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2019-06-11张翘楚

奋斗 2019年4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主体农业

张翘楚

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將小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产前、产中、产后经营活动承接过来,进行社会化、规模化的供给,能够进一步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能够通过规模化服务布局,加速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产业技术体系、大型物流基础设施,以获取更高层级的规模经济。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是黑龙江省建成农业强省,争当现代化农业排头兵的有益探索。

一、当前黑龙江省对农村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

1.城乡结构深刻变革中,需要依靠生产性服务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当前我省农村城乡关系、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表现为农村常住人口不断减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老化、“8090”后“离农”倾向明显、农村户均经营规模不断变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生产环节已经难以通过家庭经营内部完成,通过专业化的农业服务外包,将更具效率。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通过生产性服务进一步节本增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它们以效益为驱动,重视投入与产出,对农村生产性服务的需求相对于小散农户而言更为强烈,需要通过更加专业化的农机服务、技术服务和营销服务进行提档升级。

3.传统的农业服务体系,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服务主体补充。目前,政府主导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特别在乡镇一级,由于工作任务繁重,编制有限,一些农技人员被借调到行政岗位,基层农业推广无人可用。未来的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亟须发展多元化的主体填补传统农业服务空白。

4.参与国际农业竞争,需要通过综合服务提高生产效率。我省农业体量、生产结构决定了未来将不可避免地深入参与到国际农业竞争中。我省要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需要放眼全世界。参照农垦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一方面构建适合规模化生产的综合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通过规模化农业服务主体,整合小散生产主体。

二、省内外典型做法

1.打造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助推规模农业生产主体“种得更好、卖得更好”。安徽省庐江县是全国农村全域社会化服务试点县。该县以家庭农场为基础,联合中化集团,积极发展具备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合作社,打造了MAP(ModemAgricultural Platform)平台。其中,家庭农场负责提供成规模的土地,中化集团负责提供服务,合作社作为平台的载体,将两者有机联结。MAP平台的建设,让规模生产主体有了属于自己的全程服务平台,也促进中化集团从一个单纯的产品供应商向农业服务商跨越。实践中,在技术方面,中化集团建立总部专家团队、省级专家团队和农场专属技术团队,设计种植解决方案和产品包,实现“大专家对接小农户”。在生资方面,对农场进行农资和技术服务直供,减少中间环节,建立高效的供应链。据庐江县反映,直供一吨化肥可以节约成本1000元。在市场层面,借助MAP平台对产品质和量的保障,家庭农场主与下游农产品收储、加工企业之间构建了产销对接通道,实现订单化生产,中化农业也利用自身渠道,积极帮助家庭农场主推介和销售产品。

2.依托能人打造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小散经营主体。我省肇源县针对农资经销大户贴近农民、了解实用技术等优势,将其培育成新型农业服务主体,使其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肇源三站镇宏光区域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生资起家,从做经营到做服务,再到产供销全链条,联结农民与企业、基地与市场,农业与二三产业,不断拓宽社会化服务范围,带动区域内现代农业发展,已经形成了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实体。从效果看,通过多种服务整合,一方面压缩了中间环节成本,形成了让利农民的空间。在秸秆收储利用方面,服务中心与域内农户用“一买二换三服务”的方式,收秸秆,打包外运。“一买”是以每亩20元的价格收购农民地里秸秆;“二换”是以发放代金券的方式用1袋有机肥换取农民5亩地秸秆;“三服务”是为有地户免费提供打包服务,为其留下足够的烧柴或者换取压块燃料,剩余秸秆归宏光服务中心秸秆加工站打包压块再销售。另一方面实现了大范围服务带动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宏光区域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与倍丰集团合作,引进技术设备,成立测土配方施肥中心,结合生资销售,直接把市场带入了田间地头,解决了过去小散农户难以实现的测土配方,有效地将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探索信息整合的有效载体,聚合区域内为农服务数据资源。肇源县打造“三农”服务中心,整合全县涉农数据资源。借助涉农资金整合及国家项目资金,建设了县级“三农”综合服务中心,结合村级益农信息社建设,在县级层面将农业生产数据库和农村要素资源数据库整合,起到了统筹调度全局的核心作用。方正县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打造农经大数据服务平台。方正县是全国两权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县,在建设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过程中,注重对农村基础数据资源整合利用。方正县以农村产权交易网为依托,将区域内涉农基础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了涵盖农村人口、新型经营主体、村级财务、重大事项监控、农经统计分析等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农经大数据服务系统,更加准确地为“三农”决策服务。

4.探索应用物联网技术,更精确地指导农业生产。我省多地在发展“互联网+农业”的过程中,结合物联网技术,打造了现代农业生产调度系统,在农业“机械换人”“电商换市”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方正县构建了水稻病虫害预期系统,利用无人机技术和分布在田间的摄像头、传感器,对土壤和作物长势进行监控,避免大范围病虫害发生;利用遥感设备监测稻田水位,实现自动补水、放水。五常市构建了水稻溯源系统,使稻米种植和加工全过程可视,消费者扫码即可知道水稻的生产地块、生产者信息、加工企业信息;开发的扫描一次即失效的“博码”验真系统,可以使消费者打消购买伪劣产品的顾虑。

5.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依托,在更大范围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全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现代农业的“试验田”。一是整合科教资源。示范区成立之初,积极推动科教资源整合,将国家部属、省属科研教学单位进行合并,组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促进农科资源优化配置。二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台了激励机制,在机构上单独设立了科技推广处,并且设立了“推广系列”职称,充分调动起科教人员深入农村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三是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落地。依托高校雄厚的科研实力,示范区采取以地方为主与学校共同投资建设,校地共建共管的模式,由地方政府无偿提供试验示范工地、运行经费和基础建设经费,学校提供人才和技术。四是打造“双创”基地。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园和青年农业众创空间,完善农业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重点实验室、大学科研仪器和科技信息资源向全社会开放的长效共享机制。积极承办国家级创业论坛、创业大赛等活动。示范区内常驻的创新团队80个左右,大学生及农民创业者1000人,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6.深入推进供销体系改革,为小散农户提供全程化农业综合服务。山东省深入推进供销社职能再造,借助网点覆盖全的优势,将供销社打造成“为农服务中心”,作为承担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平台。“为农服务中心”是以市、县供销社为投资运营主体,以供销社下属农资公司、农业服务公司、基层社等为依托,联合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入股参与建设运营的综合性平台,可以为农民提供“一站式”全程托管服务和“菜单式”部分环节推广服务。“为农服务中心”在不触动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的前提下,实现了人与土地的“剥离”,保证了农民打工种地两不误、同增收,也实现了基层供销社的“有为有位”。山东省计划到2020年依托“为农服务中心”建设1500个土地托管服务圈,届时将对全省农村全覆盖。

三、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

1.大力发展农业服务外包市场,培育专业化农业服务主体。随着农村劳动力老化,土地進一步集中,农业综合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一是应整合利用现有资源,鼓励现代农机合作社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托管化服务。重点培育提供“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服务商。二是重点围绕发展农机作业、农资供应、市场信息、生产技术、农机维修、仓储和烘干、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等服务,积极培育专业化农村服务业经营主体。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周边小农户提供综合化的服务带动,鼓励各类服务主体拓展服务的种类、延伸服务链条、开展联合合作。

2.发挥垦区优势,推进供销体系改革,培育综合性为农服务主体。一是在推进垦区改革过程中,积极培育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继续为农场周边农民提供大型农机作业、农业投入品供应、农产品加工和购销等社会化服务,提升对周边区域农业辐射带动能力。鼓励垦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为周边农户提供“产加销”全程服务。二是借鉴山东省供销系统改革经验,推动我省供销系统从生资供应向综合技术服务转型,引导各地发展土地托管服务组织。通过将分散地块组织到一起,交给专业的土地托管服务组织,实行统一的种植、收割和收益分配,不需要筹备大量的土地流转费用,可以降低规模经营成本,提升农业效益。

3.加强品牌体系建设,推动区域规模化服务格局。构建“高标准铸大品牌,大品牌套小品牌”的四层品牌体系,通过品牌服务,不断降低生产主体营销推广环节的成本,补齐营销短板。第一层是标准引领,制定“龙江标准”。制定我省农产品地方标准认证体系,更加突出寒地、黑土、单季、优质等“龙江标准”的产地特性,把“龙江农产品”从“东北农产品”的模糊概念中“剥离”出来。第二层是品种引领,在产业源头上发力。实施全省农产品品种推广战略,着力打造水稻、杂粮杂豆、牛奶和牛羊肉、食用菌等农牧原字号产品公用品牌,在产业源头上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印象,为进一步培育地方品牌和企业品牌打下基础。第三层是地方引领,引导各地立足优势,积极培育地区公用品牌。在加大省内产品公用品牌的推广基础上,引导各地“借船出海”,立足产地特色,打响地域品牌,作为优势品种公用品牌下的子品牌。如借助“龙稻”的推广,引导各地继续做强“五常大米”“响水大米”“庆安大米”等地域公用品牌,继续引导各地立足地区资源条件,培育“弱碱、富硒”等功能性水稻地方公用品牌。第四层是主体引领,支持生产主体积极培育自主品牌。一方面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加工企业围绕社会需求,加强营销,开拓市场,积极培育企业品牌,另一方面继续推动生产主体组建品牌联盟,共用品牌,进一步提升供应能力。

4.深入发展“互联网+”,提高综合服务效率。构建公益性的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全省人才、信息等各类农业服务资源。一是构建省级平台。为提高数据的整合水平,需要打造省一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负责各类数据的收集整理,将农民需求的信息分发给二级平台或省级专家团队。二是布局区域二级平台。为避免重复建设,要打破区域界限,针对农业生产的特点,充分利用已建的县级涉农信息平台,统筹谋划布局二级子平台,负责适时发布农情、价格信息,负责组织当地专家解答农民问询。三是发挥村级益农信息社作用。将信息社作为服务信息上传下达的基层服务网点。

5.争取东北寒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支撑农业综合服务提档升级。新时代,我国参与世界农业竞争,需要一片“试验田”来探索示范。目前粮食生产重心北移,东北三省,特别是我省担负着国家粮仓“压舱石”的重任,可以参考陕西杨凌经验,向国家争取“东北寒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探索未来我国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措施、规模化农业的发展方向、粮食主产区富民增收的有效办法。重点从粮食产业安全、科技创新方面争取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帮助整合农业科教资源,组建我国北方地区一流的农业大学。从粮食产业化角度争取优惠政策,加快实现我省粮食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责任编辑/徐朝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主体农业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何谓“主体间性”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