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语言之美 进入内心之境
2019-06-11方妮
方妮
[摘 要] 古诗词是我国先贤为国人乃至世界留下的文学瑰宝。特殊的历史背景让诸多文人墨客将个人情怀尽赋诗词之中,李清照也是其中的代表,更被后世称为抒情圣手,视为婉约派代表词人。其还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从女词人的视角,将自己的一腔柔情与女性之细腻镶嵌于词中,独树一帜,后人将其称作“易安体”,其本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一生坎坷,其作品内容前后期风格明显不同,语言运用展现了独有的特色,体现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以李清照作品为例,分两部分阐述,首先阐述作品前后期内容的明显变化,随后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诗词内容;艺术特色;内心
[中图分类号] I207.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8-0130-02
李清照,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出生于山东章丘。她是我国著名的宋代女词人,其生活于南北宋之交时期,从小家庭条件优越,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她的父亲李格非家中藏书众多,不同类型的书籍收藏齐全,为李清照创造了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因家庭条件优越且家庭和睦,让其有充分的条件研究诗词,造就了她深厚的文学底蕴。之后遇到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巧合之因在于他也酷爱诗书,二人志趣相投,共结良缘。婚后二人热衷于对书画的收藏和整理,致力于学术研究与创作。直到金兵南下中原,二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因当时的社会背景,不得已流落南方,丈夫中途病逝,使李清照的境遇更加凄惨。其一生跌宕起伏,前半生生活无忧,后半生则孤苦无依。她是我国杰出的才女,更擅长于书画的研究,辞赋更甚。其作品特色鲜明,流传至今,很多被誉为经典。
一、以内容入内心
李清照所处时代政治背景复杂,生活于南北宋交替期间。社会的变迁,个人生活的转变,让其词作前后期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作品的内容可以以南渡为分界点,其标志为“靖康之变”。公元1126年,北宋被金所灭,在此之前,李清照家境优越,衣食无忧,可以尽情享受生活,词作内容多轻松愉快,尽显幸福欢乐。“靖康之变”后,生活四处无依与丈夫的相继离世,给予其重重一击,词作内容多哀伤之事。
(一)“靖康之变”前
“靖康之变”发生之前,李清照在闺阁中尽享生活,独享生活的惬意。尽管偶有发“愁”之作,也仅为“闲愁”,因此这一时期其诗词内容多为歌颂青春、描写季节或对爱情的憧憬等。
1.自然青春——以《如梦令·常记西亭日暮》为例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是李清照作于碧玉年华,该诗的背景为其刚到汴京。词中多为其对往昔溪亭游情境的描述。天色渐晚,曾经游玩饮酒于溪亭之中,沉醉于此,以至忘记归家。玩得尽兴,酒意已过,天色已晚,着急归家。在不经意之间,却不小心将小船划进了花丛之中,迷途难返。彷徨之际,将滩边的沙鸥与白鹭惊起,只见它们陆续飞起,躲在了暮色之中。通过李清照的这首词,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怀揣少女之心的女子游玩的生动场景,也能够领会到其当时无忧无虑的生活和惬意的心境。
2.惜春伤春——以《如梦令·昨夜雨骤风疏》为例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主要表现为少女伤春的感情。惜花伤春历来是文人骚客表达思想的寄托之所,一般其中也会含有作者对社会以及人生看法。这首词主要叙述了女子清晨起床之后的片段。“昨夜雨疏風骤,浓睡不消残酒”写的是作者对昨夜风声雨声的回忆,由于担忧风雨中花儿的处境,无法入睡,只能借酒消愁。担心了一夜,早晨很早起床,虽然昨夜的酒意还未消退,仍旧隐隐担忧。问侍女海棠花的境况,侍女回答“海棠依旧”,才知也只是无谓的担忧。这一描写表现了作者惜花伤春的情怀,也就是所谓的“闲愁”。
3.爱情独白——以《一剪梅》为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描述的是李清照对丈夫浓浓的思念。类似的题材,我们在宋词中不乏少见,如果处理不当,略显俗套,难深刻于心。但是,李清照的这首词无论是艺术内容或是艺术手法都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所以比较有感染力,成为传颂至今的名篇佳作。该作品的特点较为鲜明,词中描述的爱情更加纯粹,不带有任何杂质,是二人心心相印的体现。作者在本首词中勇于追求爱情,没有小女子的揉捏,更没有病态成分。其阐述的爱情不仅如蜂蜜一般甜,更如小溪一般清澈,光明磊落,区别于一般词作的小女子作态。同时,本首词中作者韵脚整齐,压“iu”或“ou”的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虽简单易懂,却耐人反复诵读。
(二)“靖康之变”后
作者后期生活处于漂泊无依、颠沛流离的状态中,这对于一个柔弱的女子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后半生与前半生的幸福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期的诗词内容更多为对国破的感慨与对丈夫赵明诚深深的思念。
1.思乡怀国——以《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为例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这首词根据内容分析,其应该创作于作者南渡初期。“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为我们点明了所处的季节为深秋,本词中能够感受到作者悲秋伤时的感情。随后写了酒后喝茶与梦醒的生活片段,能够看出作者当时的无聊寂寞之感。其中,引用了王桀与陶渊明的典故,能够看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自伤身世——以《声声慢》为例
自伤身世的典型之作为《声声慢》,该词在文中已有说明。本词是作者在秋日的黄昏中所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叠词的运用,极尽哀怨缠绵之意,渲染了作者凄凉寂寞的心情。随后作者用了诸多意象加以修饰:“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作者的愁情烦忧和秋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怎一个愁字了得”更是将愁意强烈的表现出来。这首词风格沉痛哀怨,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后半生的凄苦境界。
3.感伤国事——以《武林春·春晚》为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年过半旬之际,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让作者发出感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其蕴含的凄苦悲哀之苦不言而喻。她更是将愁描述为船都载不动。尽管我们没有身处李清照生活年代的生活体验,但是通过词语的描述,同样能够感受到其心中的无限悲痛。
这首词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用循序渐进的手法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剖析,上阕注重对外形的描述,下阕则是注重内心的感受。作者其中提到的“日晚倦梳头”,表现了其心境。由于金人南下,经历了生离死别,良人已逝,自己只能继续南下,流落金华。眼前闪现的都是醉人的春景,不禁会想到昔日与丈夫赏景的画面,可惜如今已经不复当年,悲从中来。所以她“倦”梳头。而其中的“欲语泪先流”则给人表明了其当时的心境。“欲语”是流泪的铺垫,不由自主落下的眼泪更加让人动容,其中蕴含了作者对丈夫深深的思念,难以自控的情绪直观地表现了出来,扣人心弦。
二、以语言观才情
(一)语词美——以《醉花阴》为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情深词苦,古今共赏。起言永昼无聊之情景,次言重阳佳节之感人。换头,言向晚把酒。着末,因花瘦而触及己瘦,伤感之至。尤妙在“莫道”二字唤起,与方回之“试问闲愁知几许”句,正同妙也。
(二)声韵美——以《声声慢》为例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本首词为纯赋体,阐述了所处的环境,写了自己的身世,更是描写了自己的心情,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词中的事物包括浓酒、飞雁、黄花以及梧桐等,这些本没有感情的静物却被作者赋予了鲜明的感情色彩,承载了作者的主观感受,为我們描述了一个冷落、凄清以及寂寞的意境。词中所描述的凄凉静物逐渐增多,伤感愁意也越加繁重,以至于最终愁苦喷涌而出。本词中总共用了九对叠字,用法自然,叠字运用自然妥帖,是作者精雕细琢、亲自锤炼所得。语言本无声,但是经过作者的锤炼,其中尽显寂寞、凄凉与愁苦之意,这些叠字更是将环境渲染的淋漓尽致。词中所用语言通俗易懂,平易静人,看似平常,却表现力十足,涵盖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的词调可以押平声,也可以压入声韵,词人选用入声韵,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离愁别绪,表达自己的忧郁之情。多次应用双声字、齿音字等,情调更显凄苦。
(三)修辞美——以《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为例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 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本首词作者所用手法为白描,语言倍感纯真与朴实,“天然去雕饰”之美,不过所表现的情感却异常深厚,从笔锋语调之间,可见其细腻之处,感染力十足。上阕主要写的是姐妹离别的悲伤之情,《阳关曲》音乐本为三遍,唱至“千千遍”,其所变现的手足之情,姐妹情深,尽观眼底。下阕则是回忆,离别时由于感情凌乱,以致连酒杯的深浅都忘了。最后思念转成希望 ,以此自我安慰。此间,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作者用词的细腻,将自己的内心动态深刻地展现了出来。
三、结束语
李清照的词作品具有自然脱俗、情真意切的特点,所用修辞让人耳目一新。她的作品用词细腻,紧扣读者心扉,深入人心,是作者经过锤炼之后所得。声韵和谐、叠词巧妙运用都能够体现修辞手法应用的价值,让人读后无限回味。其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与其语言的魅力不无关系。通过她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与愁滋味,我们也可以感同身受,感受异时空下作者的离愁别绪。李清照此作品的独有魅力,也使得她的艺术成就更加突出,让其在我国的文学地位上有了一席之地,且影响到今。
参考文献:
[1]马宗玲.女性主义视域下李清照的诗词的英译研究:以《渔家傲》和《新荷叶》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3).
[2]邓依晴.自是花中第一流,试论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形象 [J].大众文艺,2014(23).
[3]徐红芬.一般黄花别样情《醉花阴》和《声声慢》比较阅读 [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6).
[4]原冰.一朵凄美的词坛奇葩,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形象探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