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龙江经济发展“新引擎”
2019-06-11赵嘉宾
赵嘉宾
2015年12月16日,中国经济发展迈出关键一步,为哈尔滨发展开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和美好壮丽的发展蓝图:建立第16个国家级新区、中国唯一的以对俄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和最北部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
在49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哈尔滨新区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一江居中”位置,更是一个促进一城南北两岸繁荣与互动的“龙江特区”。它连接哈尔滨市区江南江北,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呼兰区、平房区的部分区域,涵盖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
近年来,这片充满动力、魅力与活力的土地,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在振兴发展中先行先试、强势起航,向着“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东北地区新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以及特色国际文化旅游集聚区”的战略目标坚定迈进。
一张蓝图绘新区
哈尔滨新区的设立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国家区域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加快省会城市建设,推动哈尔滨城市空间跨江互动发展的统筹谋划。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哈尔滨新区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明确赋予松北区作为“哈尔滨新区”核心承载区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使命。“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哈尔滨新区开发建设,打造龙江振兴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最具潜力的创新高地、最具优势的转型发展引擎。”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对哈尔滨新区提出具体要求。
这是方向,是路径,更是发展之要。把哈尔滨新区建设作为黑龙江省的一件大事来抓,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龙江特色,着力提升承载能力,加快聚集发展要素,强化人才科技支撑,才能为黑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格局大,眼光远、定力强,有利于更好地在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坐标,交出合格答卷。哈尔滨新区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区域特色、高点定位”的原则,聘请国际国内一流咨询团队,迅速启动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设计工作。规划初稿完成后,组织了3次专家论证和多轮意见征询座谈会,广泛征求国家部委、省直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突出多规合一、突出以产兴城、突出对俄合作、突出产城融合、突出绿色生态、突出城市设计的新区蓝图已勾勒成形。
付诸行动,一步一个脚印,美好蓝图将变为现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到哈尔滨新区调研,提出省级事权要以“下放为原则、不放为特例”,“放”不用报告,“不放”需要报告,并集中全省全市资源支持新区加快发展,为新区“量身定做”一系列含金量高、配套性好、可操作性强的支持扶持政策。
随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下放给哈尔滨新区一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关于哈尔滨新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意见》《关于支持哈尔滨新区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大礼包的陆续发放,哈尔滨新区在推动黑龙江振兴中革除一切羁绊、破除阻碍条框,大胆地闯、勇敢地试,为全省改革创新发展做出了新示范新引领。
2018年6月7日,哈尔滨新区管委会正式挂牌,7月1日,全面启动了利民开发区托管交接工作,开启了实现哈尔滨“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的新征程,哈尔滨新区开发建设中作用更加突出、任务更加光荣、使命更加艰巨,迈入了江北一体发展区和江南政策协同区“南北互动发展”的历史新階段,开启了振兴龙江发展的新时代。
2018年,江北一体发展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增速持续领跑省市,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对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渐显现。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
深耕改革实验田
改革创新是每个国家级新区的生命。哈尔滨新区的“新”,最根本体现在体制机制改革的上先行先试、敢闯敢试。
“创新体制机制是大刀阔斧的自我革新,我们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作为突破口,围绕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体制、投融资体制、功能区管理体制、户籍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哈尔滨市委常委、哈尔滨新区党工委书记、松北区(哈尔滨新区)区委书记高大伟说。
“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是哈尔滨新区的改革大事要务,哈尔滨市松北区高新区(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综合负责人刘惟乔表示:“在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从行政审批供给侧看,每个审批事项确实都已实现了‘最多跑一次,但从企业百姓需求侧看,企业办一件事情可能涉及。为此,我们从企业、群众办事需求角度重组审批事项,形成商事经营‘套餐式审批。企业从申报营业执照开始,只需提交一份申请材料就可同时办理营业执照和后续经营相关的许可证,通过‘关联提示、一次提交、同步受理、并行审批、联合验场、证照同发,多证同发,真正实现了‘事项再多、一次办妥,有力地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迭代升级”。
哈尔滨市联森商贸有限公司是首批享受“套餐式”服务的企业之一,企业从提出申请到领取经营所需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和牌匾设置许可证只用了不到10天。企业负责人感慨:原以为要用好多天才能跑完的手续,现在只提交了一份申请材料就办下来了,新区的营商环境真的改善了!
从无到有,从有至精。哈尔滨新区坚持从重点突破,一系列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有序推进,加速释放着新区的市场活力。
——在全省率先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基本实现了落户“零门槛”;
——在全省率先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通过推行“跨行业、跨部门”的职能重塑,使新区的流程再造工作在“物理整合”基础上发生了“化学反应”。通过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从源头上破解了行政审批中存在的“部门多、盖章多、材料多、环节多、周期长”等问题,使新区的行政服务效率产生了质的飞跃。2018年新增市场主体10205户;
——创新实施异地协同审批模式,首批3家深圳市企业领到新区营业执照;
——探索实施“商事登记+经营许可套餐式审批服务新模式,实现“最多跑一次”迭代升级;
——全面上线运行哈尔滨新区审批监管执法一体化综合平台,创新了政务服务模式,实现了商事登记“不见面”和异地协同审批,在“审管分離”基础上不断探索实现“审管联动”,使市场环境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
——深化“区街一体化”改革,按照“能放即放、宜放皆放”的原则,区级53%的行政权力和55%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下放至街道。
——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事项,精简审批要件183个,减少审批环节126个,平均压缩时限15.6天,全部93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证照分离,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928项服务事项中,872项实现网上办理,910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坚持以改革的思维谋划改革、以创新的方式推进改革,复制推广自贸区61项改革试点经验,创新推出8项改革措施,接续突破微创新微改革132项,“负面清单管理”等多项改革在全省全市复制推广,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新区人特有的根与魂。
哈尔滨市联森商贸有限公司首批体验哈尔滨新区“套餐”式服务。(图片由哈尔滨市松北区高新区〈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提供)
扩大开放搭平台
抓住对外开放就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哈尔滨新区之“新”,最关键在于坚持以扩大开放为引领,在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展。
2019年1月18日,位于哈尔滨新区的北方物流发寄中心黑龙江俄速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俄速通)哈尔滨操作仓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包裹的拆袋、称重、扫描、贴签等各项工作,一袋袋装载着中国商品的封装袋在经过严格的安检筛选之后,将搭乘国内首条对俄航空全货包机发往俄罗斯。
据俄速通工作人员介绍,每天都有5万余件的国际小包裹通过俄速通发往俄罗斯。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对俄包机货运量近2000吨,包裹量超10万件,而俄罗斯邮政公司全年邮寄的国际商品中约94%来自中国。
“中国发往俄罗斯的邮件由以往的40~60天缩短到现在的5~13天,中国北方电商物流仓储发寄中心对俄邮政小包发运量占全国30%以上。”黑龙江俄速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于航说。目前,哈尔滨已经成为我国对俄出口电商包裹量最多、跨境零售出口额最大的城市。
为了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宽领域,近年来,哈尔滨新区充分发挥对俄地缘和资源优势,搭建对俄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俄深度开放合作,伴随推进商贸、科技、金融、文化等七大平台建设,对俄合作全面展开,实现新突破,打造“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的发展格局基本确立。
目前,哈尔滨新区成立了全国首家中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签署银团贷款合作协议总金额100亿元;中俄金融联盟成员总数达到70家,较设立之初增长一倍,跨境金融合作业务金额达到126亿元;上线中俄跨境电商在线支付平台,结算时问由10天减至3天,累计交易额40多亿元;“中俄金融合作圆桌会议”隆重举办,哈尔滨新区被确定为中方永久性会址;中俄青年“双创”基地引进罗夫娜文化等企业35家,当代乌克兰研究中心落户哈尔滨新区;哈尔滨商业大学等9所院校与俄罗斯等国家50余所高校开展教育合作,中俄中小学师生互访超百人,哈尔滨市首家开设俄语学前教育试验班的幼儿园正式招生。
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深哈合作迈出坚实步伐。哈尔滨(深圳)新兴产业生态园、宝能国际经贸科技园前期工作有序开展。与深圳龙岗区共建松北(深圳龙岗)科技创新产业园24家企业签约入驻。
一个个踏石留印的足迹彰显着哈尔滨新区扩大开放的坚定信念,一组组数字记录了哈尔滨新区时不我待的开放步伐,一项项对俄合作成果凝结着哈尔滨新区的智慧力量。
科技创新城—— 火炬大厦。(图片由哈尔滨市松北区委宣传部提供)
科技创新强动力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哈尔滨新区之“新”,在于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
在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楼展厅内,一台重量只有3.6kg,体积只有一包A4纸大小的背负式无线自组网通信设备格外引人注目。据工作人员介绍,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及灾害事件,E-pack100能迅速通过自身多跳拓扑组网及小巧便携的优势,通过人工背负的形式迅速抵达现场,建起一张生命通信网,为救援现场提供“第一时间”的通信保障,为灾区赢得宝贵的救援时间。
“近两年,我们研发成功了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2018年公司已为哈尔滨新区带来8.34亿元的产值,未来我们将依托领先的技术优势,建设亚洲最大的专网集群系统产品研发基地,成为海能达全球系统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支持中心,预计2019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孙哲说。
据介绍,在哈尔滨新区,以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19户,占全市69.2%、占全省45.7%。2017年,全省就有一半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哈尔滨新区,他们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以科技创新引领,以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促进新区经济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
“目前,哈尔滨新区共有各类研发机构215个、9个国家和省市人才基地、42个专业科技孵化器,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7%,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5%。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9%。专利授权达1015件,同比提高18.3%。新区还获批了全省首批、全市唯一‘黑龙江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哈尔滨市松北区经济发展改革局局长于宏说。
遵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要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的殷殷嘱托,哈尔滨新区还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创业创新上、放在实体经济上,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科研实力逐步增强。美国通用电气哈尔滨创新中心、瑞士中小企业总部基地、中国科学院育成中心、黑龙江省工研院等200余家国内外研发创新机构入驻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加速落户。黑龙江克之诺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工大金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批高科技企业在哈尔滨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落地生根;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2018年,94个亿元以上市重点产业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完成投资116.2亿元,年度完成投资完成率达到116.7%。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8个,累计完成投资23.7亿元;投产运营项目19个,预计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产业基地,哈尔滨新区集聚了充沛人才资源、产业项目,创新创业在新区已成为一种价值导向和时代气息。
哈尔滨万达文化旅游城。(图片由哈尔滨市松北区委宣传部提供)
心存百姓惠民生
心存百姓惠民生常翻民生小账本,才能做好服务大文章。2018年11月3日,国道绥满公路利民开发区昆明大街连接线工程正式通车,这意味着在哈尔滨新区的交通地图上增加了一条打通阳明滩大桥直达松北和利民开发区的交通主干道的“快速通道”。
过去从群力新区到利民区学院路,开车需要一个小时。随着国道绥满公路利民开发区昆明大街连接线工程通车,上班族上下班往返至少节省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据介绍,这个连接线工程南接道里、南岗、香坊、群力、哈西、哈南新城,北连松北、利民、呼兰,是长距离、大跨度、快速度的南北路网大通道,极大地缓解了该区域交通压力,为百姓出行带来真实惠。
迷人的松花江畔。付春梅/摄
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是责任,是担当。交通的便利,映射了哈尔滨新区正在为让人民获得感更充实、幸福感更真实、安全感更踏实努力着。
近年来,哈尔滨新区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按照“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扎实启动全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两年累计投入资金8.2亿元,受益农民近2万人,完成12195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缴补发,推动建区以来被征地农民无养老保险这一问题有效解决。千方百计办好群众实事、让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就是哈尔滨新区的奋斗目标。
经过持续不懈努力,润和城二期建成2930套棚改安置房,在哈尔滨市率先实现动迁安置群众全部回迁。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历史遗留建设项目不动产登记问题有效化解,启动办证项目27个,发放不动产登记证书15468本。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民工工资“三制两金”制度。新建和改扩建新区第一学校等5所中小学校,从花园、风华小学等江南名校引进名校长、名师20余人,新区在校学生达到3.7万人,比上年增长12.1%。卫生事业提质发展,哈医大四院扩建项目和市妇儿医院联建项目加快建设,完成了2018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務项目主要任务目标。
这些记载着让群众生活更舒心、项目建设更顺利的民生账本,展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也是对“民生所在,党心所系,政之所行”的最好诠释。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展望未来,一个经济充满动力、城市充满魅力、社会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城区将呈现在人们面前。哈尔滨新区正紧握奋斗之桨,高扬创新之帆,信心百倍地书写未来。
责任编辑/刘淑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