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大脑的“天然长城”
2019-06-11士州
士州
人体内的高级司令部——大脑,也有一座“天然长城”在保卫着大脑的安全,它的名字叫“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位忠于职守、严守岗位的“卫士”,它对进入脑和脑脊髓的许多物质,都要经过严格审查才会放行。至于那些害人的家伙,如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是决不允许进入的。这种神奇的作用,保持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使大脑这个“高级司令部”能正常工作。
血脑屏障是怎样被发现的呢?早在公元1885年,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用苯胺染料注入动物静脉,发现在短时间内全身组织都被染成了蓝色,但脑和脊髓却例外地没有被染色。这使他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存在一种屏障,它能阻止苯胺染料的通过。到20世纪30年代,生理学家又做了一些实验,证实了这一现象,并命名为血脑屏障。
那么,血脑屏障是怎样形成的呢?大脑的外面包着三层膜,自外向里的顺序是: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硬脑膜厚而坚实,主要作用是保护大脑。蛛网膜疏松而呈网状。在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有一个蛛网膜下腔,里面充满脑脊液,像个奇妙的水垫,保护大脑免受外界的震动。软脑膜是一层很薄的膜,紧贴着大脑。在大脑的表面还有一层神经胶质膜。当脑部的小动脉通过这几层膜进入大脑时,软脑膜和神经胶质膜会形成刀鞘的样子,随着血管进入脑子里,这样,在血管周围形成间隙。当间隙延伸到毛细血管时,血管周围间隙会迅速缩小、消失,使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膜紧紧贴在一起,这就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细胞层所组成的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中的细胞,像一个个站岗的“卫士”,它们肩挨肩、臂靠臂,严格把关。在大脑毛细血管内皮有很微小的“门”,它的孔径只有14~18埃(1埃=0.0000000001米),这扇“门”对水、氧、葡萄糖等小于10埃的物质都通行无阻。体液中的钾、钠离子,以及乙醇、乙醚、甘油等脂溶性物质,也很容易从这扇“门”进入。有些大腦需要的物质,如蛋白质大分子物质、许多化学介质或某些药物等,它们个子较大,而“门”较小,这时,血脑屏障还有主动运转的作用呢!它在毛细血管与神经元之间设有一个“转运站”,凡是大脑需要的东西,便从这个“转运站”进入脑组织。体内有好些坏家伙常常混在血液中,想偷偷进入脑子里作怪,这也不要紧,大脑毛细血管内上皮有一些特殊的酶系统,它们眼明心亮,一旦发现敌人,这些酶便把它们全部消灭或者转化。因此,那些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很难蒙混过关,进入大脑里。少年时期,由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一些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容易侵入脑组织,如10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6岁的幼儿,容易得流行性脑膜炎和乙型脑炎,便是这个原因。
我们体内的“天然长城”——血脑屏障,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如果每个人从小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就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使血脑屏障这座“长城”更加完善、坚固,更好地发挥保护大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