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路径研究
2019-06-11丁堃
丁堃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始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该种办学模式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为我国职业教育特色化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研究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路径,一是要在宏观层面构建现代化职教体系,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在中观层面创新职教办学体制,协调好职业教育集团各方利益;三是要在微观层面完善职教集团化办学章程,提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效率。
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指的是在某一区域内,由数个独立的职业学校基于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特定的形式、以集团规范为行为准则所采用的办学模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旨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能够对多方教育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包括政府、学校、企业等等,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职业教育向着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下将重点探讨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路径。
1 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行业不断发展,我国职业学校数量与规模均有很大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现阶段,政府投资是职业教育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教育投入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不仅存在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问题,而且各职业院校在生源、教育资金、教师资源等方面竞争激烈,规范而有序的运作机制尚未形成,导致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而集团化办学为职业教育当前面临的困境开辟了新的解决思路,采取集团化办学模式有助于政府部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职教资金投入,有效约束和管理职业教育院校,确保重点教育工程高效、顺利完成。不仅如此,采取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能够统筹安排有限的教育资源,包括生源、教师资源以及资金等,将师资力量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有序地分流生源,防止各职业院校之间出现恶性竞争。总的来说,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利于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2 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路径分析
2.1 构建现代化职教体系,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在治理形态中的表现主要为三个层面:制度供给、政策激励以及外部约束。因此,在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将自身政策引导功能、宏观调控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制度的建立规范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今后一个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将以区域集团化办学为发展趋势,这也是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政府部门首先要通过国家制度确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框架,对集团化办学理念、办学任务、实践途径加以明确,为全国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具体工作提供指导,在此基础上创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化模式。其次,职业教育各相关产业部门应联合构建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包括国家教育部、发改委、人事部等等,根据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部门协调机制,促进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顺利开展。
2.2 创新职教办学体制,协调好职业教育集团各方利益
从中观层面来看,在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作为成员的各职业院校要积极参与其中,将自身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出来。各职业院校应基于优势互补的原则展开合作,实现利益共享、合作共赢。学校要将眼光放在区域集团化办学的整体效益上,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办学体制,加强校园建设,完善学校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使广大教师、教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职业院校应注重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服务,注重与其他相关单位的交流合作,以此吸引区域企业、行业主动参与到集团办学中,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2.3 完善职教集团化办学章程,提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效率
从微观层面来看,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还要对具体的办学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集团各成员必须具备规则意识与制度意识,加快构建完善的集团化办学体制。一方面要基于职业教育集团的功能要求、组织特性等,尊重与吸纳不同成员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集团章程的制定及完善,以实现集团章程权威性、规范性的提升,使各个成员单位都能主动遵守,以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对集团化辦学的日常工作制度进行细化,包括信息沟通制度、协商制度、项目合作制度等,对职业教育集团中各主体成员的工作要求加以明确,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促使各成员单位加强沟通交流与日常合作。此外还要制定年度考核制度,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方式对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成效进行考核,并且有针对性地考核重点教育工作,根据考核结果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动态调节机制,调动各方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主动性。
(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