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在地文化保护策略研究

2019-06-11林婷

工业设计 2019年1期
关键词:古镇村落民众

林婷

摘要:本文就嵩口聚落提出“保护”的概念是基于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中对嵩口古镇地域文化“活的保存”,即建筑、文化、历史、产业、生活、传统习俗的保存与寻求再发展的可能性。本研究拟从嵩口在地风土文化条件出发,深度剖析其传统村落中的历史文脉、地域特色、风土人情、乡土价值和精神等地域因素,结合文化扎根、生活美感、媒体行销,乃至深度体验,寻求其在地村落文化保护策略,为传统村落在地文化永续保护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地域活化;地方文化产业;行销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1-0122-03

1 传统村落研究背景

传统村落概念缘于“古村落”,意指“1980年以前建村,较好地保留历史沿革,村落内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均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风民俗,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为了突出传统村落的文明价值及传承意义,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于2012年9月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的活化石,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而我国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特色各异,机理复杂。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导致地方面貌快速变迁,传统村落消失亦越来越严重。曾经看到这样一组数据:2000-2010年,我国以每天消失80-100个村落的速度,十年间总共消失了近90万个自然村,这个数据乍看起来,的确有些触目惊心。尽管近年来政府和民众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保护措施不断升级,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忽略了在地特色及传统习俗等的保存,使地方感消失殆尽。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一路在走弯路上徘徊,村庄越来越空心化,年轻人越来越少,传统村落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以至于走到需要保护传统村落与生态修復的地步。

因此,传统村落在地文化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保存并传承在地文化亦成为了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嵩口古镇作为福州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隔离了城市的喧嚣,保留了最真实的质朴,在城镇建设中,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

1)都市发展转型快速易使传统村落在地文化迅速消失,急需寻找文化根源。地方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由先人累积发展出的活动,其特点不但包合了日常生活的实用性与生活性,更与社会文化、经济活动有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之关系;但由于都市化、工业化的转型过程中,对本土传统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生产体系产生巨大冲击,导致原有地域文化之内聚力衰退,地方自主性文化逐渐消失。

2)目前传统村落古迹的修复与在地景观营造偏重于实质硬体形式,对古迹与当地社会人文关系之精神层面较缺乏探讨。高口古镇自古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伬唱、赶圩、宅前家训、泥塑、彩绘、壁画、镂空雕刻、竹编、线面、李干……。如此这些农家情趣、传统手工艺及在地民俗特色无一不是值得现代传承的乡土人文精神。

3)传统村落中古市街、历史建筑物的保存,还有待发掘及管理。嵩口古镇及所辖村落中,古民居、古楼、古庙及寨堡众多,老式建筑物若不整建,则常沦落为危险建筑物,或常有崩塌之忧;若加上建物所有权人心里仍保留当年贫穷的印记,希望尽快抛弃过去,则无意维护,必将加速传统建筑物的消失;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开发,流动人口增长,传统村落内防火、防盗等措施不足,民众纠纷增多。

4)传统村落土地资源的局限性与在地乡土景观元素的传承利用相矛盾。开发者片面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建筑密度增加或规划建设需要,致使农业绿带不断缩减;而现有法令对原所有权人补偿奖励不足,造成地方民众配合意愿低落,参与意愿薄弱,进而导致传统建筑物保存工作推展困难。

5)乡村旅游及文化产业发展与行销有待发掘与经营,旅游观光节点的打造相对孤立。同时,村落留守人群以老人、儿童居多,缺乏人才引进及相关鼓励政策支持。

2 传统村落在地文化保护的理念

在地感,涵盖了地方、地域、地区等词义,其核心指向“地方”;地方泛指社会的产物与人文、文化、地理的交织结果,同时反映了当地的社会文化、信仰、实践、技术等方面。此外,地方具有时间与空间的发展,经由创造、维持崩解的过程,塑造出地方的独特性。因此,地域感具有多重意涵,其形塑过程与地方相同,是在地社会发展的产物。但在近年来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在地化逐渐转向为将其它地方的特色复制到另个地方的形塑过程,在这过程即产生两地之间的文化及特色相同,导致同质化的现象。为避免如此,嵩口古镇作为从地域活化的角度建构以文化为底蕴的传统村落,以更鲜明地发展其从单一地域资源发掘、到整合行销在地文化的活化,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2.1 坚持自发性地域保护原则

为了不致于造成地域发展过程的冲突与落差,兼顾城乡与传统村落文化发展,其重心在于如何活化地方文化及关怀社会群体,坚持以民众共同参与意愿,提高居民地方认同感、归属感,强化地方居民依赖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来发展,将地区资源作合理的利用与保育,从而扎根当地文化去推动地域经济发展。

2.2 文化保存与再发展共赢的原则

传统村落过去繁荣的地方已经衰败,这些地方作为过去发展历史悠久的区块,他们即将面临村落更新。在都市发展的进程中面临“地域性”文化保存时,应针对其在地文化、历史、建筑等方面进行探讨,论述其保存的重要性与历史价值,整理地方特有文化或特定王题,加以活化及利用。

2.3 就地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

地方是个承载记忆的记忆体,每一个地方都具有其独特性,所产生的在地认同感亦会有所不同,且无法被取代。保存嵩口古镇及聚落风貌,应尽可能减少过度的人为因素,本着节约成本、合理开发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开发。

民俗学家冯骥才曾说:“很多古村落就是本厚厚的古书,只是很多还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古村落没有了,非遗也没了。如果没有文化,没有文化身份,民族的自豪感、凝聚力不用说,连民族本身也没有了,无法识别。这就是我们保护村落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3 传统村落在地文化保护策略探究

利用“地理依存性”与“地域特殊性”,经由其地域空间环境的塑造,及其自发性特质所衍生的产业,保护传统村落在地文化,成为嵩口地方经济再生与文化素质提升的主要策略。

3.1 文化认同与传统产业活化

文化是平民,艺术是精英,传统是生活,时尚是历史。要传承文化,在地农民才是王体。嵩口传统村落中的文化产业经济发展不仅不能违背该村落的文化认同,还要能够有助于该文化认同之延续。嵩口古镇农耕时代家族聚落的群居文化、圩贸文化、古村乡绅文化、庄寨独特的风水布局及防御体系、梁窗宅前的家训家规,甚至宋元曲艺贴近群众的“百戏”遗风——很唱、虎尊拳、东坡纸狮、嵩口传统手工艺等,均是嵩口古镇传统文化应积极保存的核心价值。

我们以此核心价值作为了解地方文化产业的起源,通过对嵩口地方志的搜集与整理,把失传已久的历史故事找回,利用故事馆的方式呈现,并培训志愿者为古镇文化传承服务,建立文化产业重整联盟;将嵩口的线面、白酱油、红薯淀粉、芙蓉李干、嵩阳老饼、九重糕、酿红酒、地瓜烧、做麯,以及竹编、藤编、打草鞋、编斗笠、农耕、木作等传统村落手工艺深入发掘,让这些“文化”化身为“文化创意”,抓住独特性、创意性的文化商机,建立创意平台,让文化可具体回落实到生活中,进而成为可以获利的产业。利用高科技、高资讯化的资源,进行国际化行销,吸引顾客再回流意愿;融合教学课程,以创意平台的建立,提供学子教学体验,加强对嵩口文化认同及传播。

3.2 传统历史文化的“人文”空间重构

嵩口古镇作为古时的商贸中心,福建各地的物产得以在这里汇集、中转。随着古运的衰落,古镇由盛转败,这样一座历经千年沉淀的古镇,不仅仅承载了浓厚的传统文化及历史遗存,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艺术成就的历史见证。如何来形塑古镇街区历史質感,既保存市井文化,亦利用空间这个“容器”承载文化活动呢?高口在地民众和他们的生活,是最珍贵的所在,以不打扰本地人的生活为前提,从民众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中,挖掘可传承和持续的部分,酝酿出嵩口自有的文化气质。

嵩口古镇里,有名的每月农历初一、十五的传统赶圩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这也成为嵩口特有的人文标签,让民众以如此人文产业为布景,连结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事物,在嵩口上演关于地方、关于历史的岁时节庆,连结嵩口竹编、美食等在地产业,逐步发展传承地方传统技艺、聚焦传统村落工艺,用文化产业深耕地方,以差异化的方式,带动嵩口古镇整体发展,推广嵩口文化生活圈,强化永泰嵩口地方特色品牌。

3.3 “民众参与”推动文化产业深耕

文化产业,顾名思义即是以地方文化为内涵的产业。当代许多国家皆运用地域内生的潜能,发掘在地资源,利用民众自下而上的力量开创地方的多样性。通过深化对嵩口地方文化产业附加的价值,复苏地区经济,让嵩口民众对地域文化保护产生共识和社会凝聚力量,使民众愿投入更多心力于在地文化保护。

嵩口政府的服务内容包括了民众困难的解决,甚或创造更多利好。我们把文化产业化,带动生产,带来获利,增加民众收入,满足嵩口本地居民的就业需要,其中包括核心文化创意部份和周边的文化产业行销部份;这样透过文化产业的行销带动就业人口,嵩口的人口外流率大大降低,甚至吸引各方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培养大批后继专业人才,利于满足现实文化保护工作中的技术人才和长远保护工作中的后继有人。

此外,这些利好的创造,和嵩口政府施政的政策有关,以文化产业而言,所寻求的便是一种公民价值的共享与诠释。政府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为嵩口民众建设长效机制并提供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保障,亦是提高民众参与度的关键所在。

3.4 守住传统文化的根基

嵩口古镇明清时代的古民居、古寺庙、古寨堡代表的气势恢宏的古建筑有160多座,以下坂厝、龙口祖厝、下车堆厝、宁远庄等为代表,堪称“民间古民居博物馆”。其中庄寨是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古代村落乡绅文化载体的孤本,自然风水巧应学说的杰作,干年古邑人文百科的缩影,而永泰高口祠堂与宗族文化保护较好,这些文化不仅仅是留存,关键还处于使用状态,实属难得,是一个活着的非遗在福建。这些活着的祠堂与宗族文化,是一种中国最稀缺的东方文明、道德与信仰,是农耕文明的生存方式;这些神秘莫测的古楼、古堡、古庙,这些在地文化载体正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更是使古镇再次繁荣的关键。

在嵩口,电影庙曾是改造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地方,早期端公庙被改造成电影院,后电影院随着乡村电影的滑坡,衰败成了严重的危楼,为此民众自发集资欲重新修复和改造为端公庙,政府与民众历经一年多时间探讨,最终决定让端公庙与电影院共存,而没来得及刷新的彩绘也被保留了下来。在嵩口古镇复兴的进程中,政府与民众不断碰撞,在经历类似这样的过程后,民众亦逐步意识到,古村古建中有着极致的价值所在。

嵩口镇本地民众世代生活在这里,这儿是他们的家。我们在保护古镇时,应充分考虑嵩口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身份,“自然、惜物”理念贯穿古镇文化保护进程,尊重其历史风貌,不破坏文物建筑本体的外墙,保持古宅、寨堡面积不变,针对古镇古宅“夜不闭户”的开放状态,采取相关保护措施,既减少游客与居民的纠纷的可能性,也降低古件被盗的风险。施工中尽量采用仍有使用价值的木、石、青砖等老旧材料。所有的措施均以满足民众对家园建设的根本愿望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邀请民众参与村落在地文化保护进程中,汲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5 五感体验,行销在地文化特色

面对当前强调体验经济的社会型态,地方传统生活产业的历史沉淀、创意加值,反而成为嵩口古镇地域活化蜕变的立基点。传统村落中,在地文化产业不仅是一项极具开发潜力的经济及文化资源,亦是地方发展无可取代的观光游憩资源,具有延续地方传统文化与凝聚社群共识、领域感、认同感等功能,它更强调文化的“独特性”、“个性化”与“在地性”。

嵩口古镇在发展乡村旅游、地方产业服务创新化的过程中,可多面向行销在地文化特色,透过影像、音乐、空间、文化服务、各式展览,以及娱乐、学习、美学等体验形式,触动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视觉之五感体验,升华体验感染力之层次,如播出嵩口古镇纪录影片、介绍古镇手工美食及创意开发之相关特色产品,并针对不同属性的访客及其停留时间,围绕村落主题设计DIY体验活动,重新建构人们對于嵩口产业蕴合的知识、文化及特色的认知。再如透过亲手编制竹编工艺品,游客感受手感创作的无限乐趣;透过这种利用产业资源作为休闲的方式,获得一种学习的体验;同时,结合嵩口传统村落资源的延伸运用,产出“食、衣、住、行、育、乐”等文化产业及文化学习体验,以“人”为带动扩大区域范围,从事嵩口传统村落“文”化活动,由在“地”文化据点引动文化“产”出特色教育课程或特色伴手礼,再从文化据点与各特色据点连成游憩嵩口梦乡赏“景”的特色文化旅游,使“嵩口古镇”成为一个分享产业知识、传递文化价值的沟通交流平台,与访客产生情感连结,为古镇形象加分。

4 结语

嵩口古镇在地文化保护的实施目前仍尚处于初级阶段,以其本土文化产业发展与地域活化模式的结合,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地方独特文化资源,使文化与经济产生互动效益,透过不断创新与学习,期以达到文化本身经济衍生的效果,这也正是嵩口在地村落产业转型、复苏的“保护和活化”所在。

参考文献

[1]夏铸九.太晚的古迹保存:一个批判性回顾[J].国立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学报,1998,9:1-9.

[2]颜亮一.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遗产——古迹保存理论之批判性回顾[J].(台湾)地理学报,2005,42:1-24.

[3]颜亮一.全球化与在地历史意向的建构:台湾古迹保存概念之形成与转化[C].2003(台湾)文化研究学会年会“(靠文化)By Culture”学术研讨会,2003,1-29.

[4]焦怡雪,刘涌涛.寻求历史保护与社区发展的融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善的社区发展途径探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30(4):33-36.

[5]赵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

[6]潘宗呈.台北市青田街地方记忆保存之研究[J].中原大学建筑研究所学位论文,2015.

[7]李君如,陈品孜赵胜杰.地域活化:营造以文化为底蕴的麦香社区[J].休闲事业研究,2011,9(3):46-58.

[8]刘小兰,陈志霞,刘峯铭.金门古迹与建筑的文创活化再思[J].德明学报,2015,39(1):49-58.

[9]许本上.老街活化再造计划——以台中市南屯老街为例[J].设计研究,2008(8):199-205.

猜你喜欢

古镇村落民众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