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一代AI的未来之路
2019-06-11姚信威
姚信威
在日常生活中,谈及人工智能,大家首先容易把它和机器人,以及科幻电影中描述的相关情节连在一起。当然,电影桥段是虚构的,角色也是虚构的,因此总会让人觉得人工智能缺乏真实感,认为它离我们还很遥远。其实,人工智能有着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接触或者使用人工智能:从手机、计算机到各种硬设备和软服务设施等,无所不在地丰富着我们的“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未来它甚至可能成为推动世界新变革的重大引擎。
未来的AI是伙伴,还是敌人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按照能力可以将人工智能分成三类:第一类,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简称ANI),指擅长单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谷歌的AlphaGo系列与人类棋手下围棋,需要博弈数据进行训练、对抗才得以战胜人脑,但它只能下棋,无法解决其他领域问题,通用性不强。第二类,强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简称AGI),指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它在各方面都能与人类比肩,被认为是有知觉的,有自我意识的,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它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体系。第三类,超级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简称ASI),目前将其定义为“它在几乎所有领域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但是在超人工智能对标人类能力等级上,目前却还没有一个定性。它可能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一点,亦或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上万亿倍。这也正是为什么人工智能威胁论这个话题长盛不衰的缘故。
那么人工智能究竟是人类伙伴,还是敌人?
在2018年4月上线的AI纪录片《你信任这台电脑吗》中,讲述了AI已经开始重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工作自动化到医疗诊断乃至军事行动,世界上的每一个行业都正在经历转变。对此,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CEO马斯克又发出警告:“AI可能会成为不朽的独裁者。”事实上,国际上已经公认人工智能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潜力时代。
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最新发布的一项IT产业预测显示,到2019年,全球40%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将运用人工智能服务。到2021年,75%的商业企业應用将选择人工智能,超过90%的消费者将与客户服务机器人互动,且人工智能将全面渗透到智能家居领域。这一切都是编程人员和工程师辛勤耕耘的结果。他们将制造出不仅能模仿人类身体技能,而且能模仿我们的直觉和个性的机器人。这些新一代自主学习的机器人已经开始重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我们应该信任这些机器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但就社会发展而言,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事实上,人们都需要有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并体验部分新科技创造出的产物,对于人工智能亦是如此。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各国对新一代AI的布局和计划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围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等强化部署,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
2016年10月,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目标是投资、研究、开发人工智能协作方法,解决人工智能的安全、道德、法律和社会影响,为人工智能培训创造公共数据集,并通过标准和基准评估AI技术。为此,还出台了《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的政策报告。
2018年5月,美国特朗普政府举办了白宫人工智能峰会。2018年9月,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简称DARPA)宣布了2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以克服人工智能技术的限制。同时,启动了AI Next(下一代人工智能)项目,重点在于提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和弹性,降低功耗等。2019年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新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正式启动“美国人工智能计划”,以刺激推动美国在AI领域的投入和发展。
2018年4月,欧盟成员国签署了《人工智能合作宣言》,制定了一项关于人工智能的协调计划,其目标是“最大化欧盟和国家层面的投资影响,鼓励欧盟内部的协同和合作,交流实践,共同确定未来的AI道路,确保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的AI竞争能力”。2018年6月,欧洲委员会提出了一项数字欧洲计划,重点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确保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中使用人工智能。
我国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自2014年以来,也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国家人工智能计划。2015年7月,“互联网+”计划专注于我国的智能制造。2016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我国智能工业和服务机器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它包括研发、工业化、人才发展、教育和技能获取、标准制定和法规、道德规范和安全方面的举措和目标。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我国的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将与全球先进水平同步;第二步,到2025年,我国将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将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第三步,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上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到2030年,我国政府计划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达到1万亿元规模,相关产业达到10万亿元规模,招募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加强对国内AI劳动力的培训,并为促进AI发展,在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方面引领世界。因此,发展AI产业对我国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
新一代AI与制造业的融合
新一代AI的核心驱动力
新一代AI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人工智能经过60多年的演进,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其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受脑科学研究成果启发的类脑智能蓄势待发,芯片化、硬件化和平台化趋势更加明显,人工智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相关学科发展、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整体推进,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同时,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创造出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这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带动就业结构变革、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关系准则等问题,将对政府管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乃至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它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确保人工智能的安全、可靠与可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