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考政治全国卷“引导教学”的功能

2019-06-11陈航波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考功能

陈航波

摘 要:“引导教学”是高考的核心功能之一。纵观近三年高考政治全国卷,以时政化的素材、持续创新的结构和形式,综合考查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是其突出特点。本着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基本思路,政治课教学跟政治高考要充分沟通、有效对接:一是贴近时政,紧跟时代,体现国家意志;二是开放包容,树立“大全国卷”的备考复习观;三是夯基固本,将知识、能力、素养夯坚实、扎牢固。

关键词:高考;政治全国卷;引导教学;功能

高考具有“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1]。纵观近三年的高考政治全国卷,以时政化的素材、持续创新的结构和形式,综合考查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是其突出特点。对此,我们的教学该如何对接呢?一个基本的思路是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我们“教什么”“怎么教”。

一、时政性的试题,需要教学关注时政

我们应有这样一个基本认识:每一个知识点的考查,都是与相关素材紧密结合的。思想政治学科性质决定了这些素材不应是脱离时代、过时或虚幻的东西,不应是脱离现实、编造或虚拟的东西。于是,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这些素材主要来自于时事政治,具有鲜明的时政性,主要表现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重要活动和重大成就。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时事政治中跟《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教材知识紧密相联的事件称之为时政热点,并加以格外关注。对于时政热点,按照事件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年度热点和长效热点。在备考复习中,年度热点需要梳理、解读,长效热点需要持续追踪。纵观近三年的全国卷,对长效热点的常考常新已成风格。

如精准扶贫。这是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时首次提出的重要思想和要求。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与十八洞村党支部、村委会一道,开展了包括“道德讲堂”、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四个跟着”等在内的一系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先后跟进报道。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2016年全国Ⅱ卷39题以此为背景,创设情境和问题,考查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文化对经济作用等知识,体现了高考政治命题的时政性。2017年全国Ⅲ卷14题、2018年全国Ⅲ卷17题又先后以“精准扶贫”为背景对相关知识和能力进行了考查,体现了高考政治命题对长效热点的持续关注。

又如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2017年全国Ⅲ卷39题以此为背景,考查了国际社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知识;2018年的全国Ⅰ卷18题和全国Ⅲ卷21题,又以此为背景,分别考查了国际社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等知识。

这种连续考查,甚至以同样的热点考查同样的知识(2017年全国Ⅲ卷39题和2018年全国Ⅲ卷21题),不仅仅是因为中央高层的反复强调和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更是因为这些大政方针已经落地并取得了阶段性成就,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高考命题时政性这一特点,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紧密结合时政,下好四步棋:一是收集时政素材,以周为单位,作为周末作业,主要收集社会热点,特别是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二是选编,即对收集上来的时政素材进行筛选,一方面可编写成时政新闻,作为要闻播报或一周播报的内容;另一方面可用来创设情境材料,既可用于课堂教学,又可用来编制试题。三是应用,或将时政热点引入课堂,开展讨论、辩论、评析等活动,或将时政素材作为命题、答题、析题的资源,实现时政热点内容化、教学内容时代化,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四是积累,一方面建立时政素材资料库,以年度为周期,超过一年的,通过师生共同研判,留下长效热点,删除一般时政;另一方面是积累时政语言,通过师生研判,将重要的时政语言记入笔记、记进头脑,比如2018年全国卷非选择题涉及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均来自十九大报告)等等。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贴近时政的教学,其落脚点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明确青年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这也彰显了思想政治学科紧跟时代、体现国家意志的特点。

二、創新性的试题,需要教学开放包容

梳理近三年全国卷的试题分布、题数变动及分值变化可知,全国Ⅰ、Ⅱ、Ⅲ卷在这三年里均处在不断创新之中,均未出现相较上一年“保持不变”的情况。可见,在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对高考政治试题不能只有静与稳的认识,更要有动与变的意识。对于“稳中有变”或“稳定基础之上有创新”这样的话语,我们更要研究的是“变动”与“创新”之处。

如2017年的全国卷非选择题进行了较大调整,全国Ⅰ卷由原先较为稳定的“两大题5小问”调整为“三大题5小问”;全国Ⅱ卷则调整为“三大题6小问”;全国Ⅲ卷虽保留了“两大题5小问”的结构,但在知识考查上,打破了往年经济与政治、哲学与文化的搭配,调整为经济和文化搭配(38题)、政治和哲学搭配(39题)。进入到2018年,变动依然不少:全国Ⅰ卷和全国Ⅲ卷,考查文化生活知识的选择题由一道题变为两道题;全国Ⅰ卷,第40(3)题开放性试题的分值由4分增加到6分,且由上年偏重考查文化生活知识调整为偏重考查生活与哲学知识;全国Ⅱ卷出现了六选二(12题)和六选三(13题)新题型;全国Ⅲ卷选择题中出现了两道图表题(13题和15题),相较以往,增加了一题……试题结构更加灵活、丰富。

看来,顺时调整、适度创新是今后命题的一个大方向。面对行走在不可逆的创新路上的高考命题,我们在教学上要与时俱进、开放包容,树立“大全国卷”的备考复习观,不仅研究本省采用的全国卷,还要研究另外两套全国卷和其他地方卷。

比如,2016年全国Ⅲ卷中出现了一拖二(一材两用)选择题(21—22题),均考查哲学知识;2017年则在全国Ⅰ卷出现了一拖二选择题(15—16题),跨模块考查,分别考查政治、经济知识;2018年又在全国Ⅱ卷出现了一拖二选择题(20—21题),跨模块考查,分别考查文化、哲学知识。又如,2018年全国Ⅰ卷和全国Ⅲ卷,考查文化生活知识的选择题由一道题变为两道题,而全国Ⅱ卷则早在2017年就变为两道题。可见,全国卷的命题有“先行先试、交替采用”和“试点先行、全面跟进”的特点。

比如,2018年全国卷非选择题的材料选编和设问指向更加清晰、明确,如2018年全国Ⅰ卷39题(结合材料,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跟2017年全国Ⅰ卷39题(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相比,在提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方面更能有的放矢,效度、区分度随之提高不少。另外,2018年全国Ⅱ卷第38(1)题是一道图表信息题(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这些都跟借鉴浙江、天津等地方卷的试题结构、特点有关。可见,全国卷的命题又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气魄。

全国卷的命题特点和气魄以及全国卷之间、全国卷与地方卷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借鉴的关系,需要教学打破思维封闭、走出自我设限,以不囿一隅、开放包容的视野将“大全国卷”观在教学实践中一以贯之。使用全国卷的省份应该如此,其实浙江、上海等改革试点省市更该如此。

三、基础性的试题,需要教学夯基固本

高考政治试题按照《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基本技能(主要是指《考试说明》中的四项能力要求)、基本素养(主要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掌握情况。以2018年全国Ⅰ卷部分试题为例,作如下梳理:

显然,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查,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这是不变的主题。扎实的基础也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和基本的素养。在这里,“基”与“本”是一致的,都是知识、能力、素养的统一体,需要夯坚实、扎牢固。教学上如何夯基固本?针对复习课教学,笔者的建议:

1.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和近三年九套真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通过列表研究,弄清每个考题考查的知识条目及能力要求;弄清每个考题是怎样考查知识条目、能力要求,怎样体现核心素养的;弄清每个知识条目的能力层级及考查情况;弄清哪些知识条目是考试的高频点、聚焦点,或是临界点、空白点。

2.系统安排考试讲评,认真做好试卷分析。高三考试较频繁,一般是一周或两周一考,每考必评,每考必析,这是必须的,不评不析,宁愿不考。但如果能把一个月或两个月的四次考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的话,那么每次考试都有分工和侧重点。比如把四个必修模块的“回头看”分摊到四次试卷讲评中,又如把选择题解题方法、非选择题题型讲解、试题结构分析、能力要求解读等有计划、有步骤地穿插于四次试卷讲评中。这样的安排,更有系统性,也更有效率。

3.每个模块复习结束后,还应再安排2—3节课,将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以及一些辅助文内容重新梳理、剖析一遍,尽可能扫除教材中应知应会内容的认知盲区。

针对新课教学,笔者的建议:

1.要明确思想政治学科作为活动型课程的性质定位。《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想政治课程确立为活动型课程,这是对“教学内容活动化、教学活动内容化”这一教材设计理念的深化和发展。课堂教学将活动作为承载知识内容的基本方式,这应该成为政治学科教师的基本理念和教学习惯。当然,对于“活动”的理解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社会实践、模拟政协、参观访问、小组合作等是活动,讲问题、提问题、自主探究、讨论辩论等也是活动。

2.反复研读教材、教参是上好新课的关键。一名教师,无论教龄长短,能否站稳、站好讲台,能否有持续稳健地成长,秘诀就在于能否认真、反复地研读教材、教参,通过研读对教材文本进行分解、整合、分析、综合,通过研读对教材内容进行解剖、深化、细化、微化,通过研读对教材知识进行提炼、转化、链接、升华……如此这般,那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课才可能出来,那种深入浅出、趣出、巧出、妙出的课才可能产生。某次调研,在某位年轻教师的课堂上,“企业的含义”,没能从前面开展的“哪些属于企业”这一活动中自然得出,而是硬生生地抛出来;关于“企业的地位”,对“主要参加者、主要提供者”中的两个“主要”,没有进行细化分析和思维引导;对“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这一段没有进行情感引领和价值提升,等等,使一节课失却了应有的味道。

3.不管什么课型的课,多想想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总是没有错的。课堂上,不要只顾着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顾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事实。

综上所述,研究高考真题,是为了实现教考沟通、理顺教考关系,从而达到心有灵犀、胸有成竹之地步,实现以考导教、以考促学、教学相长。解开高考政治全国卷中蕴藏的“引导教学”的密码,既是我们跟上高考改革步伐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立足新时代立德树人、服务选才的使命所然。

参考文献:

[1]姜钢,刘桔.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寫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N].中国教育报,2018-03-03(5).

猜你喜欢

高考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2IN1厨房漏斗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功能关系面面观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