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2019-06-11苏文河

课外语文·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言文传统文化初中

苏文河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是初中生对传统优秀文化了解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教师应该对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并同时改进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方法,采用对话、引导、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发现和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收录的文言文教学内容,多数来自于中国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肩负着文化传承与革新的责任,因此,如果想要了解传统文化,就要深入研究经典文学作品,进而能够找到文化的源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如果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就能够有效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教师更要认识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将自身的教学经验、知识、教学反馈等多方面内容结合,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从书面交流到对话交流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以及语言传承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五四运动后,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并同时进行了过度矫正,进而导致在现今学校、社会中,文言文都没有地位。在现今,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人士,绝大多数人已经很少阅读文言文,也没有相应的阅读能力,而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更是充满了障碍,学习文言文似乎是在学一种“认识的外语”。

现如今多数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即是教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学生在下面进行死记硬背,虽然百无聊赖,但由于考试的压力也在堅持学习,但是毫无兴趣可言。长此以往,初中生就会对文言文学习形成恶性循环,本身文言文就较为难懂,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就会对文言文学习形成畏惧心理,从而从潜意识当中远离文言文学习。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在此大背景下,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就要进行改革,有针对性地构建对话式的课堂,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文言文教学中应用对话式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让学生转变成为与教师的有效交流,并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降低阅读障碍。如此就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备课工作,引导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进行文言文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同时感受其中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进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中,如果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仅仅是完成了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步骤,只是把文章中的文字解读而已,并未挖掘出文章中深层次的内涵和传统文化。考虑到文章出自《战国策》,是战国时代政治、军事、文化的简史,教师就将“进谏”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完成课堂中的对话,并在情境对话中自身实际体验文章所涉及的政治文化。在角色扮演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从课文主旨到阅读话题

在现今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通常只会参考教材,通过其中的内容和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并非有错,而是这种教学方式针对性、指向性太强,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从而就无法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更无法了解文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还会导致学生片面地认为课文中传达的就是传统文化,没有办法全面、深刻地了解和喜欢传统文化。阅读教学是联系学生、教师与教材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过程,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逐层培养学生的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创意性地阅读,进而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就可以采用话题探究法。话题并非问题,其只想范围、线索等,却淡化了对答案的指向性,着重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进行《桃花源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文言文的教学进行延伸。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传达的思想是“桃花源”是理想社会,现实中是无法实现并不存在的。其实,教师完全可以以话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文章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和内涵。比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学者喜欢隐居山林”这样的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了解和理解古代学者的理想生活状态。

三、从课堂到课外,从传统到现代

如果仅凭课堂教学短暂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几篇经典文学作品就让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不可能的,课堂教学只是作为辅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文化的结晶、精髓,无论是其中包含的种类还是优秀的古典经典文学作品,都是人们穷尽一生也无法全面学到的,更很难都编入教材之中。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其所使用的资料就不能局限于教材。同时如果想要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去阅读优秀的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并能够自主在其中了解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并不断进行积累。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摆脱课堂的束缚,在课外进行阅读经典文化作品,从中体验文化,并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例如,在讲解《陋室铭》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陋室”进行想象,是其中的什么激发了作者的想象,从而创作完成这个经典文学作品,比如思考青苔是如何激发了作者的想象,进而作者写出“青苔慢慢爬上斑驳的石阶”的画面。在完成了问题的探究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刘禹锡的方法,来写自己的家,从而让学生感悟到课文中的精华,并能够自主联系生活实际,产生重要的教学作用和意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在现今社会中出现的“炫富”现象,并对这个现象进行反思,从而能够对《陋室铭》之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得到更深的感知和体会、了解。总之,文言文阅读不能够离开教学活动,如果脱离了教学活动中学生对其中内涵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就不能够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总结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宝贵教育资源,而学习文言文正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并能够真正发挥文言文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颜志明.“激趣,展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新途径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8(10).

[2]徐慧娟.以言为基 以文为本——谈有效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之友,2018(10).

[3]唐静. 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A]\\教育理论研究(第二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

[4]连晓冉.“文”“言”合一:初中文言文教学之突破[J].语文学刊,2018(5).

[5]李文静.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文言文分析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8(9).

[6]黎满清.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探析[J].新校园(中旬),2018(9).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文言文传统文化初中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