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飘摇王朝的最后焰火

2019-06-11赵增越李鹭芸东南肖伊绯

今古传奇·双月号 2019年2期
关键词:辞官水师清廷

赵增越 李鹭芸 东南 肖伊绯

彭玉麟:“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

在清朝官场,彭玉麟绝对算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在曾国藩幕府时,他始终受到曾国藩的器重,人称“雪帅”。他忠廉刚直,不慕名利,一生辞官不受达十数次之多,后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列为湖湘四大名臣。

1816年,彭玉麟出生于安徽合肥梁园镇。父亲彭鸣九任合肥梁园镇巡检,是一个级别很低的武官,为官清廉,被称为“皖中循吏之最”。父亲逝世后,彭玉麟随母回衡阳老家。年少时困顿的生活、悲苦的经历,养成了彭玉麟刚毅、正直、嫉恶如仇的性格。

回到老家后,彭玉麟先到衡阳著名的石鼓书院读书,后因经济拮据入衡阳协标(军队官名)门下充当书识(临时性书吏)的工作,“兼试书院”,被衡州知府高人鉴赏识,收作弟子。在高人鉴的亲自督教下,彭玉麟学业大进,才名一时传遍郡县。

1850年,湖南新宁县爆发起义,彭玉麟作为协标的书识随军从征,转战于湘、桂、黔三省边境。此战斗中,彭玉麟在初显军事才能,清廷赏给他蓝翎顶戴,并任命他为训导,他却辞官不就,跑去湖南耒阳的一家当铺做了管账先生,同时潜心学业。

1854年,曾国藩在衡州练兵时,听说彭玉麟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遂邀他组建湘军水师。但彭玉麟刚刚丧母,要在家守孝3年,因此拒绝了。曾国藩与他促膝长谈:“天下藉藉,父子且不相保,能长守丘墓乎?”在曾国藩的至诚劝说之下,彭玉麟最终应邀出山。但他与曾国藩约定:功成必身退。

他在《墨绖从戎》一诗中,这样记下自己的心情:“满地干戈冷阵云,一腔热血喷斜曛。黄巾肯使长流毒,墨绖何妨再策勋。弹铗悲歌休作客,请缨投笔又从军。愧予胸少阴符术,唯尽丹忱夙夜勤。”

彭玉麟应召入曾国藩幕府后,除了起草有关文稿之外,主要负责编练水师的工作。1854年春,湘军水师正式建成。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湘军水师10营营官中有9人系新提拔之武员,唯彭玉麟是文员,故曾国藩特别倚重他,如军事进止方略均与其预先商议筹谋。

《清史稿》记载:“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湘军水师练成之后,彭玉麟兴致勃勃地写了一首《创立水军为肃清长江收复金陵计》的诗说:“长江不许大王雄,王浚楼船要建功。十万鸦军驱虎豹,三千犀甲奋貔熊。旌旗尚带潇湘日,鼓角先清淮海风。戎马书生无智略,全凭忠愤格苍穹。”

彭玉麟不负曾国藩的厚望,购买洋炮、制造大船、治军极严,他用家藏的《公瑾水战法》和戚继光的《练兵实纪》训练军队,营中规定“不准斗殴、不准赌博、不准抽鸦片”,其军纪在湘军中堪称第一。

湘潭之役对湘军和太平军双方来说,是关键性的一役,彭玉麟在其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作为水陆各军尤其是水师的临时统帅,指挥调度有方,首次大败太平军。此役不仅弥补了曾国藩在湘北的败绩,使省城长沙转危为安,更重要的是,湘军由此变被动为主动,得以水陆乘胜而下湖北,继而推进到江西。

彭玉麟本人在《克复湘潭》一诗中,叙述了此役的激烈场面,一抒豪情:“贼兵阵列气如虹,驶入蛇腰得进攻。炮震雷鸣湘水沸,旗开风利楚江通。万艘已尽乌云黑,一火重烧赤壁红。为语衡阳诸弟子,从今努力建奇功。”

战役胜利后,曾国藩奏准清廷,给予彭玉麟知县的官职并赏蓝翎的殊荣。彭玉麟再次对朝廷的任命予以辞谢。但治国平天下的大任尚未完成,他继续追随曾国藩驰骋疆场。

其后,彭玉麟随军攻陷岳州,在武汉、田家镇连败太平军水师。配合陆军大败太平军于樟树镇、临江等地。接着,他率领的湘军水师与杨载福的部队一起攻占湖口、九江、安庆,升任水师提督,兼兵部右侍郎。在攻占南京的战役中,他率水师策应曾国荃部沿长江东下,堵截南京护城河口,断绝了南京的粮道,成为攻陷天京的大功臣。

剿灭太平天国后,彭玉麟倾注心血经营长江水师,后来这支水师劲旅成为北洋水师的主要力量,彭玉麟也成为近代海军的创始人之一。曾国藩称赞道:“玉麟带兵十余年,治军极严,士心畏爱,皆由于廉以率下,不名一钱……实属淡于名利,公而忘私。”

彭玉麟在出任幕僚前,曾许下“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三不”誓言,并用一生践行。他曾与曾国藩约定,不要保举他做官,他一生更是多次辞官,被传为美谈。

除了前文提到的两次,1861年因战功显赫,清廷任命彭玉麟为安徽巡抚,彭玉麟再度拒絕。1865年,他三辞肥缺漕运总督。1872年,清廷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彭玉麟再次辞去官职。1881年,清廷任命彭玉麟为两江总督并兼南洋通商大臣,他仍力辞不受,专注于长江水师和海防的建设。

1883年,清廷任命彭玉麟为兵部尚书,彭玉麟再次辞去。当时,恰逢法国加紧侵略越南,西南边境告急。清廷命彭玉麟以兵部尚书的身份帮办两广军务,彭玉麟以国事为重,毅然受命南下抗击法军。

1854年,攻下田家镇后,朝廷赏赐他四千两白银,彭玉麟却一文不取,委托叔父悉数用于救济家乡穷苦百姓,并嘱咐他为家乡办学,“多造就国之栋梁”。他得知儿子用其中两千串铜钱修葺自家破败的老屋后,勃然大怒,去信严厉指责。彭玉麟最后辞官回乡时,按清朝规定,应得养廉金有2.5万余两,可他分文不取,全部上交国库充当军费。他将为官30年的官俸、养廉金、赏赐等加起来近百万两,几乎全部捐作军费。

彭玉麟打仗是以“不怕死”和顽强著称的,每次打仗他都冒着炮火冲锋在前,湘军水师上下因此形成了作战悍勇的风气。

晚清官场腐败,彭玉麟对此深恶痛绝。尽管曾国藩对彭玉麟有知遇之恩,但他曾三次弹劾其弟曾国荃。彭玉麟曾巡阅长江,路过安庆时,有百姓向他诉冤,李鸿章的侄子李秋升横行乡里,地方官不敢管,求告无门。彭玉麟掌握了足够证据后,断然下令将李秋升斩首。事后,彭玉麟主动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信说:“令侄坏公家声,想亦公所憾也,吾已为公处置讫矣。”李鸿章只得给他回信道谢。

早在1869年春,彭玉麟回到衡州,“作草楼三重,布衣青鞋,时住母墓,庐居三年不出”,他将屋子命名为“退省庵”。从那时起,他就想好了辞官归乡作一寒士。不过未能如愿。直到1885年中法战争军务结束,他又连续4次请求辞去兵部尚书职务,清廷仍不允,命其为长江巡阅使。

猜你喜欢

辞官水师清廷
清代福建内外洋考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品水师:品水要喝很多水 却从来不能水
朱寿昌辞官寻母故事叙考
“辞官”蜗居农舍,九载陪护房东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辞官”蜗居农家小院,九载陪护昔日房东大娘
海口与内河: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水文调查及影响
熔炉旁捡回提督印
辞官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