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策略研究
2019-06-11陈浏
陈浏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迎来新机遇,面临新挑战。文章在总结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指出在新时代要促进城镇化发展,需要围绕城镇化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和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城镇化;产业化;农业
中图文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码:1672-4437(2019)01-0084-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推进城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1]因此,了解当前我国城镇化现状,认识城镇化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实施科学的、适当的城镇化政策对我国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地推进,对城镇化进程的研究日益丰富,它们既是对我国城镇化实际工作的总结,又是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城镇化对于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李攀艺等(2018)运用2005-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城镇化能有效提高居民消费水平[2];马珊珊(2018)指出,城镇化进程能够刺激消费、提振投资、优化产业、激励创新,从而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3]。如何推动城镇化进程更好更快发展是现在和将来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郝良峰等(2013)通过对贵州省城镇化、工业化和产业化三者关系的分析,指出工业化率和农业产业化率的提高能有力地推动城镇化率进程[4]。李民(2013)提出,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关系,要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来促进农村城镇化的提高[5]。然而,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也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祁作峰(2018)指出,要依据我国东中西地区的不同情况,实施因地制宜的、科学的城镇化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城镇化进程[6]。
二、我国城镇化的现状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取得的成就
自1978年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有了较快发展。尤其是在党的十六大明确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根本方向,确立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后,我国城镇化实现快速发展。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由1978年的17.9%上升至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也有1978年的1.7亿人增加到2017年的8.1億人,并且在2011年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常住人口。
在城镇化政策不断加码,经济不断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未来还将在“质”和“量”上迈上新台阶。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由此可见,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二)我国城镇化进程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的城镇化工作已经实现了巨大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城镇化率水平不高。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超过80%的城镇化率相比,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存在着“房地产化”“产业空心化”等不良现象[7],不利于提高城镇化质量。房地产化是指部分地区打着城镇化的“幌子”大肆征用土地、兴建楼房,以为让农民住进高楼里就算是城镇化了,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相应的社会管理服务,只实现“面子上”的进城而非真正的城镇化。产业空心化是指部分地区的城镇化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难以为新入城农民和新迁入居民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和良好的工作待遇,这就使得新入城人员缺乏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的顺利进行。三是与城镇化配套的政策措施不健全。城镇化不仅需要市场发挥作用,更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当前城镇化政策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例如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不利于人口的流动和城镇化进程,农民土地补偿政策难以给失地农民充分的补偿等,这些都不利于城镇化工作的开展。
三、推动城镇化的重大意义
(一)城镇化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城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伴随着城镇化进程,新增城镇人口的住房、医疗、消费等对整个经济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这既是新增人口的消费升级,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例如,老百姓“衣食住行”中的“住”就对我国的房地产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又是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擎。
从表2可以看出,房地产业的产值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这不仅提高了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还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强大的拉动力。
(二)城镇化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升级相辅相成,城镇化需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反过来又推动城镇化进程。居民的城镇化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只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能为新增城镇人口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这与目前我国产业大发展结构是一致的。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51.6%,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城镇化进程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的聚集、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有力地刺激第三产业发展,从而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三)城镇化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它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可以增加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居民城镇化意味着有更好的收入来源、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健全的社会保障福利体系、更充足的社会公共物品供给等,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更多的人共享发展成果,这些都从整体上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对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一)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当前我国依然存在着城乡户口二元问题,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特别是大城市户口难以有效流动,层层受阻。这一方面是因为户口政策的遗留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城市的教育、医疗、就业等“资源优势壁垒”阻碍了其他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然而,应当看到,之所以形成城市“资源优势壁垒”,是因为资源的分配不均,城市和农村无论是在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还是在教育、医疗等“软件”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并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之间差距也较大。因此,若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镇化的全面推行就必须要协调分配社会的公共资源,坚持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理念。一是要协调发展,协调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努力形成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相互促进的局面,减少发展的不平衡;二是要共享发展,增加公共资源的供给,对资源贫乏地区优先发展和供给,减少社会分配的不公,减少社会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不合理。
(二)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
城镇化进程需要农业产业化和产业升级作为基础,只有将农民的就业问题解决好,才能从根本上扎实推进城镇化进程。农民进城成为城镇居民不仅需要获得城镇户口,还需要在城镇有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当下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产业分布不均(尤其是农村地区产业化进程较慢)、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一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发展,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村企业,鼓励农产品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推广规模种植、养殖,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农村工业的市场化水平;二要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人力资本集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兼顾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农业产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将为城镇化进程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从而推动全面的城镇化进程。
(三)推动土地市场改革
当前,我国的土地市场兼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点,表现为在一级市场上采用计划经济手段,对农民土地征收的补偿只按几年的农作物产量支付地价,并未考虑到农民以后的发展、养老、医疗等问题,而在二级市场上则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交易,成交价格通常是征地价格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这造成的结果是,农民没有获得征收土地的有效补偿,阻碍了失地农民的转型及城镇化进程。
应当认识到,农民获得的征地收入是农民城镇化和转型的一个重要支撑。征收土地往往能给农民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在农村金融不发达、农民贷款渠道不通畅的情况下,这笔收入对于农民从种地到经商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农民创业经商是一笔重要的启动资金。农民从种地到经商的转变也为城镇化提供了实业条件,有了经营收入就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完成由农村人向城镇人的转变。此外,征地收入也为农民进城买房提供了资金支持,农民的种地收入和打工收入与城市高昂的房价相比差距还很大,有了征地补偿款就为农民置业提供了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土地市场进行相应的改革,形成高效真实的土地市场,以促进城镇化进程。
(四)兼顾“大城镇化”和“小城镇化”进程
农民城鎮化进程不仅包含从农村到一二三线城市的“大城镇化进程”,还包括从农村到县城以及四五六线城市的“小城镇化进程”。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既包括大城镇化进程,也包括小城镇化进程,因此需要推动二者的共同进步,但也要因地制宜,在具体政策方面有所区分。具体而言,推动大城镇化进程主要在于户籍制度的改革和产业升级两方面。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可以推动农民及小城镇居民在大城市的落户,从而使其享受到和“城里人”相同的待遇;推动产业升级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人力资本集中产业可以吸收广泛的进城务工人员以及各种人才,为入城农民和其他居
民提供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推动小城镇化进程主要在于发展农村工业和小城镇的产业化。小城镇及农村的工业化水平较低,提高产业化水平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产业基础,比如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发展基础工业如农产品加工、服装纺织、电子产品加工等行业。只有农村和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旺盛,才能有效推动小城镇化进程。
五、结语
推动城镇化进程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然而,城镇化进程是一项持久的过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发展的重点工作。这就需要我们灵活应对新形势、新情况,以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民出版社,2017:11.
[2]李攀艺,邵亚男.城镇化、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基于GMM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8):44-46.
[3]马珊珊.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研究[J].山西农经,2018(16):30-31.
[4]郝良峰,徐和平.贵州省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研究[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3(3):1-5.
[5]李民.基于农业产业化视野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研究[J].农业经济,2013(5):43-44.
[6]祁作峰.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应有的差别化思考[J].城乡建设,2018(17):20-21.
[7]鲁元珍.新型城镇化:警惕产业空心化[N].光明日报,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