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

2019-06-11杨瑞宁

党政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杨瑞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而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提出“注重提高政治能力”这一重大命题,强调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从内涵上来讲,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有效应对执政风险挑战都离不开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

一、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取得了党的建设诸多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大谋篇布局,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①。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就是要加强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有重要意义。

1.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坚强基础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决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和水平。”②

新形势下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需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即提高政治意识,增强自身政治修养,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能够把握住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需要增强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紧跟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从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正确认识党内政治生活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关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内出现的新问题;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需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核心意识,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需要增强党员干部的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政治、行动、作风等方面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对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决反对和抵制,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激浊扬清,敢于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扶正祛邪。

2.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深入改进党的作风的重要举措

党的作风是指在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在党的活动中的表现。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的兴衰成败,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纵观党98年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取得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持续不断地改进党的作风。井冈山革命时期党为人民军队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革命纪律,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强调“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要求,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修订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需要端正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風和学风、文风、会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党员干部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遵守严格的政治纪律,不断提升政治能力,就能以坚强的党性将党风建设推向纵深,身体力行,带头抵制歪风邪气,带头弘扬清风正气,形成“头雁效应”,不断激发正风肃纪的正能量。

3.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持续进行反腐败斗争的有力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反腐,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持续进行反腐败斗争仍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抓好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就牵住了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党员干部树牢政治理想、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强化“不想腐”政治觉悟,就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政治防线;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加强作风建设、涵养一身正气,把牢“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就能抵御歪风邪气的侵蚀;党员干部强化纪律意识、严明党纪党规、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树立“不敢腐”的纪律意识,就能不触碰腐败红线。

当前,对于基层反腐败斗争来说,“苍蝇”不输“老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强调“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细化了监督执纪依据,将一些典型的基层违纪行为列入“负面清单”,如:以学习培训、考察调研为名变相公款旅游,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钱款、通过民间借贷等金融活动获取大额回报等被列入违反廉洁纪律范畴;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等行为纳入违反生活纪律范畴,等等。抓好基层党员干部政治建设,紧盯政治思想偏向苗头,打好“镇定剂”;紧盯工作懈怠苗头,打好“强心剂”;紧盯作风不实苗头,打好“防腐剂”,是惩治基层“微腐败”的有力抓手。

二、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新时代增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前提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对于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停止过思索。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其中“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是衡量一个执政党执政能力的主要标志。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就需要提升这“四力”。而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提升这“四力”的重要前提。

1.党员干部树立牢固的政治理想是提升党政治领导力的前提

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领导力在党的执政能力中居于首要位置,主要体现为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新时代提升党政治领导力的指导思想。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树立牢固的政治理想必不可少,“信之愈深,行之愈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③作为党员干部,如果没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不会产生强大的、积极的内在驱动力,就无法在党的各项事业上掌握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政治领导力。

当前在党面临“四大考验”、面对“四大危险”的现实环境下,党员干部树立牢固的政治理想,即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想、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理想,就能强化政治认同,锤炼出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坚定“四个自信”,使党能够把牢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驾驭政治局面,不断提升制定和执行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能力。

2.党员干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提升党思想引领力的基础

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指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进工作、抵御错误思潮干扰的能力。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创新的前提是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的基础。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所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党员干部把握好政治方向,就能在新时代形势发展变化的浪潮中坚定主旋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前进等根本问题上旗帜鲜明,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毫不含糊,保持政治定力和政治鉴别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创新政治理论,推动政治工作,就不会走弯路。

一些党员干部如果政治方向不明确,其政治理论基础也不牢固,在解决实际工作时就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对党的组织建设理论掌握不透彻,没有从心底对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重要性产生认同感,抓党建、“强组建”形式化、表面化、教条化,无法产生创造性、能量性、引领性的工作效果,更谈不上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3.党员干部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是提升党的群众组织力的基石

党的群众组织力是指党发动组织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完成党和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的核心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断增强党组织带领群众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能力,对于不断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④

要提升党的群众组织力,就必须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保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义无反顾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之上,绝不动摇。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努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干部政治立场坚定,站稳了人民立场,就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最广泛的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美好生活而奋斗,实现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

4.党员干部遵守严格的政治纪律是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的前提

党的社会号召力是指党对社会中不同群体、阶层和力量的社会政治动员能力,也就是能把各不相同的社会群体、阶层和力量围绕着某种价值理念、政治目标和社会愿景团结起来并付诸行动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实现的对社会影响的范围,二是对目标群体或阶层动员的力度。要增强对社会群体影响的范围及力度,就要首先增强党自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就要靠党内严明的政治纪律来保障。

党员干部遵守严格的政治纪律,就能保证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遵守刚性约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在群众中赢得更充分的信任、拥护,使党对于全社会的影响能力、凝聚能力、动员能力、引导能力等不断增强,从而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号召力。

三、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有效应对执政风险挑战的关键之举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波谲云诡,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周边环境复杂敏感,改革发展事业依然任重道远,中国要想一直保持“屹然砥柱立中流”的局面,就需要不断提升党有效应对执政风险挑战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提出增强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其中之一就是增强驾驭风险本领。而加强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有效应对执政风险挑战的关键之举。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大局稳定、党内政治生态方面,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至关重要,即: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能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能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1.驾驭复杂局面、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需要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国家政治安全,就是国家主权、政权、政治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各种侵袭、干扰、威胁和危害的状态。国家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和核心地位,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各领域的安全。新中国从诞生之日起,就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对内肃清反革命势力,新中国政权得到极大巩固;通过打赢边境保卫战,捍卫了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大陆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统一,尤其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党多措并举坚决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确保政治安全。迈入新时代,驾驭复杂局面、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非常需要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党员干部具备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政治定力、坚定政治立场,防止政治上变质,就能守住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防线,使国家主要政治制度趋于稳定,维护党执政方针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塑造国民的政治认同感,把政治风险化解在源头。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网络政治安全成为一个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新要素。广大党员干部如果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安全意识,就能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上形成正面的引导力量,控制好舆情,防范好风险,有效应对可能遇到的威胁和挑战。

2.防范重大风险、确保社会大局稳定需要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指出:“党员干部必须顾全大局,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遇到涉及自身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问题应该通过正常渠道向上级反映,积极主动做好化解社会矛盾、防控社会风险工作,不准组织、参与、纵容扰乱社会秩序的非法活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做到以上要求,必须先提升其政治能力。党员干部时时刻刻讲政治、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接受党性教育,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能在涉及稳定、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等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刻,勇敢站出来,敢于说“不”,敢于同影响社会大局稳定的人和事划清界限,敢于同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做坚决斗争。

当前,改革进入深入攻坚、纵深推进时期,体制的转换、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各种矛盾和冲突在基层交织。党员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理念,始终义无反顾地地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之上,才能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把准“航向标”,解决好利益冲突问题。

3.抵制不正之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需要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政治生态好,“软环境”就好,人心就齐,党的事业就能发展;政治生态不好,人心就会涣散,政治生活就会弊病丛生,党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党员干部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就需要提高“护林员”的政治能力。

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夯实理想信仰之基,旗帜鲜明讲政治,积极参加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自身作风建设,规范自身政治行为,努力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才能保证党内政治环境清明;党员干部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持之以恒捍卫党纪法规,才能消除一切有损党内政治生态的消极腐败因素;党员干部树立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才能长效维护党内良好的政治风气。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人民网2018年3月13日,http://sh.people.com.cn/n2/2018/0313/c134768-31338145.html.

②《习近平听取兰考县委和河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网2016年10月22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6-10/22/content_1720557.htm.

③《習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国文明网2012年11月19日,http://www.wenming.cn/specials/zxdj/xuexshibad/zyls/201212/t20121206_972460_2.shtml.

④《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年7月21日,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721/c397563-27338348.html.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委组织部 )

(责任编辑   王  玉)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