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语块化教学模式探析

2019-06-11马丽娟肖红冰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马丽娟 肖红冰

摘  要:在当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专业教师不但要采取多样化手段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还要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积极性,实现学生英语翻译综合能力的提升,语块化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实现此类综合目标。文章介绍了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语块化教学模式的涵义及应用优势,针对当前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知识学习、知识积累与知识运用三个维度探析语块化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以此为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语块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9)01-0028-04

从本质上来說,英语翻译教学是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基于目的语特征针对源语言展开再创造的教学过程,目的在于通过翻译将英语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使译文尽可能与原文保持一致。然而受译者主观因素影响,英语翻译很可能出现欠妥或不准确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提出语块化理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融合运用。专业教师借助语块化理论实施英语翻译教学,将翻译基础建立在词汇结构和语法特征上,对特定语块的翻译要求更为强调,以此强化学生英语翻译综合能力及实践能力,实现英语翻译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语块化教学模式概论

(一)语块化教学模式的涵义

作为一种特定的多词语言,语块在人记忆中的存在形式通常为固定或半固定的整体模块。1975年,Becker教授首次提出语块的相关概念及理论。Nattinger&DeCarrico从语言结构角度出发将语块划分为多元词语块(polywords)、句子构造型语块(sentence builders)、限制性短语语块(phrasal constraints)、习语语块(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四类[1]。

若干英语单词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共同构成语块,相较于单个独立词汇,语块这种语言结构既具有词汇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语法特征及话语功能。人们对记忆材料的熟悉程度会随着头脑中语块储存量的增加而增加[2]。近些年来,语块翻译及写作是语块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科学研究显示,模块的有效输入及输出过程能够显著提升英语写作与翻译能力。在长时间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了语块,可通过对语块的迅速提取实现语言文字表达。和语块相对应的是语法,语法在进行语言文字表达时是以组合单个词的方式实现的,语块相较于语法不但能够更为流利准确地表达语言,而且具有便利性特点。

(二)语块化教学模式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第一,强化学生英语文化知识学习

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学生翻译水平的提升,教师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融入语块理论,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英语文化知识。一方面,学习英语文化知识能帮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其突破自身母语限制,基于目标文化学习英语翻译基础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学习英语文化知识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之间的密切联系,实现英语翻译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进行英语翻译之前如果未能系统掌握英语文化知识,不了解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背景,学生的翻译水平很难上升到较高层次。因此教师在开展英语翻译教学时,应当基于语块理论创新教育模式,将语块的应用原则与基本功能系统完整地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英语翻译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理论的指导性功能。

第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

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翻译不但要对原文的概念类信息进行表达,还要将其中的形象类信息呈现出来。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语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的基础上锻炼自身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若只在课堂讲解理论知识、提供翻译练习材料,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英语翻译学习热情,还会造成语言错误等一系列翻译问题。语块化模式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原文展开再创作,可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性思维。

二、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很难提升

作为一门系统、复杂的专业性学科,翻译并非两种语言互相转换的简单过程。高素质翻译人才的知识体系必须是多元化的、系统连贯的。因此,高校应基于综合性、全面性原则设置英语翻译专业课程。然而,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设置英语翻译课程时缺乏统筹考虑,课程设置合理性不足,具体表现为:第一,英语翻译课时量不够。多数高校并未独立设置翻译课程,仅在英语教学中穿插翻译教学的相关内容。部分高校尽管单独设置了英语翻译课程,但课时量根本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师生普遍不重视英语翻译的教与学,导致教学工作很难取得进步;第二,英语翻译课程设置多元化不足。仅将语言学习类课程囊括其中,包括翻译技巧、英语语法、句式结构等等,文化类课程未被纳入英语翻译课程体系中。学生很难将英语语言的精髓很好地呈现出来,导致翻译内容呆板空洞。除了文化类课程外,实践类课程也是翻译课程体系的薄弱部位。现阶段,书面翻译是英语翻译练习的主要形式,学生无法在实际交际交流活动中锻炼翻译能力,其就职能力与岗位适应力也就得不到良好培养[3]。

(二)教学内容陈旧落后导致翻译灵活性较低

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现阶段多数高校沿用陈旧、落后的翻译教学内容,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教师在开展英语翻译教学时仅关注语言的转化,以翻译技巧的传授、词汇语法讲解为教学重点,只提供给学生语言转换方面的练习,未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文章,也没有对英汉这两种文化的差异性进行考虑,导致学生翻译灵活性与融合性不足;其次,教师语言转换教学中采取逐字逐句的翻译方法,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性受到遏制,导致翻译内容生硬而不灵活、刻板而不丰富,很难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翻译质量;最后,作为英语翻译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对教学效果有着根本性影响。但是现阶段大部分高校不重视英语翻译教材的及时更新,导致教材内容不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及就业形势,很难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英语翻译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统一化抑制学生个性发展

“温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练习”这一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于高校英语翻译课堂上,这种机械而单一的教学模式灵活性不足,无法根据学生情况展开针对性教学[4]。翻译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特点,再加上每个学生又具有不同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采用统一教学方法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传统英语翻译教学未能结合学生学情与发展要求展开针对性教学,而是将相同的知识内容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认为简单的内容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难度偏高,很容易导致学生英语翻译学习热情降低,英语翻译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三、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语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途径

(一)基于语块化理论构建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第一,基于知识学习的英语翻译语块化教学模式。語块知识学习是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应用语块化教学模式的首个环节。缺乏语块知识会大大增加大脑语言编码压力,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及流利度必然受到影响。一直以来,国内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对单词及语法知识过于关注,而对语块方面的知识重视不够,使得学生很难有效识别语块知识,更无法将语块知识灵活运用到翻译过程中。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语块和语法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前者是基于后者所构成的语言单位。然而,如果教师对语法知识教学过于关注,反而不利于强化学生的翻译能力;而将语块知识渗透到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对于提高学生英语翻译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对语块知识熟练掌握以后,学生很容易将英语翻译的切入点放在语块知识上,根据原文语言作出较为精准、流利的翻译;而在将汉语翻译为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基于语块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能够迅速地找出汉语原文中的语块知识,以此为基础进行句子成分的添加,在顺利、高效完成翻译任务的同时减少头脑中语言编码压力。在英语翻译活动中有效运用语块知识,学生无需考虑太多语法规范,语法不再成为学生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的限制性因素。究其原因,语块本身具备语法特征,学生在翻译时往往只需将主语或者宾语添加到语块中就能保证翻译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无论是常用句式还是习语都属于语块,认真学习语块知识能够大幅度提升英语翻译质量,使译文更为地道。英语中存在大量经典的语言搭配,在翻译中灵活运用这些经典语言既能提高翻译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又能在摸索中逐步形成自身翻译风格。

第二,基于知识积累的英语翻译语块化教学模式。在完成语块知识的学习后,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块知识,从而更为灵活地选择翻译语言和翻译形式,做到得心应手。对于不同的语块来说,其语用功能往往存在差异性,然而,在积累了大量的语块知识后能够发现,语块可在特定语境下实现互换。学生通过不断积累语用功能类似的语块知识,能够在英语翻译中基于文体、语境和场合的变化进行语块的灵活选择,使翻译出的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流畅灵活。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记忆语用功能类似的语块。例如在学习语块lose one,s temper(发脾气)时,可引申出lose one,s head(慌乱)等结构形式类似的语块。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在掌握单词的同时就能掌握语用功能类似的语块群,实现学生语块知识积累速度的大幅度提升,同时能够牢固记忆、不易忘却[5]。在英语语块知识的积累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集中记忆形式结构类似的语块,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意义相似但结构用法不同的语块。通过列表的形式使学生一一记住这些语块,由于这些语块意义相似,因此学生只需掌握其用法即可,不需要重复记忆大量意义相似的语块知识,从而减轻记忆压力,通过理解记忆而非机械记忆的方式牢固掌握语块知识,并将其更好更准确地应用到翻译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的是,语言学习不可一蹴而就,语块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持有耐心,从简单的常见语块入手开展教学工作,然后逐步过渡到复杂语块,决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会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导致翻译教学效果不尽理想。在语块积累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在整个句子中学习某一特定语块,便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块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布置学生朗诵与背诵经典文章段落,使学生在积累语块知识的基础上对同一语境下不同语块的应用形式加以了解,从而实现语块知识学习和翻译学习的融会贯通。总而言之,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运用语块化教学模式时,应注重总结归纳语块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科学、更高效地积累语块知识。

第三,基于知识运用的英语翻译语块化教学模式。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语块知识的学习还是语块知识的积累,其最终目的都要落在语块知识的运用上。学生对语块知识运用的熟练与否是衡量语块化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一项根本标准。教师可采取多样化手段实现学生语块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新课文学习之前,教师可展示质量较高的不同版本的译作,由学生在分析比对的过程中探求这些译作的优点及不足。此外教师还可布置学生对文中经典句子、段落进行自行翻译,学生可将自己的习作和范文对比,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思维的差异性就会有更透彻的体会,更加清楚自身翻译存在的薄弱部位,尽可能降低母语负迁移带来的不良影响。就母语负迁移而言,根据认知语言学习理论可将中介语学习途径分为两种:规则学习(rule-based learning)、范例学习(exemplary-based learning),英语翻译语块化教学模式与后者关联程度更高,范例学习对学生强化学习效果、有效运用语块知识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6]。表1针对母语负迁移对英语翻译日常教学的影响列举了几个具体例子。

通过分析上表可以得知,学生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受母语思维影响较大。汉语环境及思维会对学生英语翻译效果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翻译不够地道。现阶段,“中式英语”普遍存在于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导致学生专业素养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英语翻译语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式思维及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更地道更灵活地将语块知识应用到英语翻译任务中。

(二)语块化教学模式下的英语翻译技巧

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采用语块化教学模式,教师应注重将多种翻译技巧通入其中。一是增加法。在介绍详细的英语名词时采用增加法较为合适,针对故事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以及人物背景进行翻译时,引导学生采用增加法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词汇含义用法。二是缩减法。该种技巧亦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和应用语块知识。直接性是英语表达的主要特征,与之相反的是汉语中往往引用较多,如引用名人名言或经典名句来增加文章内涵,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在翻译此类引用较多的汉语文章时应适当进行缩减,以免导致文章过于冗长,从而影响人们阅读和理解。比如当翻译对象为外国游客时,译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华丽的辞藻进行缩减,仅表达关键意思和重要内容即可,这样外国游客可在较短时间内对中国景观有所了解。教师在采用语块化模式开展英语翻译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语境进行增加翻译或缩减翻译。三是比较法。文化对于翻译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翻译效果。比较法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探寻到翻译切入点,既能使对方深刻了解词汇内涵,又能使对方感觉到母语的亲切感。无论是句式、段落还是篇章结构,英语和汉语之间都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学生在整体翻译工作结束后可从某角度切入展开综合性论述,从而对译文作出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于莉.多视角探究英语翻译教学改革[J].教育评论,2018(09):166.

[2]赵青.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技巧——评《当代商务英语翻译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 (10):258-259.

[3]陈美华,陈祥雨.“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与非英语语种教育问题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50(05):738-743.

[4]葉翠英.翻译式二语预制语块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05):170-173.

[5]佟敏强.英语翻译教学与汉语言文化素养——以语言知识结构为侧重点[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23(03):112-115.

[6]王玉西.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0,31(06):29-33.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