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教研:撬动区域学科发展的支点

2019-06-11叶志鸿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9年2期

叶志鸿

摘 要:区域学科发展取决于很多因素,学科教研毫无疑问是其中重要的引擎。基于实证,有数据作为支撑,针对真实情境和问题,满足一线教师迫切的需要,并能够提供可视化的、可操作性的解决路径的精准教研,可以找到撬动区域学科发展的支点。

关键词:精准教研;基于实证;基于问题;基于需要

区域学科发展取决于很多因素,学科教研毫无疑问是其中重要的引擎,而怎样推进至关重要,精准教研可以找到撬动区域学科发展的支点。所谓精准教研,意味着区域学科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要基于实证,有数据作为支撑,要针对真实情境和问题,满足一线教师迫切的需要,并能够提供可视化的、可操作性的解决路径。下面笔者从精准教研的三个维度、教研活动的六个层面来谈如何做好区域高中政治学科教研工作。

一、基于实证,靶向定位

区域教研需要全面分析、靶向定位来确定教研主题和教学方向,而通过实证教研、基于数据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教研的精度。

(一)教研活动主题的确立

我们都知道,当前情况下,由于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学生选考走班制的实施,导致开展区域性教师参与教研活动难度越来越大,而教研活动容不得无序和无效。为提高效果,需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方向,主题式教研已经成为共识。那主题如何确定呢?主题的确立不能想当然,要基于实证,最好的方法和途径当然就是调查研究。这几年,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每一届教师整体诉求和个性化需要也不断变化,为此,调查研究必须常态化,以应对这种变化。当然,这种调查不必劳师动众,可以有点创意,只要能真实摸到教师的“心思”、了解教师们的真想法就好。如2018学年开学初,笔者就组织过这样的一次小调查,调查题目是“希望自己是这样的”,要求教师仿照“能够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不偏离”方式写上几句教师希望自己是怎样的。因为是新学年,想通过这一小调查,一方面引导教师对自己专业的期望值,另一方面用一种“有点意思”的方式(有老师这样评价这次调查)来完成一次例行的学科调查问卷。事后,我们根据这次调查的结果确定本学年系列教研活动的主题;同时,我们也注意每个教师的差异化表述,这些个性化需要也就成为我们在基层调研时与老师点对点交流的话题。因为我们区学科教师的人数比较少,梳理起来比较简单,笔者按照调查问卷中教师回答出现的频率按序排列如下:能够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不偏离,能够及时把握考试动向不迷惑,能够有序制定教学计划不忙乱,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不盲目,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学习不茫然,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果不落空……如果调查对象比较多,笔者建议利用大数据关键词权重分析构成词云图,这样,你就可从关键词清楚看出老师们最关心的问题。

(二)试卷分析和教学质量评价

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我们需要明确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方法,而这一切需要建立在有数据支撑的学生成绩分析和教学质量评估基础上。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从2017年开始每年都发布各区学业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每个区(县)也会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教学质量调研活动,留存了不少的数据。数据中藏有大文章,但让冰冷的数据说话,则需要我们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和科学的分析,这样才可能对我们的教学评价和学科教学产生作用。笔者在处理全区的学生成绩数据时,注重从联系、动态视角和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喜欢自己选择一些数据在Excel上根据需要制成数据图表,这样交流起来更直观,或建构成模型找到要素间关联,这样可以发现问题症结或客观评价教与学行为。在数据分析时,笔者特别关注以下四个“点”:一是在学科成绩的均分、语数外成绩总分、学校生源等数据中建立关联,寻找学习的起涨点;二是通过“五档十一段”等级分数段长短和集中度去发现临界分数线,确定学生群体关注的重点;三是通过知识点或模块中失分率高低寻找学生知识空白点和教师教学的盲点;四是将各学校的题型(或某类学习能力)得分率排名和总成绩排名构成两条曲线之间剪刀差(或雷达图)来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的差距,去发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点。

二、基于需要,精准发力

区域教研只有回应学校关切和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精准发力,才能得到学校支持和教师认可,才能推动区域学科的发展。

(一)学科教师培训与培养

近几年,随着上海市新的高考选考制度的改革推行,选考科目的教师因学生选考人数的变化而不断变动,有些学校某些学科教师需求量在某一届突然出现猛增,为应对突发情况,缺少必要的教师储备的学校不得不安排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来任教毕业班工作。我们区在各学校重视和学科教师共同努力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选考学生数近两年增加很快,超出教师招聘和储备速度,除特殊原因,几乎所有任课教师都需要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学科教师培养与指导迫在眉睫,区域学科教研毫无疑问要回应学校对教师培养的迫切需要。因此,笔者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潜力等,在学校层面上,有重点地培养一位教师,以期带动所在学校的学科发展;而在区域层面上,把教龄在10年左右有一定教学经验但由于缺少锻炼、成长较慢教师的培养放在区域学科教师培训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支持学校给他们压担子“催逼”,加大对他们的听课指导的频率;另一方面,还打破常规,鼓励和安排这些教师承担区级公开课、研讨课任务,在反反复复的“磨课”和实战中来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促进他们成长。

(二)教学研究与指导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高考、新的教材带来教育教学全新的课题。新课标倡导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迫切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课堂教育教学方式,上海市高考改革带来的考试内容、试题结构和试题形式等教学评价方式重新建构和原来的考试大纲取消,增加了教师对“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迫切感和对“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的焦虑感,区域教研需要回应教师的上述关切。以上海市2018年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等级考为例,根据教学基本要求,考试内容新增经济学拓展部分,这部分很多内容是大学经济学专业知识的下沉,难度很大,教师缺少这方面的本体性知识,缺少如何复习、如何命题的经历与经验。对此,教研员如何进行教学研究与指导呢?需要教研员及时洞察高考改革的动向,分析历年高考命题的方向和变化趋势;需要教研员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基本要求,找到课堂教学化实施的具体路径和策略,并亲自教学示范,为教师提供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指导;需要教研员根据学习要求和学业考试基本要求,编制相關的试题和评价方式进行训练,引导教师了解这些新的知识内容会怎么考、会考到什么程度。所以,基于需要、精准发力,做准、做好、做实教研,有利于提高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与评价的能力。

三、基于问题,精准施策

走进课堂,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交流反馈,是区域教研员的日常工作。教研员如果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上还远远不够,只有根据问题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来精准施策才行。

(一)试卷分析与讲评

我们在学科调研中经常会发现,教师在高三复习课堂和试卷讲评课中存在这样的问题:试卷讲评课一套试卷讲两节课,讲评的内容面面俱到,对问题没有针对性;讲解方式点到为止,对学生指导没有可操作性;讲解手段只有教师口授,没有学生参与,课堂沉闷,教学无趣,一堂课下来,学生还是不知道如何分析问题、组织答案,答题规范性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研指导时,一方面,在市等级考试卷和区质量检测试卷分析时本人亲自制定讲评流程、制作答题规范,并给教师做教学示范;另一方面,開设“高三等级考学科大讲坛”,选择教学有特点、解题规范落实比较到位教师执教,就试卷中的不同题型进行集中试卷讲评课教学,通过示范来规范教师讲评课教学,进而训练学生运用学科知识、术语分析复杂生活情境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提升他们的学科综合素养。

(二)学习评价与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只有保持一致性,才能确保基于标准教学与评价落实到位。但我们在调研中经常发现,很多教师在布置学科作业与单元训练时采取简单化处理方式,用上一届区(县)一模二模试卷代替单元诊断等,学习评价缺少针对性,使教学评的一致成为空话。造成这种现象确实有一些客观原因,那就是教师们大多承担很重的教学任务,个人力量和时间比较有限,无暇根据单元复习进度精选精编具有针对性的试题。上述问题,如果和教师只是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无济于问题解决的,区域教研要有所作为。为此,我们在每学年开学初组织全区教师力量,指定一人负责一个单元,整理编制我区高中学业水平训练的区本作业,并指导备课组发挥集体力量和智慧,集体备课和共享教学资源,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方便了一线教师。同时,我们还深入到每个学校备课组,就课前检测、课后训练与课堂教学如何结合等进行点对点的技术性指导,提供适合不同层次学校具体的方案。

基于实证、需要和问题教研只是撬动区域教研的支点,如何撬动需要一个简单、明确、具可操作性的路径,而这个路径没有最佳,只有更佳。就像学生百分之一成绩的取得需要教师百分之百的努力一样,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样需要区域教研有所作为,需要教研员深入思考和加倍努力才行,大家一起继续努力,才会产生强大的合力。笔者坚信:有了支点,有了合力,撬动学科发展只是早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