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暴跌之谜泡沫幻灭还是应用探底?
2019-06-11展含姚艳阳李玉文
展含 姚艳阳 李玉文
比特币之所以会狂跌,是因为自身有着根深蒂固的缺陷,未来如何还需要观察。
比特币近期暴跌的背景
2017年12月16日,比特币整体市值创历史最高纪录,达3265亿美元,但是2018年的12月15日,比特幣单价仅3194美元,创一年来最低,整体市值566亿美元,与去年的最高点相比,暴跌82.7%,蒸发了2699亿美元。在这一年的时间,比特币跌跌不休,市场创下了多个最低纪录。
那么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在过去的一年里,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
数字货币的死亡潮
专注于统计“死亡”加密数字货币(Dead Coins)的网站coinopsy与deadcoins,列出了最新的“死亡清单”。据Deadcoins最新的“死亡清单”显示,上榜的数字货币数量已达943个。值得一提的是,目前Coinmarketcap的数字货币总量仅2073个,“死亡率”高达45.5%。而且还有很多数字货币在走向死亡的路上。
交易所从繁华到幻灭
这一年,数字货币的红火,也让很多人看到了交易所的商机,所以也是交易所的爆发之年。2017年6月12日,全球4132家交易所;2017年12月21日,全球7693家交易所;2018年1月3日,全球7463家交易所;2018年6月15日,全球11296家交易所!截止到目前,全球总计有交易所16070家。也就是说,在下半年又增加了近5000家!
然而,别看交易所很多,但交易量却惨淡得惊人。据Coinmarketcap的数据显示,日交易量在10万美元之上的仅有172家交易所。
区块链媒体的南柯一梦
近一年来,资本对区块链媒体的投资呈现疯狂的状态,区块链垂直媒体融资信息纷至沓来,让人眼花缭乱。然而,随着数字货币熊市的到来,原先依靠给区块链技术公司进行宣传而挣取服务费的区块链媒体,也因监管趋严和业务量大幅下滑而开始出现生存危机,一些被直接封禁,一些则勉强支撑。
熊市也暴露了区块链媒体行业里还存在内容不专业或者从业者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在市场淘汰和自身实力提高难的双重夹击之下,区块链媒体面临着一场溃败,有的关停,有的转行,有的正在趁乱进场厮杀,最终谁走谁留,还需拭目以待。
挖矿行业盛宴落幕
这一年,数字货币熊市,也让矿主和矿机生产商们有了如坐过山车般的体验。与整个加密数字货币生态紧密相连的矿机,也从“香饽饽”变成“山药蛋”。从11月开始,比特币价格呈现自由落体式下挫,从45000元的高位,最低跌至25200元,幅度高达40%。连番下跌中,比特币价格已经击穿多个矿机成本价格,即挖矿得到的收益不足以支付电费和管理费。由于损失难以承受,不少玩家转卖“挖矿设备”,金盆洗手退出币圈。
比特币暴跌原因分析
首先,比特币处在大熊市当中,不进则退,没有根本性的利好,是无法支撑现有价格的。因为比特币本身无法产生收益,如果没有接棒者,存量市场的抛售几乎是一个注定的行为,不确定的只是会在什么时间抛售的问题。
其次,区块链技术推动比特币价格飙升的任务已经完成。自2016年开始的比特币价格上涨,源于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但区块链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基础的应用技术,所有参与者研究的是,如何用区块链技术去做服务和改造传统互联网,获得现实当中的利润和现金流,而不是争夺金融的话语权,区块链技术的革命性意义降低,集体向政府监管靠拢,这意味着比特币以及区块链的私密性遭遇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吸引力又不高,还不如持有法币安全,至少短期可以保值,因此基于传统法币兑换的稳定币需求飙升,比特币等的独立和加密优势被削弱。
第三,比特币赖以生存的算力市场纷争再起。比特大陆等硬件芯片制造商上市迷雾重重,诸多硬件企业也推迟了上市周期,这导致比特币最上游的产业遭遇到了很强的压力,再加上比特币价格一直低迷,这就导致在传统市场无法吸引资本、挖矿利润降低、硬件销售不佳。在这种背景下,这些企业从泡沫破裂中醒悟,大家又不得不回到初心,重新开始思考,比特币以及分叉出来的比特币现金等,到底要成为什么东西,是要成为世界货币,还是要成为一个可以发币的中央银行,还是什么其他的可能。从而争论再次开始,算力大战互相攻击,投资者开始担心,去中心化的比特币,会不会因为算力的集中,而被野心家利用,这挑战了最初那些信仰比特币的人的信心,而他们持有比特币的成本是很低的,此时抛售也利润颇丰,索性抛了避险。
表面上看,比特币硬分叉仅仅是基于新区块容量等新规则产生的一种新链而已,对比特币价格不应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这种变化实质上触动了比特币深层次的理念,即动摇了不可篡改的特性。比特币一经运行,社会就将其认为是去中心化的典范,不再受人控制,此举也被视为超越传统法定货币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比特币才有良好的发展愿景。
然而,硬分叉实践告诉全世界,比特币并非完全去中心化,比特币仍然会受到社会相关群体的影响,此举极大弱化了比特币的优势,即不可篡改等比特币去中心化属性遭受挑战,缺乏政府信用背书的比特币的信誉显然无法保障,比特币的优势将逐步弱化。在此背景下,比特币面临着如下三大挑战。
一是传统比特币与分叉形成的新货币之间如何竞争?比特币的用户显然需要决定未来究竟要接受哪种货币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那么未来就难以保证比特币仍然拥有源源不断的用户。但从现实来看,两种货币肯定都希望拥有更大的用户,这势必诱发两种货币的激烈竞争,反过来可能扰乱现有比特币市场,最后两种货币可能都没有用户,比特币可能面临终结的难题。
二是比特币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分叉?此次比特币硬分叉告诉全世界,比特币会出现分家的问题,据此逻辑,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的分叉,如果比特币出现不断的分叉,显然对于比特币生态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比特币碎片化的问题可能促使币圈面临危机。
三是如何继续让社会对比特币拥有去中心化的信仰?比特币能够分叉,已经让社会对比特币的伪去中心化的质疑。这种局面如何掌控?如果社会无法再对比特币重塑信心,那么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认为支撑比特币的基础正在坍塌,那么比特币面临的挑战不可低估。
比特币与区块链应用的前景
比特币是数字黄金,具有价值储藏和支付工具的功能,也是加密货币市场的稳定币,这一点始终没有变,也不会变。待算力战结束后市场就会恢复理性,比特币以及整个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未改变。
比特币本来追求的就是去中心化,比特币值钱是因为很多人有共同的远景——让比特币成为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锚,成为衡量不同价值的标尺,相当于数字黄金。
然而比特币最初的定位应该是世界货币,但目前来看好像走偏了。BTC走向了大宗投资商品,成了华尔街和富豪的投资对象,普通支付交易成本过高,偏离了点对点的现金系统。以前的很多比特币支付都放弃比特币,改用比特币现金、以太币或者莱特币了。
比特币,更多的是利用区块链改变传统的金融交易方式;而区块链,是赋能传统行业,提升效率的一项新技术。所以,币市下跌只是区块链行业的一部分,但这并不代表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
区块链绝不等于比特币!或者说,不仅限于比特币。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理念上的革新,也就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而比特币只是这种理念的一个具体应用。
区块链技术,通过共享数据库并复制共享数据的形式,通过分布式设立这些数据库,实现用户与当地数据库直接交互,避免通过向单个数据库进行跨区域、跨服务器、跨机构多流程传输,避免过度占用时间,从而促进人力和资源自由高效的交易与互动,节省很多中间成本。
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由中本村于2008年在其《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中提出。随着2014年美国R3公司的创立和2015年Linux基金会Hyperledger项目的发起,区块链在投资市场中的关注度逐步提升。发展至今的十年时间中,区块链的应用虽涉及多领域,但其运营规模不大,与实体经济相关度不高,这主要源于区块链在其性能方面仍存在许多痛点。
主要痛点在于,区块链物理性能存在局限,三元悖论问题难破。首先,由于“去中心化”的设计,区块信息校验工作时间较长,公有链物理性能不高。据相关数据,比特币每秒支持交易数最大为6笔,而Visa每秒支持交易数达1600笔。其次,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存在“三元悖论”的难题,即区块链系统不能同时实现“去中介、保安全、高效率”这三个特征。在维护区块链设计“去中介”的核心定位时,安全与高效无法同时达成,成为区块链应用于具体交易场景或实体经济的较大障碍,并且在“去中心化”的具体实行逻辑上也仍存在问题。
当然,物理性能的局限并不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对于实体场景的无计可施。目前来看,区块链已经在以下两个方面应用中取得较为不错的成果:
其一,分布式数据库。这类应用场景不涉及产权,仅发挥区块链共享账本的功能,将其作为去中心化数据库使用,便于解决信息接收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信息存入效率。具体应用如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开发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平台。
其二,数字票据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平台中,Token(“令牌”即执行某些操作的权利对象)能够在供应链中充当内部结算工具,从而帮助银行及贸易融资企业大幅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如中国人民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于2018年初上线并运作成功。
总结而言,经历过去几年加密货币及区块链的“非理性繁荣”后,目前投资市场的整体情绪变得冷静下来。围绕区块链项目的价值判断与风险评估也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中。区块链未来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在其物理性能方面有进一步的突破;另一方面,基于区块链技术所设计产品,需要面向实体经济与实际应用有更多落地的设计。仅通过“区块链”的噱头吸引流量,其创造收益注定不能长久。
所以对于区块链技术,一方面,我们要持续关注它的发展态势,做好前瞻性的研究储备,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从实际的业务痛点出发,积极稳妥地布局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尽快建立和技术创新相适应的法制体系、监管体系,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呵护和推动数字经济模型下各类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健康发展。
那么比特币究竟有没有成为法定货币的可能呢?
比特币,作为最早也是最成功的虚拟货币,其出发点在于去中心化,基于以算法保证的有限性作为保证,但是如今来看,这一可靠性大打折扣。技术分歧或者利益纷争引发的硬分叉,无疑降低了虚拟货币的信用,伤害其长期价值。事实上,正是各类数字货币的出现,逐渐让圈内人士意识到,比特币并不具备真正的稀缺性——那种能够比肩黄金在物理世界的稀缺性,这才是数字货币的真正噩梦。
这次暴跌,使得比特币努力成为数字黄金的可能性大为降低。曾经,不少人希是望比特币解决主流货币的弊端,如今看来,比特币眼下不仅无力取代传统货币,其自身也成为了新的问题。
任何货币都是基于信用的存在,比特币过去的成功,首先基于一个前提,即算法保证其有限性,其次,在于去中心化以及匿名性等优点。其实回想一下金融史,这些因素在黄金成为世界货币的道路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诞生之初,币圈人士对于比特币的信念,和当年对于黄金狂热的程度一致,以至于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称之为是一个包裹在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之茧中的科技神秘主义泡沫。
比特币和黄金的货币之路,有相似的起点,路径却很快分叉。要点在于,维系黄金货币信念的,是全体人类的集体意识,而维持比特币的,则是币圈的小群体。这一群体虽然狂热,却过分小众与封闭,大致是男性主导且相对边缘的群体,更重要的是这一群体对于发明更多种类的虚拟货币的热情不亚于他们对比特币的热情,可以说正是这种热情在损毁比特币的内在价值。真相是,与黄金在真实世界中的巨大现实作用不同,现实世界的绝大多数人以及绝大多数交易都游离在币圈之外。
未来比特币价格走势预测
2018年以来,在比特币发生硬分叉之前,比特币较长时间一直徘徊在6000美元以上,表明前期对比特币看法的客观性。然而,当前发生了比特币硬分叉事件,短期构成了比特币价格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据此推测,比特币价格可能出现以下两种路径。
一方面,如果比特币硬分叉之后两种货币能够重塑信用体系,重塑用户对其的信心,让外界坚信比特币不可篡改等去中心属性在未来仍然有望得到保证,那么比特币价格不排除会在震荡后逐步企稳,甚至可能再次回升至6000美元以上。
另一方面,如果比特币硬分叉后不仅无法重塑信用體系,而且出现剧烈的恶性竞争,那么公众对比特币的信心将逐步丧失,比特币的价格可能会继续下挫,在此背景下,比特币价格的底部就难以确认,最终可能丧失主导地位。
综合来看,比特币从出生至今尚未得到主要国家的认可,比特币缺乏稳定的发展环境,在此背景下,比特币发生硬分叉以寻求变革,其风险远大于挑战,特别是社会上还有诸多数字货币的恶性竞争。因此,比特币重塑人气的压力大幅陡增,比特币的前途不确定性较大。当然,如果比特币无法稳定运行,那么预示数字货币为代表的区块链面临巨大的困境,币圈的前途就岌岌可危。
从未来来看,法定的数字货币的研发正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各国政府对于数字货币都十分重视,比特币作为一种缺乏国家法定信用背书的产品,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起伏,但是长期来看需要观察,但是它的技术原理和发展趋势可以给未来提供很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