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的浪漫之名
2019-06-11蜗牛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19年4期
蜗牛
2019年4月24日,在第四個“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的浪漫太空梦吧!
2004年2月25日,我国的绕月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自此,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相继诞生。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玉兔”是“嫦娥”探测器的月球车(巡视器),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的着陆器与巡视器顺利分离,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了人类探测器的第一道印痕。
墨子在《墨经》中记载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第一次对光的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这为量子通信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故量子通信卫星以“墨子号”命名。2018年,“墨子号”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并利用共享密钥实现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
2018年4月25日,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地月通信支持的中继星被正式命名为“鹊桥”。这颗蕴含“鹊桥相会”浪漫寓意的中继卫星,在地面与嫦娥四号之间搭起了一座通信联络的“太空鹊桥”。2019年1月3日,“鹊桥”中继卫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国人的指路明灯。将我国自主建造的卫星导航系统命名为“北斗”,表示了导航系统为人类指引方向的重大意义。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2015年12月16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取“领悟、探索太空”之意。另一方面,科学家们也希望“悟空”能够火眼金睛在茫茫太空中发现暗物质的踪影。截至2018年12月17日,“悟空”已在500千米外的太阳同步轨道上绕地球飞行16597圈,探测宇宙粒子55亿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