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博士”长在哪根弯藤上
2019-06-11王石川
王石川
“有意摘瓜瓜不发,无心翟瓜瓜成田。”风头一时无两,人设崩塌有多远?有时,仅有一步之遥。从春晚舞台上打假,到现实中被“学术打假”,演员翟天临近10天来的人生翻转,足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戏,高潮迭起,至今仍在延展。
表面看,翟天临把学霸人设演绎成“车祸”现场,与不知知网为何物有关。实际上是因为他攀爬学术台阶的过程中“黑历史”不断。其他人读博,穷经皓首,愁发论文愁秃头,而翟天临的人生仿佛开了挂,读书演藝双丰收,从硕士到博士,再到博士后,轻易搞定。最关键的是,翟天临缺少“硬核”——博士论文无处可查,连硕士论文也被指抄袭。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无论论文造假还是学历造假,均早已有之。《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出国留学,懒惰度日。当父亲写信问他是否已得博士学位,方鸿渐慌了,便打算买张假文凭,一开始还有些扭捏:“自己买张假文凭回去哄人,岂非也成了骗子?”但最终还是花10美金买了来。观照当下,论文造假、学历造假变得更有技术含量,但本质上仍属作伪,仍是学生、导师和学校三方交易的灰色产物。
无论把读博当成装潢门面的化妆品,还是博取名利的敲门砖,都算人之常情。同样,明星打造学霸人设,也无可厚非,只要确有真才实学。怕就怕沽名钓誉,更怕论文含水量不少,最怕在畸形利益支配下,无论导师还是学院(学校)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把学历当成礼品赠送、当成工具交易。古人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一定程度上说,名校的高学历就是国之名器,不可随意送人。想拿,可以,但得符合程序、达到条件。
读博是个苦差。据某调查显示,受访的数百名博士生、博士后中有高达34%的受访者出现严重的精神抑郁症状、7.3%有过自杀想法、2.3%有过自杀计划,“人生的转折、压力以及工作环境都是导致远高于普通人群的精神发病率的因素”。读博不易,为何总有一些人仿佛踮起脚、伸伸手就能拿到文凭?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有的同志比较激烈地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如果留心,这种乱象岂止局限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更值得深思的是,乱象存续已久,为何始终未被彻底铲除?弯藤结歪瓜,只要存在弯藤,就很难不结出靠关系拿文凭的歪瓜。
“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人好意思教他们失望么?买张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镑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糊涂如方鸿渐,也知将买博士与捐官买爵并列,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光彩之事。教育是公共资源,博士也可谓公共产品,换个角度看,弄虚作假的博士,岂不也是中饱私囊之行?权力开道,赢者通吃,博士光环难免会黯淡,最受重创的无疑是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