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记忆中的 古代高尔夫球运动

2019-06-11宋若琳

东方收藏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尔夫球体育活动

宋若琳

绘画和体育是人类古老的艺术形式,自产生起两者就有着千絲万缕的联系。体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自人类诞生就有体育活动。中国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的历史。自绘画工艺诞生,便有大量反映体育内容的作品,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一座马家窑类型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个彩陶盆,盆上就有先人运用古朴的线条描绘的“联臂踏歌”的情形。1965年1月发现的云南沧源岩画(图1)中也有反映人们进行球类活动的纹饰。原始的绘画艺术生动地反映了先民的社会生活。

作为人类社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球类活动就是一类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的重要体育活动。从原始社会的石球到战国时期的蹴鞠(图2),从汉代的击鞠到唐代的驴鞠,从唐代的步打球到宋代的捶丸,球类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逐渐发生着变化。站在体育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捶丸作为中国古代诞生时间较晚的一种球类活动,无疑是中国古代球类活动的最高峰。梳理古代绘画艺术中反映捶丸活动的作品,有石刻画、有壁画、有器物装饰画、有传统的中国画。可谓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透过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我们亦可窥探出古代捶丸之发展流变。

捶丸,顾名思义捶者打也,丸者球也,是一种以球杖击球入穴的古代球类运动,类似于高尔夫球运动。捶丸起源于唐代盛行的击鞠(图3)。击鞠是一项骑马持杖打球的运动,但由于马匹高大威猛,在比赛过程中竞争激烈,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在中唐时期出现体型矮小、行动温驯的毛驴代替马匹的球戏“驴鞠”。几乎与此同时为了适应贵族妇女多数不敢跨马骑驴剧烈活动的需要,出现更为简易的步打球,使人们在运动时完全摆脱了畜力的帮助,大大降低了活动的危险性,增加了活动的参与度。到了宋代,步打球改变了原来的竞赛规则,取消了球门,而改用球穴,以球进穴数计分,决定输赢。竞赛规则发生了变化,活动的名称也随之改为“捶丸”。

● 最古老的捶丸记忆

——宋代石刻画

2002年4月,山东泰山岱庙进行西城墙修复时,泰安市博物馆在清理遗址过程中发现了6 块宋代马道的“土衬石”,石面共有14幅石刻画,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人物图、瑞兽图和瑞物图,其中一幅长44、宽29.5厘米的人物图,反映了当时儿童持棒游戏的情景。画面中一儿童高约 23 厘米,上身着圆领束腰长袍,下身穿宽腿裤,头上发髻用软巾扎束,别于两耳后;儿童右手持球,左手上举持棒,分腿而立,双唇紧闭,两眼紧盯右前方,一副全神贯注的模样。画面中儿童的动作与捶丸专著——《丸经》中对捶丸运动的描述如出一辙。儿童手中所持的“L”形球棒自上而下逐渐变细,棒端为弧状弯曲,这与《丸经》中描述的捶丸“杓棒”极其相似。经体育史专家分析这幅儿童持棒石刻画中向我们展示的就是儿童捶丸活动的情景(图4)。

依据与捶丸石刻画同时出土的“嘉祐通宝”钱币及与石刻画中狮子风格统一的铁桶铸造时间“建中靖国”可以推断出捶丸石刻画的年代大致为北宋中晚期。“嘉祐通宝”是北宋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3)铸造的钱币,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间为北宋中期。“建中靖国”是北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1年即1101年,宋徽宗是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北宋共计九位皇帝),属于北宋后期。这与《丸经》中“至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载内容是一致的。这幅石刻画也是目前发现反映捶丸活动最古老的文物资料,它不仅有力地证明了捶丸活动最迟在北宋徽宗年间已经出现,而且说明此时捶丸活动已经深入民间成为连小儿也喜欢的体育娱乐活动了。

由于捶丸活动的产生过程就是马球活动向大众化、高参与度方向发展的产物,因此捶丸活动自产生起便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陕西省甘泉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宋代捶丸画像砖(图5)就反映了官宦阶层学习捶丸活动的情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人绘制的《蕉阴击球图》(图6)展示了南宋上流社会庭院中儿童捶丸游戏的场景。陈万里的《陶枕》一书中载有宋代的一批陶枕画,其中有两幅就是儿童作捶丸游戏的画面(图7、8)。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后人范公偁所著的《过庭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北宋官吏滕元发小时候长在外公范仲淹家里,因他聪颖多才,范仲淹待他如己出。但是,年少的滕元发贪玩捶丸游戏,常常因为捶丸耽误学业,而且屡教不改。有一天,滕元发因为贪恋捶丸游戏没有去学堂,正好被范仲淹撞个正着,找到时他正在外面与他人进行捶丸游戏,范仲淹一怒之下命人砸碎了捶丸之球,从此滕元发再不因迷恋捶丸耽误学业了。由此可见宋代人们喜爱捶丸活动之甚。北宋人魏泰的《东轩笔录》中也记载了一段有关捶丸的故事:县令钟离君和县令许家结为姻亲。钟离君家女儿快出嫁时,钟家买了一个婢女准备当陪嫁。一日,女婢正拿着扫帚扫地,看到地上的洞穴不禁潸然泪下,钟离君看见这一情景,上去问婢女为何流泪哭泣?婢女回答:看到这地上的洞穴,想起幼年时父亲教我捶丸游戏时的情景,不过是触景伤情罢了。这个故事反映出捶丸活动在当时的民间已经相当普及。

元代壁画中的捶丸记忆——《打球图》

现存于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的系列壁画,高5米,总面积约197平方米,共计13幅,画面构图严谨、色彩艳丽,至今保存完好。壁画绘制于元代大德九年(1305)到泰定元年(1324)年间,所绘壁画内容除道教系统的诸神和历史故事以外,还有不少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内容,诸如古代捶丸运动和棋类活动等。《打球图》绘在西壁北端上方,是十三幅壁画中较小的一幅(图9)。《打球图》的画面是这样的:在深山峡谷之间,一块比较平整而又不大规则的场地,天空彩云浮动,地下草木丛生,球场旁小溪潺潺。场地上有两位身着红袍的官员扮相的捶丸者,手持球杖,各据一方,正在进行捶丸比赛。两人的身后,还有两名侍从各持球杖侍立场边,全神贯注地观看球赛,其中一名侍从还用手指向球窝,为击球者指明击球的方向。《打球图》从画面构图和人物动作来看,既不是用脚踢的蹴鞠,也不是骑马挥杖击球的击鞠,而是产生于北宋时期的捶丸活动。由此反映出捶丸活动在元代的官员中间是一项很时尚的休闲运动形式。

元代捶丸活动的盛行不仅在壁画中有所体现,元代散曲、雜剧、诗歌中亦有许多描述捶丸的佳句。元朝著名散曲家张可久的《南吕·金字经·观九副使小打》曲中写:“静院春三月,锦衣来众官。试我、花、张、董四撺,搬,柳边田地宽,湖山畔,翠窝藏玉丸。”就对富贵人家的庭院捶丸场地做了形象的描述。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在《春词》中写道:“深宫尽日垂珠箔,别殿何人度玉筝。白面内官无一事,隔花时听打球声。”这描述了宫廷中捶丸的情景。元杂剧《百花亭》第二折描述:“折莫是捶丸、气球、围棋、双陆、顶针续麻、拆白道字……” 捶丸、气球、围棋、双陆等等都是元代青年男女聚会喜欢的活动,捶丸居于首位,可见青年男女对它的喜爱之深。

元代是捶丸活动发展的集大成时期,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出现了专门论述捶丸的专著——《丸经》(图10)。全书除了“序”以外,分为上下两卷,32章,分别从球场设置、器材准备、竞赛人数、比赛方法、裁判规则,以及竞赛作风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为后人深入、准确了解古代捶丸运动留下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也正因此书,我们才可以骄傲地说中国古代捶丸的竞赛规则确立,至少比西方最早的高尔夫球规则制定早462年。著作中特别强调参赛者要以艺服人、德艺双馨,不可诈而谋利。可见我国古代体育运动,自古就有“于锻炼身体之中,寓涵养德行之意”。

明代国画中的捶丸记忆

——《仕女图》《宣宗行乐图》《秋宴图》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由明代著名画家杜堇绘制的《仕女图》(图11)充分反映出了明代宫廷女子进行捶丸活动的场景:青松树下,环境优雅,较为平整的草坪之上,左右两侧各有一位身高较低的丫环打扮的女子,两人肩头各扛一把球棒,似乎在为中间三位打球者服务,这大概就是《丸经》中所说的“伴当”,类似于高尔夫运动中的球童。中间三位高绾发髻的仕女是捶丸运动的参与者。左侧两位仕女双手握棒,双眼注视前方不远处的球丸,右侧的仕女则俯身持棒,作出一副准备击打的姿势。这幅图的珍贵之处在于展示了明朝在宫廷女子当中捶丸运动也得到开展。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幅明代宫廷画师商喜绘制的《宣宗行乐图》长卷(图12),图中按照不同的段落,分别对明宣宗在宫中参加击鞠、蹴鞠、射箭、捶丸、投壶等休闲体育活动的情景进行描绘,画面中多数情况下都是宣宗高坐在黄幄里观看他人比赛,唯有捶丸和投壶两个项目,是宣宗亲自执棒、执箭参与其中的。在捶丸部分,一片矩形的捶丸场地,四周是开阔的御花园,在这幅画中能够看到场地上五个不同方位各有一球洞,每个洞口处中均插有一面小旗,用以标记球洞位置。身着橘色衣服的宣宗皇帝手持球杆,做出准备击球的动作,一些身穿绿色或蓝色衣服的太监服侍在宣宗皇帝身边。画中还有一个凉亭,凉亭外的桌子上陈列着不同式样的球杆,以供宣宗皇帝挑选替换。由此可见,明代捶丸活动时有形状各异的多个球杆(图13)供参赛者选择和替换,这和元代《丸经》中的记载是相同的,亦和高尔夫球有木棒头和金属棒头球杆之分是相似的。

2006年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消闲娱乐”专题展览中展出了一幅明代《秋宴图》(图14),画面描绘了明代官员崔铣外放,朋友为其饯行,众人在庭院之中弈棋、捶丸、饮酒作乐的场景。捶丸图部分,画面中一身穿蓝色长袍的男子挽起袖子,双手持球棒准备击球,在距离球丸较近的地方有一球窝。击球者的对面站立着一位穿浅色长袍的男子,他右手持球棒,左手扶球杖头,双眼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球杖头,似乎在查看球杖头有无异常情况。他的身后站着一个穿官服的男子,静静地观看这场捶丸比赛。这幅《秋宴图》生动直观地展示了明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庭院捶丸比赛的场景,同时也说明明代的庭院捶丸不仅在宫廷中常见,而且在民间也很盛行。明代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第三十五回写西门庆派家人张安去买赵寡妇家的庄子和土地,就是为了修建供自家娱乐的别墅,这个别墅里就修建有庭院捶丸场。

大清王朝建立后,满清贵族推崇其民族习俗中崇尚勇武的体育活动,对优雅休闲式的捶丸等中原体育活动则加以限制,致使捶丸活动逐渐失去其开展的基础和流行的环境,在向娱乐游戏演变的过程中,逐渐走向衰落直至消失。

之所以说捶丸是中国古代的高尔夫球运动,是因为捶丸活动在球杖形制、比赛场地、比赛规则等诸多方面与高尔夫球存在相似之处。从时间上讲,《丸经》中关于捶丸的竞赛规则早在公元1282年就已经成文,这比公元1744年由苏格兰爱丁堡高尔夫球友协会制定的西方最早的高尔夫球13条规则早了462年;公元1282年成书的《丸经》中最早出现“捶丸”一词,这比十四世纪苏格兰会议文件中出现“高尔夫”这个词也要早一些。从传播渠道上看,公元1218至1260年间蒙古军3次西征,打通了欧亚大陆之间融合交流的通道,诞生于中国北宋的捶丸,完全有可能通过这一途径传入欧洲。由此推断高尔夫球起源于中国也不无道理。

石刻画、壁画、国画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形式,它们以独特的方式保存、记载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信息,是建构和诠释中国文化本原的重要资料。以体育为内容的绘画和雕刻艺术补充了典籍中对传统体育活动记录不足的缺憾。岱庙捶丸石刻画、元代壁画《打球图》、明代《宣宗行乐图》《仕女捶丸图》《秋宴图》不仅是我们研究古代捶丸运动不可或缺的资料,亦是承载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

猜你喜欢

高尔夫球体育活动
“活动随手拍”
迷你高尔夫球比赛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我们的“体育梦”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高尔夫球腐烂需要1000年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