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2019-06-11谢俊
谢俊
[摘 要] 大学语文一直在我国高校中是具有争议的课程之一,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形势下,大学语文又被重新置于重要的地位,并且被赋予新的含义。如何开展好大学语文教育,是各高校当前都在积极探讨的问题。武昌工學院作为典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长期将大学语文稳固在必修公共基础课的地位,这种做法极具进步意义。以武昌工学院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教学探索为例,有针对性地探讨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 键 词] 大学语文;教学策略;工科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8-0136-02
一、前言
高校的大学语文课在经历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期之后,一度陷入沉寂状态,虽然当前各高校已经在有意识地提升大学语文在公共基础课程中的位置,并且其作为主要文化类课程的前景令人乐观,但总体来看,大学语文的教学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关于“开不开大学语文课?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这样的问题,在现阶段国家大力倡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已经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了。现在的关键是,我们的大学语文课“到底要上什么?到底要怎么上?”
武昌工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大学,历来重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大学语文课作为一门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发挥了不同凡响的作用。工学院一直将大学语文作为必修公共课的做法是正确的,工科类院校的学生如果没有必修的汉语语言文化类课程,仅靠单一的思政、英语和专业必修课,势必会出现人才培养上的偏颇,尤其会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上显得乏力。当前,武昌工学院其实已经解决了大学语文“到底要上什么?”的问题,学校的自编教材《大学语文》质量很好,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解决“到底要怎么上?”这个问题上,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教学革新。
二、机械工程类学生的学习特点
武昌工学院的专业以工科类居多,在工科类学生中开展好大学语文的教学并不容易,教学要取得效果,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来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抓住所教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从大学语文的教学角度来看,工科类学生具有如下的学习特点。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由于大学语文是大一新生一进校就要上的第一门必修公共课,而学生还处在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调整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的区别,学生的语文认知度还停留在“识字词”“背篇章”“知大意”“划中心”“分段落”的阶段,还带有“语文是为考试而学习”的思想。这些旧观念直接导致了学生采用机械、死板的学习方式来开展大学语文的学习,并由此产生消极甚至抵触的学习态度。
(二)被动式学习,却有很大的学习潜力
工科类学生由于其专业自身讲经验、重步骤、究细节的特性决定了他们更习惯于按部就班式的学习过程,这种习惯造成学生在按部就班的过程中只愿意被动去接受,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可这并不意味着该类专业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其学习潜力是存在的,并且具有深度挖掘的可能性,一旦对该类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其学习大学语文的热情就会迸发。
(三)轻理论学习,重实践操作
注重实际操作对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本来是好事,这也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但学生往往由于这样的专业习惯而轻视理论学习,尤其是轻视用来培养综合素质的语言文化类课程。该类专业的学生往往认为大学语文课堂是伴随着枯燥的语言知识点和文化知识点的呆板课堂,是纯粹的文学理论知识学习,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只是相对固定而已,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学可以是灵活的,而且其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这种“寓教于思”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备实操性,大学语文的实操就是“深层次的思考和写作”,而不是呆板的语言训练和僵硬的命题作文。
三、针对工科类学生的大学语文教学策略
针对上述工科类学生的三大学习特点,教师应怎样因势利导的开展该类学生的大学语文教学呢?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
对教学目标的明确应该是双向性的,既要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明确,也要让学生明确。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说,教师必须明确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能等同于中学语文,既不是单纯的语文常识学习和语言训练,也不是中学语文的简单延伸。大学语文的教学应该是要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中学阶段原有的语文基础知识与大学阶段的语言文化知识有机衔接起来,在进一步增长文学常识、语文阅读这两个方面的知识量的同时,逐步建立起宏观语文构架与微观文学类别相结合的整体语文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日常阅读和写作,使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中学阶段原有的语文思维模式与大学阶段的语言文化解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进一步了解中国语言文化和文学艺术内涵的同时,逐步掌握语言艺术与文学感悟相结合的深层思考方法,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培养自己的语文艺术感和语文文化感,拓展人文情怀,提升审美情趣,陶冶品格情操,从而更有深度地去感悟人生和社会。教师只有明确了以上教学目标,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开展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才有提升大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可能。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学生也必须理解到底什么是大学语文?为何其与中学语文不能等同?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来帮助学生改变固有的语文观念,打破学生陈旧落后的语文认知。授课教师必须在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明白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通過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介绍来让学生理解大学语文的学习意义,区分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的不同,并尽可能地达到让学生从主观上将大学语文的学习重点放到语言和文化这个层级上来的目的。
明确教学目标是顺利开展工科类专业大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因素,即使是对工科类专业学生来说,也不能仅将语文教学停留在纯粹的语言训练层面,不能上升到语言和文化层面的大学语文教育是毫无意义的。
(二)灵活开展教学
工科类专业学生的主要思想误区就是大学语文课堂是呆板的、大学语文知识是高度理论化的,因此,授课教师必须通过灵活的教学来带领学生走出这个学习误区。开展灵活的教学并不是让教师的教学绝对自由化,而是要让教学有针对性。学生认为死板和枯燥,教师就应该注重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学生认为高度理论化,教师就应该注重提升教学内容的通俗性;学生只愿意被动接受,教师就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启发性。大学语文的教学必须提升至语言文化和思想认知层面,因此教师在文学体裁知识讲授时,应注重让学生掌握各种文体写作基本特点和阅读鉴赏方法,多利用实例分析使理论知识更为透彻;对各种文学体裁的渊源和发展可做一定的简要梳理,让学生对各种文学类型的脉络构架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在带领学生赏析经典例文时,应配合具有启发性、拓展性和联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以时空背景、作者人生和现实意义三个层面相结合的视角去品鉴文章的语言艺术、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探讨文章的社会内涵,从而使学生获得具有启迪作用的阅读成果。
当然,教师在灵活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尊重整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实际做好教学的即时调整。
(三)整合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虽然是既定的,但教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死抓教学大纲不放,教学大纲存在的目的也并不是要让教师的教学固化。因此,鉴于工科类专业学生“轻理论、重实操”和“按部就班”等特点,授课教师可在尊重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整合,以符合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实际。如国学部分中过于抽象化的道家学派的内容就可以略讲,而对塑造学生理想、明确奋斗目标有重要意义的儒家学派、墨家学派和兵家学派的方法论内容就可以多拓展,尤其要结合该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就业实际和职业发展来拓展;散文部分中过于晦涩的古代散文鉴赏可略讲,而散文基础知识中散文的特征、如何品鉴散文的相关内容应重点讲,并且要结合现代散文案例来拓展;小说部分中小说的特征、体例和源流可略讲,小说赏析应重点讲,并结合赏析例文通过提出带有专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诗歌部分中诗歌的体例等基础知识可略讲,诗歌鉴赏应详细讲,古诗和现代诗各选取一篇例文详讲;外国文学部分中文学流派可略讲,具有提升该类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神话部分和诗歌部分可详讲。
四、结语
大学教育虽然讲究术业专攻,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应用型理工科类大学固然要注重实用型人才的专业教育,但如果忽视了人才的“三观”养成,绝对培养不出优秀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武昌工学院的大学语文教育坚守住了“三观”教育的阵地,并且在语言和文化的教育层面做了进一步探索,上述的诸多观点正是站在武昌工学院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基础之上提出的,或可为同类型高校的大学语文教育提出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孔庆东.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6(7):20-21.
[2]秦朝晖,傅书华.论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和课程构建[J].教育研究,2012(11):78-82.
[3]赵敬立.重建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维度[J].现代大学教育,2010(1):93-99.
[4]方楚勤.大学语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