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布依族织锦工艺探析

2019-06-11郭桂豫

工业设计 2019年4期
关键词:布依族

郭桂豫

摘要:织锦工艺是布依族人民在漫长生活进程中的结晶,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县是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布依族民族特征与民族文化保持较为完好,织锦工艺传承有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间、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导致布依族织锦在现阶段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关岭布依族苗族县布依族织锦工艺的研究,为织锦工艺的发展与传承理清一个脉络。

关键词: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布依族;织锦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4-0108-02

Abstract:The brocade process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Buyi people's long life.The Guanling Buyi and Miao nationalities in Anshun City is one of the main settlements of the Buyi people.The ethnic characteristics and national culture of the Buyi nationality are relatively intact, and the brocade crafts are in order, bu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regions and ethnic group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which has led to some problems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uyi brocade at this stage.This paper studies the cloth brocade craft of the Buyi people in the Miao nationality of Guanling.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the brocade process to clear a context.

Key Words:Guanling Buyi and Miao Autonomous County;Buyi;Brocade craft

1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布依族概况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安顺市,东北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相邻,西南以北盘江为界,与晴隆县、兴仁县、贞丰县隔河相望,西北与六枝特区接壤,境内多高山大河。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居住着布依、苗、仡佬、黎等33个少数民族。全县总人36.6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多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3%,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18年境内布依族人口约10万人,占总人口的28%,是关岭的主要民族。关岭布依族大多数居住在高山或半坡地区,少部分住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沿岸。布依族人口在县境内各乡镇都有分布,而以断桥、坡贡、永宁、新浦、普利、八德、松德、沙营、岗乌等地较为集中。

布依族是贵州的十七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服饰的形成及社会文化功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布依族的纺织工艺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布依族先民在采集劳动中,剥取树皮纤维或麻、棉等适用于编织或纺织的材料,用陶或者石纺轮捻成细线织成布料,再用骨针缝制成衣服,成为早期服饰的雏形。

2关岭布依族织锦工艺的历史沿革

在《搜神记》和《后汉书》中就有关于贵州的布依族织锦的记载。根据不断发掘出土的织锦实物,发现贵州布依族织锦与中原楚地古代织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织造手法与图案色彩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现有的考古及研究资料能够映证两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贵州织锦工艺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之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古代中原和楚蜀等地织锦文化的影响。

关岭、镇宁、贞丰、紫云、望谟、册亨等县所处的北盘江一带是贵州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区域,民族文化特色鲜明,至今布依族女性还保留着穿着传统民族服饰的习惯与要求,历史上“花山”的说法与这一带有史以来生产棉花有关,布依族先民将采摘的野棉花进行人工栽培,于是有《种棉歌》等反映布依族先民生活的民歌,民歌的歌词大意为:“新挖花地在荒坡,清早上山把地割,三尺薅锄碎细土,手抓花种顺沟落;落在岭岗见风长,落在平地果在托,落在斜土结棉球,落在岩浪吊成索,高坡掏得五百担,平地掏得一千萝”。这些民间歌谣充分反映了布依族的纺织文化。

贵州布依族是精于纺织的民族,历史上就以精美的“仲家布”而文明,其中织锦工艺更是别具一格。布依织锦制作工艺的起源因无相关文献记载,已经無法得知其确切年代,但根据其传承考证,最少具有数百年的历史。布依古歌中唱到:远古时候“人人挂树叶,个个裹树皮”,进入农耕时代后,随着人类掌握种麻、种棉的技术,由此出现了抽纱、捻线、织布等织造工艺,伴随着织布工艺的成熟,人们不满足简单的功能需要,服饰的美化装饰成为追求的目标,织锦工艺应运而生,并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织造工艺,从织布到织锦经历了较长的历史阶段。

清代嘉庆年间《永宁州志》文献中有种植棉花的记载,已知当地的种棉历史约有一百多年时间,因而与布依族织锦工艺形成的历史吻合,从当地传承谱系看,大约相传5-6代,与这个时间也可相互印证。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等,布依族服饰在节日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每当节日到来,家家都制作新衣,到节日时就打扮一新,已示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感恩与向往。节日就成了民族服饰展示、交流的最好场所,成为节日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节日增添光彩、渲染气氛,期间展示布依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显示各自的制作技艺和审美创造。

3关岭布依族织锦工艺的现状

关岭布依族织锦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基本保持了原有形态,形成了地域性特色,在关岭的一些布依族聚居地织布、织锦传统工艺传承良好,布依族服饰特别是女性服饰在民族聚居地仍是最重要的生活用品,在日常生活和特定的时间段,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岭布依族织锦工艺主要分布在关岭县与镇宁县交接的红水河沿岸的布依族村寨中,其中以坡贡镇较为集中,居住在红水河畔的布依族,属于布依族群中的一个支系自称为“布越人”,其织锦工艺历史悠久,并一直传承至今,随着这支布依族的迁徙足迹,织锦工艺亦相应地传播到县境其他布依族的迁居地。坡贡镇位于关岭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东北面,距县城39公里,与镇宁县、六枝特区接壤,坡贡镇的水韵村辖8个自然村寨,布依族为主体民族,织锦工艺在这里保存较好,关索镇地处县境东北部,亦是布依族织锦工艺较集中之地。人口约6万人,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80.8%,关索镇的布依族织锦工艺主要集中在大桥村,该村约400余人均为布依族,织锦工艺在当地有较长历史。

关岭布依族织锦的传承从古至今以母女傳承的方式为主,在关岭的布依人家中,女孩到七、八岁时便开始向母亲学纺线、绣花,十三、四岁就开始上织机学习织布、织锦手艺,由于历史上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所以布依族织锦的传承较为完整,代代相传,织锦工艺基本保留了早期的原始形态。

随着近年来非遗保护的不断加强,民族民间手工艺品也方兴未艾,作为贵州布依族文化的优秀代表,布依族织锦也正在发生着变化。近年来布依族织锦工艺的手工艺品、旅游商品被不断研发出来,并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也为布依族织锦工艺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在新的历史时期,布依族织锦正受到社会各方面从未有过的关注和重视,对其工艺的保护力度正在加大,保护方法与传承手段也日趋多样,最近关岭就正在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对织锦技艺的传承有积极推动作用,还通过其他方式,创造提升布依族织锦在当代社会的运用价值和存在感,这些都可以为布依族织锦以及其他传统工艺提供生存与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关岭布依族织锦所使用的织机为民间木匠自制,与日常所见的织布机相似,除织锦机外,还有导线船、防线机、倒线机、镜子等工具复制制作,织锦所用的棉线以前以自己种植、纺织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则多为购买,如现在五色线也主要以购买为多。

布依族织锦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在织布机上数纱穿梭,编织心中的各种图案,往往费时很多。一尺宽的锦布,每天只能织三四寸,稍窄的每天也仅能织出数尺,所以布依族锦布的市场价值非常高。从种植棉花、采摘、弹花、防线、染线到织锦有一个繁杂的过程,整个织锦工艺流程大致有:防线、染线、上织机、排经线、挂经线、装棱、织锦等过程。织锦工艺较一般土布制作更为复杂精细,图案、色彩的形成需经过精密的计算才能完成既定要求。布依人在自制的织机上把经线固定好后,通常以黑色的棉线作为经线,每一根纬线都要据所织的图案数经穿纬、精挑细插。布依织锦的特殊工艺在于图案在织机上呈正面在下、背面向上的形态,因此在织锦时,每一张织机上都放置一面镜子,作检查图案用。反面织,正面看是关岭布依织锦的独特技艺之一。

锦布有宽有窄,织锦时根据使用需要而定。织锦主要用于布依族服饰的装饰,常在服饰的头帕、衣袖、围腰、飘带等处点缀装饰。按照民俗习惯,最宽的锦布用于去世老人的盖被,其次是背婴孩的背扇,最窄的是装订在衣裳边沿的“花带”。织锦图案丰富、色彩艳丽,是布依族最具特色的手工艺术。

5关岭布依族织锦的艺术特色

布依族织锦与织布工艺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除了采用色彩作纬线外,还可通过数经穿纬、精挑细插,纬线的色彩与穿过经线的长、短距离形成各种富有立体感的图案。

人们穿戴服饰,除了有防寒避暑的实用功能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服饰也成为了一个集团、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标识,使不用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相互辨认,所以,服饰从产生开始就包含有复杂的社会内涵和精神需求,并与民间信仰的关系密切,因此,布依族服饰运用织锦装饰的手法,是布依族先民宗教信仰、审美的体现。

关岭布依族织锦由于工艺以及制作工具的制约,主要以几何图案为主,通常以对称的形态组成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构图严谨、规整,具有程式化、规范化的特点,图案和色彩的构成大同小异,色彩艳丽,蓝、红、紫、绿是常用的颜色。图案纹样主要形象有人形、羊角、蝴蝶、鱼虾等,反映山川河流、谷物花卉、动物植物等自然物象,均是布依人日常生产生活中熟悉和喜爱的对象。织锦作为布依族该支系的主要工艺,与蜡染纹饰相互配合,形成整体效果,成为贵州少数民族至今中艺术特征鲜明的艺术手段,成为布依人喜闻乐见的生活用品和精神追求的载体。

织锦纹样的演变是一个图案逐渐抽象化的过程,表面看起来只是将具体的形象简化为纹饰,其实这种转化也是图腾崇拜观念逐渐增强的结果,抽象化纹样反映了人们崇拜意识的加强,抽象化的纹饰也能满足人的崇拜要求和当时巫术的需要,激起强烈的情感,由于崇拜物象过于真实会失去神秘感,因此只有当图案变得无法辨认时,它才不仅从外形上,更是从精神上具有强大的力量。

6结论

织锦纹饰的产生与演变,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和发展过程,关岭布依族支系较多,不同支系或多或少存在着文化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纹样特征,由于纹样多样给人的审美感受也不尽相同,各成特点。整体而言,布依族织锦呈现为质朴典雅、色彩柔和的审美特征。

本文系贵州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旅游文化特色产品成果转化示范应用与服务企业”(黔科合服企[2018](4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晓辉.关岭布依族服饰[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2]周国炎.贵阳市郊布依族语言使用现状及特征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

[3]索晓霞,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运行机制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0(03).

[4]井菲,郝云华,赵媛媛.西双版纳傣族织锦及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报业,2012(16).

[5]钱小萍.论经锦的形成、演变与发展[J].丝绸,2010(08).

猜你喜欢

布依族
贵阳贵安布依族服饰的保护与开发策略探析
认同、想象与记忆
——布依族古歌的民族想象和叙事认同
关于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论述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乡村振兴、社会变迁与民族文化——以淇江河畔布依族村寨为例
布依族古歌整理与研究简述
布依族武术与跆拳道的关联研究①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布依族验方“神阙散”的早期安全性评价研究
布依族经典古籍《布依嘱咐经》古文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