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节来临 留学在外的我,想念我妈

2019-06-11Klaus

留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水饺母亲妈妈

Klaus

她看着我们慢慢长大,看着我们慢慢懂事,却总是忘了教会我们去心疼她。

说到母亲,历史上关于母亲的故事不胜枚举。从“孟母三迁”到“精忠报国”,对母亲的描述,传统的形容词多是善良、隐忍、坚毅、勤俭持家、秀外慧中,而在当下社会,精明、浪漫、琐碎、放养、斤斤计较、“笑得像个孩子”,更多诸如此类的词汇慢慢出现,成为描述母亲时使用更多的形容词。

相较于传统的亲子关系,当代父母更像是“孩子的大朋友”,相互之间更加平等且亲密。视频通话的实现,加之微博与抖音等全民媒体的出现,也增加了父母与子女互动的机会。当代的年轻人也因此见到了更为立体的母亲—不是作为“传统的母亲”,而是作为一名普通女性嬉笑怒骂的一面。

当子女开始用“呆萌、斤斤计较”等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母亲,这些吐槽的背后,让他们对母亲的爱多了一份理解。这是一个颠覆的时代,我们在颠覆着那些时间刻在女性身上的顽固标签。我们所理解的“母慈子孝”,已经越来越无法概括现在我们所认知的妈妈了。

本文,《留学》记者摘选了三位海外观察员的故事,为读者还原一个立体、丰富的妈 妈。

出国后  我和妈妈成为了朋友

故事讲述人:留学英国的Lucas

现在,我和我妈的关系更像是朋友,经常会交流新事物。在出国前,因为课业压力大,我和我妈的关系剑拔弩张,家里常年处于高压状态。出国后,彼此有了更多空间,相处方式也变得更加独立平等,反而拉近了我与母亲的距离。就像两个转动的齿轮,硬挤在一起,会听到刺耳的摩擦音,适度拉开,找准契合距离,才能顺畅地运转起 来。

我是本科出国读的书,起源于母亲大人想让我出去见见世面的想法。长久以来,母亲对我的管教相对严格,要么好好学习在家用功,要么被她训话,所以我一直觉得她是个女魔头,在压抑我的思想、束缚我的时间,强迫我学不喜欢的数理化,对我的每日生活了如指掌却又切得细碎,排得满满当当。为此,我们经常吵架,很多我感兴趣的东西都无从接触。

出国后,我跟母亲再聊起那时的相处方式,也了解到母亲的经历使她执着于“花费功夫和时间才能有个好结果”,因此会一直盯着我学习。当然,我妈也不是那种非常狠、只认成绩和回报的人,而且在我出国之后,她也就不再那么关心我的成绩,反而是担心我是否习惯国外的生活。甚至我刚踏出国门,她就办下了英国旅游签,打算在我开学一个月内跑来看我,担心我营养不良。在后来的一年时间里,我慢慢证明了我的生活自理能力,她才慢慢放心。

我出去留学之后,母亲可以支配的时间变得多了起来,便开始搜罗自己喜欢的书,抽空旅行。从市郊一日游到西藏徒步朝圣,她的足迹开始真正跨出我曾经讀书的地方。每次和我通话,她都刚去完一个新的城市。母亲告诉我,她以前没时间想中国各个省市的样子,哪怕小时候一家子出来旅游,大都也出于带我 见世面的想法,匆匆忙忙、走马观花。旅行途中,她还要担心我会不会着凉,饮食是否习惯,会不会被坏人拐跑。她不说,我大概永远不会知道她这么多的担心。这些保护,一如家的墙壁,是限制,也是温暖和安全。

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还没有这么多的育儿班、准妈妈培训班。按照妈妈的话,“那年代都结婚早,我们自己才刚毕业,自我感觉依然是大学生,然后马上就要准备为人父母了,简直是跑步进入三口之家。而且当时的准备,和现在比,就像没有准备一样,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很感谢第一次当妈的她。母亲把她的一部分青春变成了责任让我依靠。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母亲”是她的一份责任,这份责任陌生而沉重,乃至同事之间的话题也慢慢变成了各自孩子的琐事。可即使为人父母,“母亲”也只是她的一面而不是全部,工作中她也要坚守岗位,节假日她也想去世界各地徒步攀登,尝试滑翔伞和蹦极,但她把时间留给了我。这让我觉得,“母亲”的牺牲与付出从来就不是理所当然。

我的妈妈是女神 她用一碗水饺汤教会我表达诉求

故事讲述人:留学大阪大学的小张同学

我是时而开朗时而安静时而神经质的巨蟹座。整体上,我也是一个恋家、重情、感情细腻的人。妈妈是我的女神,在我眼中她坚强、宽容、大气、理智、美丽,在我成长的路上给予我充分的自由和引导,她从不说“我就是对的”,而是和我讨论“为什么我觉得是对的”。

虽然我在日本求学,但我和家里每天都保持联系,又因为距离近、没什么时差,我的相思病总算是没有犯。

每次我离家,最后一餐一定会有妈妈亲手包的水饺,因“起步的饺子落脚的面”,寓意平平安安。

我妈是一个很浪漫很会表达的人。她会写小纸条给我,留在餐桌上。或者突然发个消息说她想我了。

她曾用一碗汤教会我如何表达自己的诉求。2009年10月,保研时,妈妈陪我辗转北京。在回程的北京西站站前的小餐馆里我们点了水饺,而我很想喝汤,但店里的菜单上却并没有汤。妈妈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你去跟店员问一声,看看有没有水饺汤可以喝,说不定有。你不争取一下,怎么会知道没有。”虽然感觉超级不好意思、难以张口。但想想妈妈说的话有道理,于是我鼓起勇气、厚着脸皮问了店员。店员回复“想喝水饺汤说一声就成”,然后很快端来两碗热腾腾的水饺汤。

如今,这个小插曲已经过去快十年,但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如何合理表达自己诉求,而不是憋着不说,等待别人来觉察。今后我也会这样告诉自己的孩子,一碗水饺汤里我学到的东西。

褪去家庭主妇的外衣 我的妈妈重拾芳华

故事讲述人:留学美国马里兰州的Bowie

我妈从我记事起就是家庭主妇,她会严格要求我的成绩和生活,常常一语指出我考试和作业中的粗心之处。我们的关系,属于典型的母子,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起,她的生活就是围绕着我的。那时候我放学回家,定能见到下班回来准备晚餐的母亲—我们都习惯了同一个屋檐下、两点一线的生活,尤其对我而言。这样的生活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我一度觉得,这样的模式一辈子都不会改变。

为了见识不同的文化,父母在跟我我商量之后,决定本科送我去美国留学。出国之后,我和母亲见面次数减少,交流也变得少了,除了视频通话之外,我只能在微信的朋友圈见到她。看着那些我绝对不会用的摆拍动作,我常常莞尔,因为这是我不曾见过的妈妈的另一面—辛苦拉扯我长大的她,难得有时间赏花游湖,真正放松下来享受自己的生活。

出国后,我的粗线条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那时候准备不足,也没人照顾,第一天住宿舍我只有被单可以盖。我不禁疑惑,我妈的日常几乎都在照顾我,那在我出生之前,她的日常究竟是什么样子。她喜欢踏青识绿,还是登高望远,又或者是泡沫肥皂 剧?

禁不住好奇,在出国不久后的一次视频通话里,我询问了母亲她在我出生前的生活方式。她告诉我,其实她是一个非常潮的电影电视迷,無论是武侠奇幻,还是琼瑶式的电视剧,她都来者不拒。而在我出生之后,她的闲暇时间就慢慢地从个人兴趣转变成了买菜做饭、监督我学习。即使在我的作业时间她想看电视,也会开到最小音量甚至静音,因为怕打扰我学习。

而更令我震惊的是,她以前是管理会计岗位,在我两岁的时候因为时间上无法兼顾工作和家庭,才决定专心在家带我。在我大学出国的第一年,她一直在补习落下的会计知识和相关律法,并在我第一个回国的暑假,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那时的我,突然很想哭,因为觉得我一点都不了解我妈。我不知不觉间压缩了她18年的时间,而如今,被压缩的时光慢慢倒回,她慢慢重返年轻,重拾芳华。仔细一想,我的妈也曾是少女,也曾天真而可爱,而我们看到妈妈,往往只是眼中带有责任、关心和慈爱。她们怕犯错树立了坏榜样,怕没有时间陪我们让我们学坏,怕我们学习不好找不到好工作。这么一想,仿佛恍然大悟:我以前的无忧无虑都是她的焦虑换来 的。

以后我要陪我妈把她落下的电影全部补上。

她们是无所不能的母亲 也是会疲惫的普通人

在和Lucas、小张同学、Bowie的沟通中,他们都提到在自己独自生活面对挫折时,反思了母亲在他们生活中的分量,也发现其实母亲比他们想象得要有趣、新潮,和母亲的相处也并不需要那么剑拔弩张。

孩子与母亲的相处容易固化,然而跳出生活的既有模式,偶尔空出一天做一次对方的朋友,体验一下对方的“时代”,也能缓解疲劳的关系,增加彼此之间的话题。不久前,Lucas带着母亲尝试了一次卡丁车,Bowie则陪母亲看了《重庆森林》和《东邪西毒》。

“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母爱的伟大,源自平凡,而子女的感恩,应当源自理解。母亲节的意义正是要发掘出伟大之下的平凡,并让更多的人可以换位思考,打破“母亲”这一符号的桎梏,去看到她们身为母亲无所不能的同时,也看到她们生为普通人的疲惫—她看着我们慢慢长大,看着我们慢慢懂事,却总是忘了教我们要心疼 她。

猜你喜欢

水饺母亲妈妈
润心的水饺
第一次包水饺
鸟妈妈
给母亲的信
我的妈妈是个宝
吃水饺
不会看钟的妈妈
三勺凉水煮人生
妈妈去哪儿了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