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悲欢交织录

2019-06-11三毛

阅读(书香天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毛祖父哥哥

三毛(1943-1991),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浙江定海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周游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并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医院去世,年仅48岁。

中国这片海棠叶子,实在太大了。

而我,从来不喜欢在我的人生里,走马看花、行色匆匆。面对它,我犹豫了,不知道要在哪一点,着陆。

终于,选择,我最不该碰触的,最柔弱的那一茎叶脉—我的故乡,我的根,去面对。

从小,我们一直向往着那“杏花烟雨江南”,到底是怎样一个地方,竟然能让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于是,放弃了大气磅礴的北方,决定走江南。在春天,去看那无际的油菜花。

就这么决定了,要先对祖先和传统回归,对乡愁做一个交代,然后,才能将自己的心情变成一个游客。

因此,在南方的第一大城—上海,降落。它,是我父母出生的地方。

在上海,有个家,就是三毛爸爸—漫画家张乐平的家。

在现今的三毛还没有出生以前,张乐平已经创造了一个叫作三毛的孤儿—这个孩子和父母总是无缘的。所以,这个叫三毛的女子,也就和那个叫三毛的小人儿一样,注定和父母无缘。即使是回家吧,也不过只得三天好日子而已。

张府方才三日天伦,又必匆匆别离,挥泪回首,脚步依依,而,返乡之行开始了。

那时候,三毛回大陆的消息已经见报,三毛不能是她自己了,三毛是三毛。于是,搬进了上海同济大学招待所,没有去住旅馆。招待所有警卫。为着身体的健康,自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毛对广大的中国知识青年保持着一段距离,免得在情感上过分的冲击与体力上过分的消耗,使自己不胜负荷。

那个张爱玲笔下魂牵梦萦,响着电车叮叮,烤着面包香,华洋夹杂的大上海,果然气派不同。

但是,跑不完哪。

七天之后,还是离开上海,到了苏州。

姑苏,苏州,林黛玉的故乡,而那位林妹妹是《红楼梦》里非常被人疼惜的一个角色。

那天到了苏州已是黄昏。为着已经付了的昂贵的车资,把行李往表哥家一丢,就道:“我们利用车子赶快走吧!”随行关爱三毛的亲戚都问:“要去什么地方那么急迫?”答:“寒山寺。”

四点多钟的下午,游客已经散尽。

天气微凉,初春雨滴在风里斜斜地打在绿绿发芽的枫叶上。轻轻地走进寒山寺,四周鸦雀无声。绿荫小道上,一个黑衣高僧大步走来,这时蹲了下去,对着背影咔嚓一声,一张照片,并没有惊动任何人。

走到禅房,看到一个大和尚静悄悄地在写字,两个小和尚在一旁拉纸。站在门槛外,头伸进门里,微微一笑。

小和尚认出来者是他的精神好友,叫了一声“哎唷”。于是被请进禅房,又是微微一笑。就在大和尚还没有了悟过来来者是谁的时候,双林小和尚立即道:“这是台湾来的,鼎鼎大名的作家三毛小姐。”

三毛此时已知了一分,三毛在中国的所有名声,并不是个脚踏实地之人,只是个“鼎鼎大名的三毛”而已,此时,内心一阵黯然。了然了,是一个虚的。于是,大和尚给写了一幅字,于是也还出一幅字出来。拿起笔来一挥,自称郑板桥式。写好之后,大和尚极有分寸地合掌,道了再见。

小和尚依依不舍,送了出来,跟到一栋小楼,就在三毛措手不及的时候引上楼梯。一个转弯,哎呀,三毛叫了一声,寒山寺那口大钟就在眼前。

钟在眼前,心中说了一句:“这是假的。那个真的钟已经到日本去了。”

但是钟就是钟,也就不再分真分假。

小和尚把三毛引到钟锤垂吊之处,道:“你敲。”

当时本想谦虚,一看,钟上塑着八卦,那个钟锤正对着乾卦“≡”字。自己的名字就在上面,大好机会如何不敲,须知机会稍纵即逝。

手一扬,扶住钟锤,开始用尽全身的气和志—冲撞,横着冲的。

ㄅㄤ—余音几乎要断了,

ㄅㄤ —余音要断,

ㄅㄤ —

撞毕三下。一边旁听的亲友都说:“这一生再要听钟,必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黄昏,静坐在寒山寺外,等待,感受今天这种措手不及之下的寒山寺的钟声。”

下得楼来,靠在墙上问自己:这莫非是梦吧?!双脚几乎无法走路。

踯躅走到香火的地方,见到明明一座禅寺,禅的境界何需香火?此时开口笑道:“上香不必了。”

正待举步,小僧来报:“性空法师请入禅房。”原来那收入相机的黑衣高僧就是方丈性空。

方丈来了,留下一幅字,小和尚立即上前卷好。以三毛之名留下一件东西之后,离去。

回到家里,嫂嫂开饭了。

从此,苏州五日,成了一个林黛玉,哭哭笑笑,风、花、雪、月。

走进苏州小院,笑道:“这个院子跟照片里的,不同。照片里的中国名园,看了也不怎么样,深入其境的时候,嗳—”不说话了。

旁边的人问:“跟照片有什么不同呢?”

又道:“少了,一阵风—吧!”

这时,微风吹来,满天杏花缓缓飘落地上。众人正要穿越花雨,三毛伸手将人挡住,叫道:“别动,且等,等林妹妹来把花给葬了,再踩过去。林妹妹正在假山后面哭着呢,你们可都没听到吗?”如此五日。

五日之后,经过一条国人所不太知悉的水道,开始了河上之行。

跟着堂堂哥哥行在一条船上,做妹妹的就想:“这不是林妹妹跟着琏二哥哥走水道回家去吗?”这时哥哥累极,躺下就开始打呼,妹妹看到哥哥累了,轻轻打开船舱门。

哥哥警觉性高,扬声说道:“妹妹不要动,哪里去?”妹妹用吴侬软语说:“外面月亮白白的,我去看看。”哥哥实在力竭,便说:“妹妹,那么自己当心,不要掉到水里去。”

这一夜,沿着隋炀帝的运河,一路地走,妹妹开始有泪如倾。

水道进入浙江省的时候,哥哥醒来,已是清早。哥哥问了一句话,妹妹没听清楚,突然用宁波话问道:“梭西?”这一路,从上海话改苏州话,又从苏州话改成宁波话。妹妹心中故国山河随行随变,都在语言里。

杭州两日,躲开一切记者。记者正在大宾馆里找不到三毛的时候,已然悄悄躲进铺位,开始挤十六路公共汽车。

那时三毛不再是三毛,三毛只是中国十一亿人里的一株小草,被人—尽情践踏。

两天的经历,十分可贵。

只因血压太低,高血压七十,低血压四十,六度昏了过去。妹妹终于道:“哥哥,不好了,让我们回故乡吧。”

当车子进入宁波城,故乡人已经从舟山群岛专来远迎。此去四小时之路,只要车子行过的地方,全部绿灯。

到了码头,船长和海军来接,要渡海进入舟山群岛。来接的乡亲方才问说:“刚才一路顺畅,知道为什么吗?”答道:“没有注意,一直在看两岸风景。”问话的人又说:“绿灯一条龙,全是为你,妹妹。”妹妹脸色不大好看,回答:“也太低估我了,我可不是这等之人。”一时场面颇窘。

船进舟山群岛鸭蛋山码头,船长说:“妹妹,远道而来,码头上这么多人等着你,这一声入港的汽笛—你拉。”妹妹堂而皇之地过去。

尖叫呀,那汽笛声,充满着复杂的狂喜,好似在喊:“回来啦—”

船靠岸,岸上黑压压的一大群人。自忖并无近亲在故乡,哥哥说:“他们都是—记者。”妹妹不知道要把这一颗心交给故乡的谁?便又开始洒泪。

上岸,在人群里高唤:“竹青叔叔,竹青叔叔,你—在—哪—里?”眼睛穿过人群拼命搜索—陈家当年的老家人—倪竹青。

人群挤了上来,很多人开始认亲,管他是谁,一把抓来,抱住就哭。乡愁眼泪,借着一个亲情的名词,洒在那些人的身上。

抱过一个又一个,泪珠慌慌地掉。等到竹青叔叔出现,妹妹方才靠在青叔肩上放声大哭。“竹青叔,当年我三岁零六个月,你抱过我。现在我们两人白发、夕阳、残生再相见,让我抱住你吧。”说罢,又是洒泪痛哭。

然后,这一路走,妹妹恍恍惚惚,一切如在梦中。将自己那双意大利短靴重重地踩在故乡的泥土上,跟自己说:“可不是—在做梦吧?”

这时候,所有听到的声音都说着一样的话:“不要哭,不要哭。回来了,回来了,回来了。好了好了,好了好了。休息了,休息了,休息了。好了好了好了好了好了好了……”

妹妹的泪流不止歇。

当时一路车队要送妹妹直奔华侨宾馆,妹妹突然问:“阿龙伯母在哪里?她是我们在故乡仅存的长辈,要去拜访。”于是,车子再掉头驶近一幢老屋。

人未到,妹妹声先夺人:“阿龙伯母—平平回来啦—”老太太没来得及察觉,一把将她抓来往椅子上一推,不等摄影记者来得及拍照,电视台录影的人还没冲进来,妹妹马上跪了下来,磕三个头,一阵风似的,又走了。上华侨宾馆。

好,父母官来了。记者招待会来了。

三天后,回到定海市郊外—小沙乡,陈家村。祖父出生的老宅去了。

那一天,人山人海,叫说:“小沙女回来了。”

三毛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小沙女。

乡亲指着一个柴房说:“你的祖父就是在这个房间里出生的。”妹妹扑到门上去,门上一把锁。从木窗里张望,里面堆着柴,这时候妹妹再度洒泪。

进入一个堂堂堂伯母的房子,有人捧上来一盆洗脸水,一条全新的毛巾,妹妹手上拿起,心下正想脸上还有化妆,又一转念,这毛巾来得意义不同,便坦坦然洗掉—四十年的风尘。用的是—故乡的水。

水是暖的。妹妹却再度昏倒过去。

十五分钟之后,妹妹醒来,说道:“好,祭祖。”

走到已经关了四十年的陈家祠堂,妹妹做了一个姿势,道:“开祠堂。”

乡人早已预备了祭祖之礼,而不知如何拜天祭祖,四十年变迁,将这一切,都遗失了。点了香一看,没有香炉,找了个铁罐头也一样好。妹妹一看,要了数根香,排开人群,叫了一声:“请—让开。”

转过头来,对着天空,妹妹大声道:“先谢天,再谢地,围观的乡亲请一定让開,你们—当不起。”

回过身来,看到一条红毯,妹妹跌跪下去。将香插进那破破小罐头里。此时妹妹不哭,开始在心中向列位祖先说话:“平儿身是女子,向来不可列入家谱。今日海外归来的一族替各位列祖衣锦还乡,来的可是个,你陈家不许进入家谱之人。”

拜祖先,点蜡烛,对着牌位,平儿恭恭敬敬地三跪九叩首—用的是闽南风俗。因为又是个台湾人,从关帝庙里看来的。

拜完,平儿又昏过去,过了十五分钟后,醒来,道:“好,上坟。”数百人跟着往山上去了。

几乎是被人拖着上山,好似腾云驾雾。

来到祖父坟前。天刚下过雨,地上被踩得一片泥泞。妹妹先看风水,不错。再看地基稳不稳固,水土保持牢不牢靠,行。再看祖父名字对不对,为他立碑人是谁,再看两边雕的是松,是柏,是村花,点头道:“很好。”这才上香。

坟前,妹妹放声高唤:“阿丫,阿丫—魂—魄—归—来,平平来看你了。”此时放怀痛哭。像一个承欢膝下的孙儿,将这一路心的劳累、身的劳累,都化做放心泪水交给亲爱亲爱的祖父。

正当泪如雨下之时,一群七八岁的小孩穿着红衣在一旁围观,大笑。心里想起贺知章的句子:乡音不改鬓毛—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他们只道来了一个外地人,坐着轿车来的,对着一个土馒头在那里哭。他们又哪里懂得。

儿童拍手欢笑,但是在场四十岁以上的人眼眶里全含着一泡泪,有的落了下来,有的忍着。

一切祭祖的形式已完。父亲的老书记竹青叔走到毛毯前,扑通跪了下去,眼睛微微发红,开始磕头。三毛立即跪下,在泥泞地里,还礼。

亲友们,乡人们,陆续上来。外姓长辈的,平儿在泥地里还礼;平辈的,不还礼。乡人一面流泪,一面哭坟:“叔公啊,当年我是一个家贫子弟,不是你开了振民小学给村庄里所有孩子免费来读书,今天我还做不成一个小学的老师,可能只是一个文盲。”少数几个都来拜啦,都来哭啦。这时陈姓人站着,嗳—可暂时平了,那过去四十年—善霸之耻。

还完礼,祖父魂魄并未归来。平儿略略吃惊。

扑到新修墓碑上,拍打墓碑叫唤:“阿丫,阿丫,你还不来。时光匆匆,不来,我们来不及了。”

来了,阿丫来了。留下几句话。

平儿听了祖父的话,收起眼泪擦干。抓起祖父坟头一把土,放进一个塑胶袋。平儿道:“好,我们走了,下山吧。”

下山路滑,跟随记者有的滑倒,有的滚下山坡,只小沙女脚步稳稳地,一步一踏。只见她突然蹲下,众人以为又要昏倒,又看她站起来,手里多了一朵白色小野花。红色霹雳袋一打开,花朵轻轻摆进去。不够。再走十步之后,又蹲一次,一片落叶,再蹲一次,一片落叶,再蹲一次—三片落叶。

好了。起身道:“故乡那口井,可没忘,我们往它走去。”

祖父老宅的水井仍在。

亲戚疼爱小沙女,都以为台湾小姐娇滴滴的,立即用铅桶打了一桶水上来要给。妹妹道:“别打,让我自己来。”乡人问:“你也会打水吗?”小沙女道:“你们可别低估了人。”

于是,把水倒空,将桶再放进井里去,把自己影子倒映在水里,哐一声,绳子一拉,满满一桶水。

水倒进一个瓶子里。不放心沿途还有很多波折,深恐故乡的水失落。拿起一个玻璃杯,把没有过滤的、混混的井水装了,不顾哥哥一旁阻拦:“妹妹不可以,都是脏的—”一口喝下。

东张西望,看到屋顶上有个铁钩挂着,一指:“那个破破旧旧的提篮,可还用吗?”堂堂伯母说:“提篮里不过是些菜干,妹妹可要菜干吗?”妹妹答:“菜干不必,提篮倒是送给我也好。”

堂伯母把提篮擦擦,果然给了平儿。

喝了井水,拿了提篮,回到旅馆,还是不放心。拿出那罐土,倒来那瓶井水,掺了一杯,悄悄喝下。心里告诉自己:“从此不会生病了,走到哪里都不再水土不服。”

兩天后,三毛离开了故乡。

天,开始下起了绵绵细雨,送别它的小沙女。正是—风雨送春归。

妹妹洒泪上车,仍然频频回首道:“我的提篮可给提好啊!”里面菜干换了,搁着一只陈家当年盛饭的老粗碗。

上船了,对着宾馆外面那片美丽的鸦片花,跟自己说:“是时候了。”拿着一块白色哭绢头,再抱紧一次竹青叔,好,放手。上船。

此时,汽笛响了,顾不到旁的什么,哭倒在栏杆上,自语:“死也瞑目。”

此生—

无—憾。

是了,风雨送春归,在春楼主走也。是《红楼梦》里,“元迎探惜”之外多了的一个姊妹—在春。

走了走了。

好了好了。不再胡闹了。

(摘自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万水千山走遍》一书)

猜你喜欢

三毛祖父哥哥
祖父瓷
我与《三毛流浪记》
远方
哥哥什么都知道
犀牛哥哥道歉
我永远是你的哥哥
鸡犬不宁
娓娓道来的真诚
三毛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