艺相互融合,创造出让大家惊艳的多层剪纸技法。她的剪纸可以把国画的大气、工笔的细致融为一体,经过多层渲染后,变得似油画般逼真,如此独特的作品,被剪纸爱好者争相收藏。

新年窗花有讲究

涂永红从小就和剪纸有不浅的缘分,在没有拜师之前,她就喜欢在过年的时候给家里剪一些窗花装点一下。如今当了多年的陕西媳妇,这个习惯也一直没丢,每年过年,涂永红都会为家里挑选一些意头好的窗花。她说,不同花色的窗花有不同的讲究,过年她家一定会贴的有几样:首先是和农历属相有关的图案,2019年是猪年,就会准备些“肥猪拱春”之类的应景图案;其次是传统的窗花,门神一对、财神一位、五福临门的吊签(谐音吊钱)一套,以及贴在窗户上表达美好寓意的牡丹图案的平安富贵、年年有余等等。想要给家里贴窗花的朋友,这些可都要记好了哦!

动手剪纸,重在尝试

涂永红说:“很多人和我说自己从小就手笨,做不来这种手工活儿,其实他们只是缺少一个接触剪纸的机会。” 涂永红这几年一直致力于剪纸文化的推广,先后在西安文艺路小学、铁五小、高新一中等开办社团剪纸兴趣班,她亲自授课,教毫无基础的孩子们通过剪纸开发智力、锻炼动手能力,很多小朋友的作品在青少年艺术比赛中获得了奖项。

剪纸,其实什么样的纸都可以作材料,当然,过年首选喜庆的红色。剪纸还需要一把剪刀、一只铅笔和工具刻,想要做精细的图样,就需要用刻的方法。涂永红说剪纸涉及很多技法的要求,如果想尝试一下,那么就需要准备刻刀和尝试自己画稿子,但完全没有接触过剪纸的人,还是建议从画图开始学起。对于孩子来说,剪纸也是一个在脑子里锻炼立体空间感的方法。

多知道点儿

春节粘吊签是什么意思?

吊签,流于民间传说。古时“年”是一个恶鬼,每到春节都要出来吃人,尤其爱吃童男童女,百姓们为辟邪驱鬼,不使孩子遭殃,也避险于自家,就纷纷剪刻花花绿绿的吊签儿挂到自家堂前屋檐和树枝上,来吓唬震慑“年”,避免它进入家中作孽,祈求平安。吊签儿现在已成为剪纸艺术的一块奇葩,称为“过门笺”、“门笺”、“挂钱”、“挂笺”、“纸帘”等等,形似小旗小幡,又因为吊签谐音吊钱,也是一种盼望发财的美好祝愿。

贴财神有什么讲究?

财神画像要贴在室内门上或墙壁上,腊月三十贴,或正月初五迎财神的日子贴。文财神贴在私密空间,可以贴在书房,但不能贴卧室,不能对门和窗,否则会让财运溜走;武财神贴在门里面对着大门,千万别贴门外,贴在进门正对的地方,表示财源广进,或贴在饭厅、厨房门上也可。文财神一为商朝比干,二为春秋范蠡;武财神一为商周赵公明,二为三国关公。经商或从事武职的人,应摆放或供奉武财神。

拾趣之写春联

认识春联

楹联为中华国粹,包括名胜联、行业联、格言联、节令联、题赠联、婚联、挽联、机巧联、集句联等多种,春联是节令联之一,起源于桃符。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多在大门左右悬挂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

公元964年除夕,后蜀主孟昶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春联真正用红纸书,普及于民间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忽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巡游了一段路后,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派侍从去查问究竟。原来主人是个阉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

传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王羲之得知提笔又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但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这天已是除夕,不容门前无联,王羲之想了想,又写了一副,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先张贴于门上。夜间来偷的人见这副对联不吉利就没偷。初一天刚亮,王羲之出门将前一天剪下的下半截补贴好,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

创作春联的讲究

春联多用吉祥的词藻、优美的文辞表达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衷心祝愿。内容不外乎这几种:

1.描春景,颂吉祥。如:“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天泰地泰三阳泰,家和人和万事和”“芝兰得气一庭秀,桃李成荫四海春”。

2.記时令,点生肖。如这一年是鸡年,便写“闻鸡起舞,跃马争春”;是马年,便写“万里征途识马力,三春喜气有莺歌”。

3.写大事,抒高怀。如:“铁马冰河频入梦,丹心白发最宜诗”“中华长振千秋业,两岸共怀一统心”。通常,春联应有横批,横批一般为四个字,是提纲挈领式的语言,如“大地回春”“辞旧迎新”“春催桃李”等等。

春联最明显的特征是对仗。上下联之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如:“千秋事业英雄气,万里江山日月新”“叶茂花繁堪媲美,龙飞凤舞更图强”。

春聯还要讲格律、论平仄。春联虽也有长句,但一般常用的都是七言联。七言平仄格式有二种:1.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如:“春归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万木荣”。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如:“美酒千盅辞旧岁,梅花万树望新春”。春联上联末字必是仄声,下联末字必是平声,这个起码的标准一定要遵守,不然会被懂行人笑掉大牙。

如何拥有个人特色春联?

对春联的写作要求,一是内容切题,不管从哪一角度入手,都要与辞旧迎新贺新春相关,而且要多植入时代信息;二是明白晓畅,字词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忌讳滥用典故,晦涩艰深,让人看不懂;三是形象生动,多形象化描绘春景春色,烘托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气氛;四是个性特色。我曾在狗年贺年卡写联:“犬启城门,燕衔柳叶迎新岁;钟鸣雁塔,我在长安贺早春。”还曾为昆明池作春联:“ 中国结前迎犬岁,昆明池畔贺新春。”2017年春,我给几户人家拟过不同的春联,给一对八十岁夫妻拟的是:“常怀旧事风云阔,更沐春光岁月新。横批:吉星高照。”给一位离异孀居者拟的是:“春来腊梅先得色,时至幽兰自生香。横批:丰衣足食。”给一对小夫妻三口之家拟的是:“心地真诚千里乐,家庭和睦四时春。横批:喜迎犬岁。”给一户有念佛人的家庭拟的是:“茫茫世相难观色,淡淡心经别有春。横批:吉祥如意。”

我曾应邀为2005年央视春晚撰写过4副串场春联。其中陕西、宁夏的一副是:“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字史酒医诗,诸圣留芳。”红黄蓝白黑指宁夏出品的五种特产:枸杞(红色)、甘草(黄色)、贺兰石(蓝色)、滩羊皮(白色)、发菜(黑色),字史酒医诗指的是字圣仓颉、史圣司马迁、酒圣杜康、药圣孙思邈、诗圣杜甫,这五人都是陕西的文化名人。楹联是简洁的艺术,要写好楹联就必须抓特点,然后用最凝炼的词句概括出来。

这些年很多家庭门外都贴着银行、超市发放的免费彩印春联,虽也有喜庆气氛,但内容千篇一律,很难体现个性化。其实,自己写春联也不难,用大红纸裁成20厘米×100厘米的两幅长条即可,图省事的也可去纸品店买现成的春联用纸,七个字的位置均有图案衬底,书写极为方便,练过毛笔字的人都可一试身手。

近些年为了普及春联创作,各级楹联学会都会举办讲座普及楹联知识要领,还会开展楹联自撰自书展览和比赛,每年春节前还组织书法家下基层“书春”(即现场书写,免费向市民村民赠送春联)。如果谁赶上“书春”,可以拿自己精心构思的个性化春联请书法家代写,门上贴有“特别订制”的个性化春联,一定会感觉暖暖的,很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