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研工作面临转型升级
2019-06-11刘占兰
刘占兰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教研工作是幼儿园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教师深入探究保育教育规律,不断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前教育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机构的改革,许多省市、区县学前教育教研机构和人员进行了合并和改组,教研力量有所削弱。近年来,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立德树人的新任务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教研工作的重点、内容和方式也必须随之转型升级。
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发展变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前教育的教研主要是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研究,以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关注教师教育实践行为的问题与改进,研课较多。教研的主要负责人和组织者是市区级以上教研员,通过省市、区县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以评代研、以赛促研”的规模大小不同的评课、赛课活动也成为常见的教研活动形式。
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特别是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以后,“上课”不再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环境成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师幼互动被视为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游戏成为幼儿的主要活动,重视幼儿生活的教育價值,关注教育的随机渗透;幼儿被认为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等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学习观和教育观的确立,对教研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研内容扩展了,教研的重心也变化了,对幼儿的观察与研究、对幼儿游戏和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研究等也成为教研的主要内容,教研员的研究工作既要研究教师的教,更要研究幼儿的学。
2006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在全国广泛开展“园本教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极大地推动了幼儿园层面的教研工作,幼儿园成为教研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体和主要力量,有一定规模的幼儿园纷纷设立教研室或安排专职兼职人员,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的问题导向的教研活动,以促进幼儿良好发展为目标,涵盖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和各种活动。由于园本教研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有效地助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园本教研探索的深入以及2012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让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让研究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等理念成为基本共识和实践策略。区县和幼儿园层面研究课题大幅度增多,在幼儿园层面,教研活动与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的科研活动进一步整合为教科研活动,也有很多幼儿园的教研室/组改为教科室/组,幼儿园的“教研”和“科研”基本上从此不再分家,教研、科研的内涵比较清楚地包含日常教研和课题研究的融合性活动。在省市和区县层面,很多地方学前教研室与教科所机构合并、工作整合,也有的地方将教研和培训机构合并、工作整合,凸显研训一体化。
学前教育教研工作体系的新要求
2014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指导。根据幼儿园数量和布局,划分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安排专职教研员,定期对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完善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城市优质幼儿园和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及时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2017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进一步要求“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力量,健全教研指导网络”。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要“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健全各级学前教育教研机构,充实教研队伍,落实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加强园本教研、区域教研,及时解决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充分发挥城镇优质幼儿园和农村乡镇中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薄弱园的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
综合分析当前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我们可以看到对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特别是体系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一是层层有人抓。健全教研体系和教研指导网络,健全教研机构,配备专业教研人员;健全省市、区县、乡镇、幼儿园等层面的教研体系,使教研工作层层落实。二是园园有人管。以区县教研为主要责任主体,教研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实行全覆盖的指导,使每个幼儿园都能找到具体负责的教研员。三是优质传帮带。城市优质园和农村乡镇中心园作为教研的重要力量,发挥辐射带头作用,通过科学保教示范、教研拉手互助、指导咨询服务等方式,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幼儿园发挥引领作用。四是薄弱重点扶。对薄弱园加强指导,特别是加强对农村村级幼儿园和基础薄弱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
未来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转型升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特别是学前教育近年来经过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基本普及之后,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成为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和改革教研工作的定位、内容与形式,以更好地适应新需要,应对新挑战。综合分析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教育实践需求,我们能够预知,学前教育教研工作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一,要全面提升教研员的专业水平,实现教研员的角色转换。新时代新任务、新定位,当前学前教育教研员已经被赋予更多更重要的任务。教研员自身角色必须从以往组织管理为主向专业指导为主转变,教研员必须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行家里手,能引领教师发展、指导幼儿园实践,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幼儿园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
第二,通过“抓两端,带中间”的方式,实现教研指导全覆盖。教研员要改变以往重点抓优质园、研究前沿问题的做法,通过划分责任区、认定责任园,实现对各级各类幼儿园教研指导全覆盖。特别是要在继续抓好优质幼儿园进行引领性教研活动的同时,重点抓好城乡基础薄弱的幼儿园教研工作,包括村办园、普惠性民办园,利用辖区内优质资源,通过依托教研活动的拉手互助、对口帮扶、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等多种形式,使每一所基础薄弱的幼儿园都能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使每一位在薄弱园从教的教师都能接受有质量的日常教研指导,快速提升这些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教师的专业水平。
第三,以促进幼儿良好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视改进教育实践。2014年教育部组织进行了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提出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应包括师德修养、幼儿研究与支持、幼儿保育与教育、学习与发展四个模块的内容,在幼儿研究与支持方面,特别提出要观察和理解幼儿行为,研究和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研究和掌握幼儿学习特点,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善于进行激励性评价等。这些要求也为学前教育的教研、科研和培训工作提供了关注的重点和内容参考。教研工作要从以往较多研究教学策略转向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并尊重幼儿的差异,支持幼儿多样化的学习与发展。
第四,将师德提升作为教研内容,实现师德与能力同步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一直是教研工作的核心任务和重点目标,但长期以来,重视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忽视教师师德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教研工作应该将新时代对幼儿园教师的师德要求自觉地渗透在日常教研指导工作中,特别是将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各项要求落实贯穿在教研活动中,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树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的角色定位和职业形象,做幼儿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