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点题材有效激活问题 提高物理中考应对能力

2019-06-11李德皓

中学理科园地 2019年2期

李德皓

关键词:重点题材;有效激活;应对能力

自2017年以来,中考由省统一命题,试题覆盖面较广,对学生的考查比较全面,围绕初中范围内的全部核心知识、重难点问题进行考查,既兼顾基础性又重视灵活性,增加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本质理解,特别重视对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能力的考查,特别重视对科学思维、物理过程探究能力的考查。考生和第一线物理老师开始普遍反映每年中考难度越来越大,考生考出A级成绩不易,老师培养优秀学生的压力在增加。

下面谈谈以一题材一事例如何有效激活物理问题来提升考生中考应对能力一些实践做法。

1  “怎样发现问题”在于“熟悉”

科任老师在复习中首先要学习《物理课标》并研究考试新动向,熟知中考考点变化情况,熟悉中考对《课标》的各章节、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其次老师引导学生根据中考考点将每章节的单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理,建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脉络链。然后,科任老师根据考点,掌握重点,明确学生的薄弱点,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进学生“三基”内化。更重要的是熟知中考的热点、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薄弱点。

比如:正确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是中考比较重要的考点。实验时均要调节“平衡”(天平横梁水平平衡、杠杆水平平衡),但调节平衡螺母方法不同。比如天平指针向右偏,那么平衡螺母向左调,而杠杆的右端向上偏,平衡螺母却向右调;同时还要强调指出天平横梁调节水平平衡的目的与杠杆调节水平平衡的目的也是不相同的。前者的目的是使得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读数,后者的目的是减少杠杆本身重力的影响。这样把不同的知識点进行整理,找出“共点问题”,又比较出“异点问题”,要求学生掌握“三基”,又要内化“三基”。

2  “怎样提出新问题”在于“精准”

对同一题材问题,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在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在右盘加入最小砝码时天平还不能平衡,这时不能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只能移动标尺上的游码来使得天平平衡;已调节水平平衡的杠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中,也是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来使杠杆平衡。另外还要提醒,使用的天平和杠杆实验装置,移动离开原来实验的位置,均应重新再调节平衡。

还可以精准提出三个“新问题”,不留盲点,在易错点上注意归纳问题。

问题1:我们可以说“天平在称量物体质量平衡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读数”,却不可以说“杠杆不平衡发生偏转时,是杠杆那侧钩码的重力大于另一侧钩码的重力”。

问题2:使用天平测量(同一)物体的质量,进行多次(三次及以上)称量;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时,也要进行多次(三次及以上)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问题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测量多组对应的力和力臂,目的是减少实验错误,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

3  “怎样研究问题”在于“深度”

对同一重要的题材问题,既要让学生掌握好“双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活化、深化,增加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进一步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根据上面的题材,可以进一步提高设问:

问题1:一台天平,它配套的砝码生锈了(或磨损),用生锈(或磨损)砝码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

问题2:如图1甲是小齐同学在称量铜块质量过程中的一部分操作,请你指出他在操作时犯的两个错误是什么?

问题3:晓丽同学用天平称量一颗螺母的质量,天平配置的最小的砝码是5g(或为1g)。晓丽调节好天平平衡,然后按正确方法实验操作测量,测得螺母的质量为28.6g,那么你知道晓丽在天平右盘中放了多少g砝码?你知道用镊子加砝码的正确顺序依次是多少?如果晓丽用这架调好的天平测量另一个物体质量时,误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按正常方法读出物体的质量为33.4g,则这个物体的质量实际为多少g?

问题4:小龙同学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图1乙所示,弹簧测力计在A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如果逆时针向左斜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如何变化(变大、或变小、或保持不变)?其原因是什么?

4  “怎样创新问题”在于“发散”

对同一题材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发散设问,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能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应变能力和解题的应用能力,最后达到使学生考试的综合素质核心能力提高之目的。

根据上面的题材,小龙同学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可以进一步发散设问:

问题1:他进一步如图2甲所示的实验操作,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秤示数F1=3.2N,每个钩码0.5N。他在数据计算分析时,发现F1×L1

问题2:他进一步如图2乙所示的实验操作,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秤示数F2=1.8N,每个钩码0.5N。通过计算可知F1×L1>F2×L2,可能的原因又是什么?

问题3:如果小龙同学采取如图2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但我们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那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总而言之,在总复习阶段,老师必须认真研读《物理课程标准》和《考纲》,扎根课本和复习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包办灌输;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选题,对缺漏、薄弱的基础知识及容易混淆的概念,深入研究,探索重点题材有效激活问题,注重总结规律,提高应变能力;创新复习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补救题让学生练习,提高复习质量,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