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有效性分析

2019-06-11于盛鹃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英语阅读支架有效性

于盛鹃

摘  要:本研究在一年级英语专业阅读课堂中通过教学实验比较了“支架”式阅读教学和传统的阅读教学,结果发现“支架”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对四种不同的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支架”式在提高学生阅读方面有不同的效力,学生对“支架”式教学普遍比较喜欢。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英语阅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9)01-0032-04

英语阅读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在国内外教育领域涌现出的众多有效的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中,支架式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教学效果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且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

一、文献综述

“支架”(scaffolding)原指建筑工地上使用的脚手架[1]。布鲁纳·伍德[2]和麦瑟[3]借鉴俄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列·斯·维果茨基[4]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PD for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提出“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目标”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可理解为:通过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也即通过“支架”(即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最后撤去“支架”。支架可以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支架”式教学环节分五步。首先是搭建脚手架,即围绕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搭建概念框架;其次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问题情境;第三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开导及适时提示下,自行分析、思考及探索,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第四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最后是效果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的评价。

作为现代英语教学中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之一,国内外学者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角度都作了广泛的研究。Gibbons[5]研究了二语习得课堂上用以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不同形态的支架;Leanne, Jan&Tindal[6]实验检验了概念支架的促学作用;Flynt和Cooter[7]通过对四年级至六年级学生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memphis”支架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

在国内,何可抗、陈琦在20世纪末将“支架”式教学引入到国内。自此国内研究集中于理论层面及少数实证研究,研究对象多为低年龄段学习者,亦有涉及大学本科阶段及高职院校英语学习者的研究。关于“支架”式教学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张晓琴[8]等在各自的论文中作了研究。总体上看,“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已有不同角度、层面的研究,但是细化至“支架”式教学对不同文体的教学效果研究尚未出现,这也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支架”式教学是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2.针对四种不同的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支架”式教学在提高学生阅读方面是否有相同的效力;

3.学生对“支架”式教学反映如何。

(二)研究工具

本实验采用的研究工具是实验前测试卷、后测试卷、小规模访谈和问卷调查。

实验前测试卷用于检测控制班与实验班英语水平能力是否相同;实验结束时的后测试卷用于检测“支架”式教学是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以及其在不同文体的阅读中是否有相同的效力。前测和后侧试卷均包括八篇涉及四种文体的文章。每种文体2篇文章,每篇文章附有五道选择题,每题2分。所有的测试文章均出自《高等学校应用能力考试历年真题集》,其信度与效度得到有效保障。测试在100分钟时间内当堂完成。学生在测试过程中被要求独立自行完成,不允许借助任何参考资料及工具。

访谈与问卷调查大都是开放性的题目,围绕学生对“支架”式教学的了解、喜好与感受等进行。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英语专业学生80人,来自2个自然班,均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二外,其中女生56人,男生24人。随机挑选一个班(40人)作为实验班,进行“支架”式教学;另一个班(40人)作为控制班,继续接受传统教学模式。两个班级由相同的老师授课,使用相同的教学材料及资源,有相同的学生人数,每周接受相同的教学时间(一周两次90分钟的课程)。

(四)实验过程

1.前测:笔者在教学实验开始的第一周对2个班级进行了实验前测,以获取数据分析实验前2个班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否在同一个水平。

2.实验处理:笔者所教授的课程是学校英语专业课程——大学英语泛读教程。该教程由高等教學出版社出版。全书16单元,供一学年使用。每单元3篇文章,第3篇均为应用文。第1篇为教学重点,其余2篇为补充阅读材料,可选学。本文中的教学实验材料即出自该教程第9单元第1篇文章。实验持续10周。

在10周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班采用“支架”式阅读教学。教学过程为:(1)搭建脚手架。讲授的内容是对《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的专访,故在三个方面搭建脚手架:关于访谈的通识、罗琳的简介及《哈利·波特》电影系列。鉴于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以受学生欢迎的访谈节目、相关任务图片及电影系列片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学习任务,降低学生学习焦虑感,帮助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专注于新的知识建构。(2)进入问题情境。提问及故事讲述的方式引出阅读任务。(3)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并勾画出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而将理解错误的问题抛给学生自行讨论解决。对于生词,则给予一定的语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进行推测、理解。(4)小组协商、讨论式协作。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及表演访谈内容,要求小组协作充分运用文中字、词、句,以PPT方式推荐《哈利·波特》小说及影视作品,布置学生分组,自行设计问题,进行轮流问答活动等。(5)效果评价,包括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点评。要求学生认真如实评价表。

控制班采用傳统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讲解生词;接着,逐句翻译,要求学生分段朗读,并分析复杂难句;最后,学生完成课后习题,教师核对答案。

3.后测:2个班级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验的最后一周,对2个班级进行实验后测。

4.问卷及访谈:实验结束后,在实验班分发40份问卷并抽取6名学生(后测成绩排名前三的学生和排名后三的学生)进行访谈,以探究他们对“支架”式教学的反应。

5.数据收集:笔者收集实验前测和后测试卷,并全部保证由本人亲自独立完成批阅工作。随后,使用SPSS 19.0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分析探究问卷及访谈得到的信息。

三、结果和讨论

(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支架”式教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本研究采用SPSS 19.0对前后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果。表1比较了实验班和控制班的t值,由表可知,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p=0.475>0.05)。经过10周的实验后,分别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了后测,后测结果(见表2)显示控制班的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p=0.493>0.05),而实验班的成绩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00<0.01),由此可以说明,“支架”式教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二)针对四种不同的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支架”式在提高学生阅读方面效力不同

表3显示了“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四种不同文体前测和后测结果比较。就议论文、应用文和记叙文而言,前测和后测结果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1,p=0.003<0.01, p=0.000<0.01),而说明文的前测和后测结果显示有差异,尽管差异并不显著(0.01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因此针对不同文体,“支架”式教学在提高学生阅读方面效力不同。

(三)多数学生对“支架”式教学持支持态度。

实验结束,在实验班分发了40份问卷,并对后测成绩排名前三和后三的学生做了访谈。访谈问题如下:1.你更喜欢哪种教学模式,“支架”式还是传统式?为什么?2.“支架”式教学能帮助你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吗?3.你对教师采用“支架”式教学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从问卷调查数据看,大部分同学对“支架”式教学有一点了解,对其效果满意,70%很喜欢,25%认为可以接受,5%持反对态度。对于他们在“支架”式教学中扮演的角色,60%选择“喜欢”,15%选择“可以接受”,20%选择“一般”,2位同学选择不喜欢。就访谈来看,4位同学认为“支架”式教学优于传统式教学,因为他们能学得更自信,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一定程度上能享受到学习的成就感。5位同学认为其能帮助提高阅读能力及阅读技能,提升学习兴趣。对于教学建议,无论喜欢与否,每位受访同学都积极发表了各自的想法。

总之,从问卷及访谈来看,绝大部分同学喜欢并支持“支架”式教学,坚信其能帮助他们提升对英语阅读及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结语

“支架”式教学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其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架”式教学也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设计本领,提高教学技能,以增强高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冀盈.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

[2]Bruner, Wood, Ross. 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 [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976(17): 89.

[3]Mercer. Neo-Vygotskian Theory and Classroom Education [A]// Stierer. Language, Literacy and Learning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C]. London: The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4: 92-109.

[4]Vygotsky.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M]. Boston: Harw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5]Gibbons,P.(2002).Scaffolding Language, Scaffold-ing Learning: 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er in the Mainstream Classroom[M]. USA: Heinemann.

[6]Leanne,T.T.,Jan,R.K.& Tindal,M.G. (2003). Effects of Concept-based Instructionon an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 in a Rural School: A Descriptive Case Study [J].Bilingual Research Journal, 27(2): 259-274.

[7]Flynt, E.S. & Cooter, R.B. (2005). Improving Middle-grades Reading in Urban schools: The Memphis Comprehension Framework [J]. The Reading Teacher, 58 (8): 774-780.

[8]Zhang,X.(2008).The Transfer of Monitoring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with Scaffolding Theory [J]. Shang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3):83-88.

猜你喜欢

英语阅读支架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