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辩式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11戴月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评价

【摘要】初中语文审辩式教学,是一种充分运用理解、分析、综合与评价等认知技能,关注学生伴随学习过程产生的心理及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理性判断,引导学生会质疑、会包容、会生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审辩式思维;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审辩式教学概念及意义

(一)何谓初中语文审辩式教学

审辩思维,维基百科解释:初中语文审辩式教学是一种判断命题是否为真或部分为真的方式,是学习、掌握和使用特定技能的过程。是一种通过理性达到合理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基于原则、实践和常识之上的热情和创造。

文献中关于审辨式思维的定义不下于几十种,综合起来,我们认为其真谛可理解为3句话,12个字: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初中语文审辩式教学,则是一种充分运用理解、分析、综合与评价等认知技能,关注学生伴随学习过程产生的心理及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理性判断,引导学生会质疑、会包容、会生活的教学模式。

(二)为什么要进行初中语文审辩式教学

一些初中生自身阅读量不够、阅读面不广,缺乏深层次的阅读,导致眼界不开阔,思维局限;遇到困难自己亦不能积极健康面对生活。《新课标(2011版)》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就要求“发展思维”“促进学生和谐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我们希望可以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变学生被动接受为自主、合作、探究,这是理念上的革新。通过一定程度上改造初中语文教学形式,建构新的教学策略;转变学习方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健全人格,培养创新人才。

今天,国际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审辩式思维是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与发达国家相比,今日中国学校中最缺乏的就是审辩式思维。然而,在今天我们还可以赋予审辩式思维更多的内涵。

(三)解决的问题

1.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科学掌握学习方法,致力区域初中语文学科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2.立德树人,健全人格,引导师生和谐发展,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

二、初中语文审辩式教学要素分析

依据布鲁姆的分类法,审辩式思维分为三个部分:认知、情感、心理运动。其中,与审辩式思维教学关系最大的是认知,认知包括六大类别: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审辩思维的定义、概念和理论中,反思、分析、评价和诠释的技能是共同的。审辩式思维的核心问题是:别人这样说,这样想,这样做,那么你呢?如果你是一个具有审辩式思维能力的人,你应该根据自己的思考、学识、情感、经验、理性等做出自己的独立的判断,这是一个审问、慎思、明辨、决断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审辩式思维。它包括对自己及他人思维的分析和评估,包含着大量的个人经验和情感介入。审辯式思维是一个审、思、辨、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在审辩式教学中,我们还需强调一点会“质疑”。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价值观问题及心理健康问题。当教育目标从追求分数转到育人为本,转到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育人中的核心作用。“立德树人”,不论是立德还是树人,都与健康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核心素养要求也有四大方面: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而审辩思维的主要特质就是质疑和包容。帮助年轻人建立他们的整体观,并鼓励他们展示和完善21世纪学习所必需的归纳、演绎、论证和分析技巧。在审辩式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质疑、分析、评价与诠释这些认知技能作为教学重点。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拓展到课外。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辩式教学活动的具体做法

依据《新课标(2011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经过课堂实践,我们将初中语文审辩式教学归纳为四个步骤:自我领悟,深度质疑,共研评价,修正诠释。这四个步骤都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目的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一系列的思考、探究,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步骤1:“自我领悟”。作为第一部分,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利用自身已储备的知识、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理解教学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初步感知。这应该是一个经过独立思考,形成独特见解的过程。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为例:

示例1:自我领悟

(一)素读知言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一读这首小诗。2.自由读,自由批注,写出你的初读感受(或是疑问,或是感想)。教师提示读书方法:圈点勾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二)诵读悟情

1.教师给出节奏,学生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么划分。2.小组内互相听读。3.推选学生代表读,小组代表点评。4.老师范读。(可以不要,视学生朗读情况而定,不要为了展示教师自己而设置此环节)5.怎样才能把这首诗读得富有感染力?学生自由表达:怎样才能把诗歌读得富有感染力。教师稍点拨:要读出感情。6.学生自由读,放声读,以诵绘情。7.全班齐读。

步骤2:“深度质疑”。在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审辩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致力于这种能力的提高。质疑,我们可以看作提问。引导学生做有意义的质疑,指导学生提有质量的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遵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以,针对初中生,我们在教学中可能更多地采用熏陶之法,让学生具有审辩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审辩式提问的能力,这与南京中华中学徐飞老师提倡的“浸润”法不谋而合。所以关于质疑,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教师给出一个可培养审辩式思维的问题,为学生在课堂上的研习提供方向。学生感受到问题的深度和质疑的方式方法,在耳濡目染中习得质疑的能力。

示例2:深度质疑

怎样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富有感染力?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

步骤3:“共研评价”。实际是针对第二部分“深度质疑”中的提问进行解答,旨在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形式,对形成个人独特见解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评价,促进学生学会表达,学会与人合作,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在有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示例3:共研评价

(一)研读绘意

1.读诗文,在诗中圈出这只鸟要歌唱的对象。请同学到黑板画出这些“对象”(教师注意提前规划好位置)教师补充意象的概念。2.在时代背景下,这些意象分别象征着什么?(板书)重视课堂的生成;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明确: 土地——祖国;河流——人民;风——反抗;黎明——胜利的希望。(象征)

(二)品读入境

把河流换成山脉,是否可以?说说你的理由。还有哪些词可以置换?可留待课后。教师补充意境的概念。

步骤4:“修正诠释”。是结合审辩式思维,对教学结尾做的一点规范。要求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根据自己的思考、学识、情感、经验、理性等能够正确、理性、独立地评判,不跟風、不盲从。经过步骤3集体研讨、交流、分享后,不断修正自己的狭隘和不足,达到独立判断。通过建构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初中语文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反思,能够拥有良好的心态;学会包容,能够合理认知;学会排遣不良情绪,能具备一定抗挫能力,健全人格。新课标提到“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示例4:修正诠释

再塑诗情。诗人含泪写下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让我们大声朗诵出来,用自己的声音向这位了不起的诗人致敬吧!

四、初中语文审辩式教学中的启示

首先,对教师本身而言,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的转变。初中语文审辩式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钻研、合作探究为展开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信息,提高认知,形成健全的人格,淡化教师的“主人”地位,强化学生的习得,并重视习得的过程。其次,教师本身需要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能够结合课标要求、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教学内容。如何推进初中语文审辩式课堂教学,这对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对学生心理的了解、课堂的引导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宋香丽.网络舆论视域下大学生审辩式思维培养[J].青少年学刊,2018(3).

作者简介:戴月,女,1983年生,湖北黄冈人,大学本科,教研员,深圳市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课堂教学。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思维评价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