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哈尔滨新区对俄战略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9-06-11刘瑞华
刘瑞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谈到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四个方面短板,其中之一是开放合作短板。短板即制约发展的问题瓶颈,破解问题是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迈过的“坎”、翻过的“山”。“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指出的新路径。哈尔滨新区作为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肩负中俄全面合作承载区的重要战略定位,是推进东北地区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和平台,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一、以哈尔滨新区中俄合作承载区战略定位为目标引领补开放合作短板
2015年12月,哈尔滨新区获批后列队国家级新区的第16名成员,在功能定位上突出对俄全面合作主题,哈尔滨新区为我省带来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机遇,应以哈尔滨新区定位目标撬动补开放合作短板。一要对标国际标准。标既是标杆,也是标准。国家级新区无论是在性质上还是在建设与发展的途径上,都不同于以往一般的城市新区,其“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核,开发建设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等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与创新的探索工作”。哈尔滨新区体制机制的创新需要对标国际标准也要突出区域特色,在顶层设计、规划对接、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发展新路,突出推动对俄合作向纵深发展,建设对俄开放合作高地。二要发挥基础优势。哈尔滨的区位地缘特点、百年历史文脉及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规划中的节点地位,使哈尔滨处于对俄合作的前沿和潮头。哈尔滨作为最北省份的省会城市与俄远东地区通道相连、贸易互补,在经贸、投资、科技、文化、旅游、金融、会展等七大领域对俄合作优势突出。15个对俄口岸、正在建设中的三桥一岛、以快速铁路为牵动的铁路网,编制形成“东出西联,南北贯通”国际大通道,形成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多元多层“辐射”。三要用好政策机遇。哈尔滨新区与俄远东地区的“超前发展区”都获得了各自国家级战略支持,同处政策红利覆盖的发展机遇期。党中央出台的东北振兴政策与俄远东开发战略、国务院批复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形成空间上的良性互动。2018年11月获批的《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以下称《规划》)为中俄合作再添红利,《规划》归纳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地理位置、能矿资源、农林水产、交通运输、航空船舶制造等方面,对于中国投资者的合作优势;制定了俄远东地区支持外国投资者的国家政策,以及为中国投资者提供的机遇,涉及税收优惠、重点引资的地域和领域、基础设施和资金配套支持政策、电子签证等内容;鼓励俄远东地区开展中俄经贸合作优先七个领域,包括天然气与石油化工业、固体矿产、运输与物流、农业、林业、水产养殖和旅游等;阐释了远东地区中俄经贸合作发展机制。
哈尔滨松浦大桥气贯长虹(图片由哈尔滨市松北区委宣传部提供)
二、以哈尔滨新区对俄合作产业集聚基础为优势依托拓展跨境产业合作
哈尔滨新区是目前我省最大的产业聚集区,域内坐拥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个国家级开发区,是与境外园区企业互动对接、发展跨境连锁合作的载体和依托,应实现跨境产业合作。一要发挥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哈尔滨新区目前入区企业3万多家,拥有20多万人才大军,入驻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现已超过50家,入驻新区国际国内各类研发创新机构200多家,其中有近50%为国家级研发机构,入区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可以带动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结合我省及哈尔滨的特色优势,大力发展航空装备、机电装备、新材料、宝玉石加工、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木制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利用哈尔滨新区落户的国家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核心区、生物产业基地等现代产业基地基础,形成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集群。带动哈齐牡佳等商业中心城市,黑河、绥芬河、同江等边境口岸城市,成为承载产业聚集效应的特色聚集地,从而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促进力量。二要增强境内境外产业合作园区的互动性。哈尔滨新区应把推动中俄产业合作放在工作重要位置,做产业项目对接示范。抢抓俄罗斯远东地区新成立6个经济超前发展区的机遇,建立互为原材料供应通道、互为半成品加工的基地并培育特色销售市场,以双向贸易和双向加工为方向,形成较为完整的加工服务体系,实现境内外园区联动发展。依托国家赋予新区在引领全面改革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促进产城融合等方面的职责,加强中俄大项目合作,将中央和地方的政策红利以及基礎设施、产业配套、技术支撑等要素资源方面的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三要加强东北三省国家级新区之间的互动。自长春新区获批后,东北三省成为全国范围内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全覆盖的地区,三年时间东北相继获批三个国家级新区,虽然各自的战略定位存有差异,但是在发挥对俄产业合作上可以紧密合作,通过整合资源增加互补性,与俄境外产业园区联动,使产业集聚效应最大化。四要打造对俄合作企业总部基地。吸引国际机构总部、央企总部、大型民营企业总部等入驻。
三、以哈尔滨新区创新金融服务为改革重点推动中俄金融合作提档升级
金融服务是制约中俄全面合作的瓶颈之一,具体表现在结算不便利、本币结算比例低、结算周期长、汇率不稳定等方面,实现中俄金融合作的提档升级。一要打造对俄特色金融中心。目前哈尔滨新区入驻银行区域总部两家,分别为位于松北区的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东亚银行哈尔滨分行,布局银行营业网点140余家,地方法人机构哈银租赁注册在新区。有证券营业部4家,上市公司11家,新三板企业30家,私募股权基金19家。随着产业招商项目落地,新区对金融的承载能力日益增强,中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中俄金融联盟相继成立,中俄金融合作在范围、层次、方式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实现中俄两国双边本币结算,引导商业银行发展信用证、保函、国际贸易融资、远期结售汇等。二要创新金融合作平台。包括中俄本币结算交易平台、中俄跨境电商在线支付平台、对俄投融资平台相继上线。成立于2015年的中俄金融联盟,成员方由初始35家历经4年发展为目前的70家。联盟成员涵盖中俄两国银行、信托、基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十多类金融机构,依托成员单位为中俄两国经贸企业提供清结算、投融资等金融服务,促进交流合作,已成为两国跨境金融合作落地和实施的重要平台。截至2018年底,“中俄金融联盟”会员单位签署银团贷款合作协议总金额100亿元人民币;中方银行向俄罗斯银行累计跨境调运人民币1.2亿元;中俄跨境电商在线支付平台接入18种俄罗斯主流跨境支付方式,结算时间由10天缩短至3天内,累计结算金额超过40亿元人民币;哈尔滨银行累计为对俄经贸企业提供融资超过300亿元。三要积极探索建立商品交易所、对俄区域股权中心和期货交割库,依托相关交易中心,促进中俄土地、林权、商标、知识产权和固定资产等要素产品交易提升配置效率。我省基于地理位置带来的对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客观上使对俄商品交易和商品结算产生更高的要求,多年来边境互贸形成的小而散、相互低层次竞争的现状不适应发展需要。一方面,中国制造产品出口俄罗斯缺乏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从黑龙江入境俄商品销售半径小,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随处可见俄罗斯商人及对俄商贸公司,反向表明我省对俄贸易存在潜力空间,集聚效应不强,提出建设黑龙江省俄罗斯商品交易所,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做衔接和服务,促进黑龙江对俄经贸长期有序发展,为对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更加精准的服务,进而提升中俄贸易的交易水平,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在结算、汇率、产品技术指标、交易时间方面提供精准服务。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省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赵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