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2019-06-11陈婉柔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章探究语文

陈婉柔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基础。本文针对学生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提出了“让学生学会主自主探究”的论题,力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存在着惰性和依赖性。就学生的“学”而言,表现在课堂学习被动,思维不活跃,回答提问不积极,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要改变这种现象,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关键。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五方面来做。

一、预习,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不打没准备的仗”。预习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目的性的预习要求,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从中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习时,我常常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分四步走:

1.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默读课文,自行解决生字词。

3.朗读课文,要求基本能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感情。

4.阅读课前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与练习”,了解文章训练点,找出学习疑点和难点。

预习可在课外进行,也可在课内进行。它形式灵活,训练有序,要求明确。预习不仅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而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

二、积累拓展,夯实学生自主探究的厚基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阅读积累的重要性。对于教材,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阅读文章。通过“听、说、读、看”等途径思路,理解文章主旨,对文章产生初步的感受形象。在讲课时要注意不可对教材作繁琐分析,不要逐段逐句讲解,应引导学生利用“预习提示、文章线索、文体特点”等,从总体上弄清文章的脉络和主旨。在讲课时引导学生利用“预习提示、文章线索、文体特点”等,从总体上弄清文章的脉络和主旨。并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多读多背文章精彩的段落、鉴赏句中的妙语佳句,让学生体会到文字符号所负载的深刻思想内容和所渗透的情感、韵味。

例如《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老舍清新的笔触细腻传神地描绘出诗情画意的济南冬景图,具有强烈的美学感染力。课堂上可以要求学生精读描写“雪后的小山”部分,并找出最喜欢的字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能较好地找出其中的妙语佳句,如“顶、镶、露、穿、害羞”和一些用了拟人、比喻的句子,品味到作者笔下济南小山的可爱。这样长期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就能培养出学生较好的语感,能融会贯通。

叶圣陶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我们可以围绕课文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的佳作。如学习老舍的《在烈日與暴风雨下》,可以要求学生阅读《骆驼祥子》;教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让学生去阅读《水浒转》;教《范进中举》时,让学生去读《儒林外史》,等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

学生积累多了,语感也就强了,自主探究能力也自然会提高,自然而然会活学活用已有语言知识的,融会贯通。“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课堂上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自行揣摩、品味。只要学生训练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师只需指导、点拨、总结即可。

平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写语感笔记,完成课后练习,让学生自己去运用学过的语言材料,通过说写训练来训练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并在语言运用中养成推敲语言的习惯。总之,让学生在写中训练自己的语感。

三、培养学生喜欢探索、主动创新的学习作风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我们从苏氏的观点中可以领悟到:培养学生喜欢探索、主动创新的学习风气,能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教师应注意发扬学生这一心理优势,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质疑,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和知识盲点,及时加以解决。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千方百计使学生“享受成功”,他们才能学有劲头,才喜欢探索创新。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有几个学生都在预习本上提问:“于勒的结局怎样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专门开了一节课,让学生分组讨论于勒的结局,没想到学生居然讨论出6种结局,有发财的、饿死的、死后有遗产的。趁学生积极性高,我让学生分组把几种结局续写出来,结果是令人吃惊的,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构思的情节合情合理,可见学生的创造力是多么的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思路较活跃的学生,他们的提问往往颇为新颖,他们常抓住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提问。

又如在教《隆中对》时,有学生对诸葛亮的做法提出质疑,他的做法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竞争趋势。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他的英才不就永被埋没吗?恐怕也只能永远卧于隆中,虚度一生了。针对学生的这一想法,我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借助集体的力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形象,学生往往有创造性的见解。

学生的提问代表着他们的独立思考。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给他们创造拓展思维的机会,培养其主动探索创新的作风,对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四、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根据教材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如《春》是一篇散文,描写得十分生动、细致,文章有许多佳句妙语令人回味无穷,可以要求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找出自己欣赏的句子细细品味其妙处,并分析其语言特点;《大自然警号长鸣》是一篇反映环保问题的文章,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要求学生查阅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对情节性强的文言课文,如《石壕吏》,可以组织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让学生体会战乱中老百姓的种种痛苦,那“十室九空”凄凉景象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可以练习评讲式,通过学生自己做练习,老师加以评讲,使学生掌握此文。

不同的教学方式,形式灵活,还符合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能力,重点训练一两种能力。如此日积月累,循环往复,不断补充,逐步加深,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启迪学生智慧的目的。

五、引导总结,增强学生自主探究效果

语文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它与生活同在,包罗万象,趣味盎然,学生应该对学语文十分感兴趣。可事实上,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到乏味,认为语文学的东西太多、太杂。经过一段时间,所学也很快忘记,令他们难以掌握,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因此学生对学语文视如畏途,原因何在?就在于他们没有好好掌握學习语文的规律,不会总结自己学过的知识,以致学习时无章可循。

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必须引导他们学会做学习总结。每上完一篇课文,可以要求学生做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让学生做单元总结。现代文可分几方面:生字词、句子、语法、修辞、文学常识、语言特点。文言文可分为五方面:实词、虚词、通假字、句子、文学常识。统计该单元每篇文章的文体、写作特点、中心思想、重点习题各是什么。

自我总结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概括与评价,拾遗补漏。通过这样的统计、小结,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一目了然,他们复习时也可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在自主探究时也可以一下子找到学习的目标与重点,大大提高了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增强了自主探究的效果。

语文是一门开放的学科,它与生活同在,包罗万象。因此,要引导学生及时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总结自己学过的知识,让学习有章可循。

六、结语

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我们都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从内而外展出自己的新形象,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达到“不教”。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文章探究语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