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活动中让核心素养软着陆
2019-06-11徐敏章盛智
徐敏 章盛智
摘 要: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由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五个互相关联的要素构成。本文以“工程思维”的培育为例,从实践活动的选择、推进、评价三个角度,探索学生技术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关键词:通用技术;实践活动;核心素养;工程思维
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能动手、会设计、善于创造的未来公民,其主要特征是设计学习与操作学习,学生通过观察、调研、设计、制作、试验等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实现五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1 ]。因此实践活动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所在,但实践活动的选择、推进和评价也是一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困惑最多的地方。本文仅以“工程思维”的培育为例,从实践活动的选择、推进、评价三个角度,探索学生技术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1 明确核心素养引领目标,选择实践载体
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由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五个互相关联的要素构成。实践载体的选择决定了实践的意义与目标,主要依据有两方面:一是主要的培育目标,二是学校的资源配备与学生现状。
1.1 根据培育目标选择实践载体
工程思维是以系统分析和比较权衡为核心的一种筹划性思维。系统思维是工程思维的核心,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法,注重在解决局部问题时先考虑整体的情况,是一种把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结合的方法[ 2 ]。
工程是人类的一项创造性实践活动,是以人的目的或目标存在为前提,按照一定的程序使用物质工具对原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和加工,生产出合格物质产品的过程[ 3 ]。
在新技术革命、可持续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如今的工程活动已超越了纯技术知识范畴,体现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工程思维也随之表现出新的特征:
一是复杂性、集成性。现代的工程所涉及的领域更加宽泛,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解决的方法需更加系统,现代工程环境形成了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学共同组成的工程生态系统。
二是创造性。创造是工程实践活动的灵魂,工程实践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工程思维是指导工程创新的思维源泉。
1.2 根据校情、生情选择实践载体
每个学校教学条件不同,学生情况不同,选择的实践载体自然也不尽相同,不能生搬硬套。下面以福州格致中学为例,谈该校今年通用技术课程在选择实践载体时的考虑。
该校目前处于基建期,通用技术课程只能在班级上,但学校支持学科建设,为学科实践活动的工具、耗材购买给予最大支持,并提供一间仓储室存放一学期的工具、材料与半成品。另有一间“创意工坊”,可支持学科进行创客教育。图书馆藏书种类齐全,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该校为一类校,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各学科基础不错,但多为城市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少,工艺差。
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历与工艺水平,以及不影响隔壁教室上课,并且半成品、工具收发方便,选择“别墅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这一工程作为实践载体。教学预设如下:在别墅模型的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考虑房屋承重的结构设计,板材搭建的流程设计,各功能区划分的系统设计等,在别墅模型制作过程中,学生需不断地进行方案的权衡与优化,以发挥组员最大优势,进一步完善作品,由此实现工程思维的培养。
2 构建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推进实践活动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应构建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既要从宏观层面把握学科核心素养五个要素之间互相联系、有机统一的关系,又要从微观层面把握,充分认识到不是每一实践活动都能涉及核心素养的所有要素[ 4 ],不同的实践活动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有所侧重。例如,“别墅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这一工程实践活动,侧重于“工程思维”的培育,同时也涉及到其他三要素:创新设计、图样表达与物化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活动的预设中,立足于课标要求、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兴趣点、发展需求出发,将核心素养作为实践活动预设的目标进行设计,整合[ 5 ]。
2.1 设计分课时学习任务,构建“工程思维”培育策略
“别墅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这一工程实践活动共历时10课时,表1是根据活动预设制定的分课时学习任务,以及核心素养培育分阶段目标。
2.2 营造软、硬环境,保障实践活动顺利实施
实践活动,既包括课堂上的设计、制图、技术交流、制作、试验等活动。也包括课堂外的文献调查、问卷调查、走访采风等活动。例如,确定房屋总体风格后,学生会到图书馆借阅《新居室创意设计1000例》等相关书籍;也会到售楼部走访,了解功能区划分的技巧,平面图的绘制方法等课外知识,这都应该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
因此,通用技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还需要营造软、硬件环境,才能满足学生实际需要和发展需要。例如,在“别墅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这一工程实践活动开展前,教师需考虑学生切割板材的安全、环保等问题,为学生准备切割垫、安全笔刀、钢尺等工具;需依据教室的课桌大小,以及原材料大小,对材料购买进行最优化配置;需参与学生讨论,了解学生需求,为其提供必要的引领等。
3 评估核心素养培育效果,注重活动反思
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的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在于其评价内容更多元,包括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常用工具的运用能力、方案物化能力,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表現出来的参与度、态度、对社会的责任心等。
3.1 “三管齐下”,评估“工程思维”培育效果
实践活动类型不同,学生情况不同,教师选择的评价工具与评价模式必然需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这里仅以“别墅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这一工程实践活动为例,讲述在教学实践中评估“工程思维”培育效果的方法。
此类实践活动呈现出以下特点:持续时间长,需要学生有规划地开展;涉及系统化设计,需要学生综合考虑作品的整体和局部;工作量大,需要学生进行分工与合作。因此需要活动过程中,采用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三管齐下”的方式进行。
首先,制定过程性评价量表。由于需要频繁地进行的评价,对于班级数多、学生数多的教师,工作量就很大了。可以和学生一同制定评价量表,邀请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以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及时反馈评价信息,有助于学生及时修正不良行为,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自我管理,进入良性循环。
其次,设置阶段性评价时间。在“别墅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这一实践活动中,设置四个阶段性评价时间点:构思草图完成时间、设计图绘制(正等轴侧图、平面图、备料图)完成时间、备料(外墙切割)完成时间、模型作品完工时间。对各小组完工时间的登记是对小组完成阶段性任务的肯定与鼓励、也是对其他小组的提醒和激励,有助于小组成员更好地调整合作方式、提高团队效率、激发集体荣誉感。
最后,以交流展示为主的终结性评价。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以作品为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学生和教师都应成为评价的主体,根据设计要求与设计的一般原则对作品制定评价细目,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综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的多层次评价结果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并促进学生理解评价的目的。
3.2 师生齐反思,提升“工程思维”培育效果
“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教学实践中,反思一样给予了核心素养培育非凡的意义。例如,一个学生在活动反思中写道:“这次模型制作,让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PVC板的切割让我十分挫败,我觉得自己手残,几度想放弃,改一个简单的方案,但组长的鼓励和鞭策,大神刘某的指导,以及张某的美食诱惑让我撑到最后,让我发现我也可以做到,好有成就感!另外,我觉得其实室内装潢可以放在墙面组装之前,只要在装潢前做个承重测试就可以了,我是天才!” 在这位学生写的“活动反思”中,不仅可以看到学生工程思维的培育效果,也可以看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甚至是学生的自我成长。
教师也一样需要反思,反思实践活动的载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反思实践活动的设计是否達到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反思是否有更优的评价工具等。
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反思中得到了优化与提升,甚至对教师本身的核心素养也是一种培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36-42.
[4]贾广社.工程师的工程思维培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6): 71-72.
[5]余胜泉,胡翔. 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1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