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陈赓大将在哈纪念馆”的建议
2019-06-11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近现代史研究爱好者,想借省委党刊的影响力发出一个呼吁。
陈赓大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52年受命组织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人们常说的“哈军工”。他不但倾心打造了新中国第一所军事工程技术的“黄埔军校”,使“哈军工”成为培养国防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的摇篮,并为新中国研制导弹和火箭的伟大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为促进我省红色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我认为,有必要整合相关资源建立“陈赓大将在哈纪念馆”。其意义在于:一是能更好地收集、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物,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作用。二是有助于打造红色旅游的标志性场馆,进一步提高哈尔滨市的知名度。三是可以为各地从事陈赓教育思想与“哈军工精神”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
据笔者调查了解,建立“陈赓大将在哈纪念馆”的条件基本具备——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内已有两座陈赓大将塑像,在哈军工纪念馆内也有陈赓大将的相关文物。201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举办的《红军永远是红军——陈赓大将诞辰110周年图片展》,展出了275张相关图片,资料较为丰富。
如果这一建议可行,可以进一步论证细化实施路径。
其一,场馆位置选择。场馆应有鲜明的旧址特色,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吉林街的陈赓大将旧居或陈赓大将当年的工作地——现哈尔滨工程大学,均可作为建馆场地。
其二,主题设计方向。纪念馆应以“哈军工”建设与成就為主线,全面反映“哈军工精神”的思想内涵,包括陈赓大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情况下积极组织院系建设和师资力量选拔,组织力量进行军用飞机的研制以及规划设置当时在全国首屈一指的风洞实验室等情况。
其三,展品表现形式。除了图片、文字等史料,可以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媒介手段,能够反映当时有关情况的代表性建筑物、科研设备等大型复制物品,以弥补实物不足的缺憾。鉴于“哈军工”建校至今已时隔65年,建议有关方面尽快组织相关实物、史料的征集工作。
其四,历史文物固化。建议省市文物管理部门将陈赓大将旧居列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单,在旧居外部醒目位置设立文物标识和情况介绍。
哈尔滨市读者冯建滨
责任编辑/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