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伙伴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19-06-11雍建皖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3期
关键词:伙伴学习者交流

雍建皖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需要同伴之间的切磋,需要相互之间的启发,也需要在交流讨论中打开思路。

“伙伴学习”是以多个伙伴(可以是同学,老师,家长等)为团体,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亲手实践、自主探究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适合伙伴学习的活动。

以六年级《大树有多高》为例,围绕主题,老师特别安排了一个室外活动。要求是:选择一个有阳光的日子,和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共同完成下面的小实验。

小实验一:在阳光下,选三个同样高的实验对象(同样高的楼房、树、路灯……)量出这三个对象影子的长度,并比较这些对象的影长,你发现了什么?

这对父子拿出了四只羽毛球拍,爸爸扶着,儿子测量着,记录着,思考着,通过自己的试验得出了在同一时刻,相同高度的物体影子的长度是一样的。

小实验二:在阳光下,请同时测出你的爸爸,妈妈或者你的小伙伴(至少四人哦)的影长,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实际身高与影子长度的比值。比较每次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为了小姐姐的这个小实验,邻居小伙伴都被叫来帮忙,先测量各自的身高,再站在同一地点测量四个人的影长,然后算出各自身高与影长的比值,最后得出结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不同高度的物体的长度与影子长度的比值是相等的。

像这样的课例还有很多。从上述课例中,我们可以发现:

没有一个人的学习。学习,可以比喻为从既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每一个人都要同新的世界相遇,同新的他人相遇,同新的自我相遇;没有这样一个场域,一个人的学习是不成立的。

伙伴学习是儿童的学习。在儿童的世界里,一汪湖水,一堆瓦砾,都是那么好玩;一个问题,一个发现,都是那么好奇。这些就是那么客观地存在于孩子们的脑中,就是那么现实地存在于每一节课堂中。

伙伴学习是多元的学习。伙伴学习从“用功学习”转向“认知学习”,其转变有3个层次:由传统的“坐学”(死记硬背教科书内容)转向以活动(实践)为媒介的认知学习;由传统的“个人刻苦用功”转向“与他人对话交流”的共同学习;由“背诵、积累”式学习转向“发表、共享”式学习。

如何把碎片化的研究引向结构化,如何把伙伴学习转化为自觉的学习行为,从数学的学科性思考,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伙伴学习的基本元素

“从儿童出发”“顺应儿童学习”是“伙伴课堂”的出发点和研究主旋律,它的组织形式和学习伙伴间共同营造的课堂规则是伙伴学习的重要因素,对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1)组织形式的定位。可以是同质组合,也可以是异质组合,学习的伙伴既可以四人小组,也可同桌合作;既可师生共研,也可生生同学。

(2)课堂规则的建立。学习伙伴间共同营造的课堂规则是伙伴学习的重要因素,对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伙伴学习的课堂首先要帮助儿童成为“自主的学习者”,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其次,要帮助儿童发展“自律”的能力,让课堂规则建立在儿童主动学习、快乐发展之前。在儿童学会律己,学会倾听,学会分享的前提下,彼此才能成为有益的学习伙伴。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伙伴学习的核心因素。伙伴学习让教师不再只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高高在上,而是作为儿童学习的伙伴,站在他们背后,当他们需要时,提供指导;或是帮助儿童找到一些必要的素材和工具,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伙伴学习让“教”让位于“学”,着眼于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自主积极的学习者,向伙伴学习,与伙伴合作,同伙伴共进成为推动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

2.伙伴学习的主要环节

伙伴学习改变了原有以教为主线的“导入—讲授—练习—总结”四环节,构建了以学为主线的“预学——分享——互惠”三个层次。

伙伴预学不需面面俱到,要体现趣味、个性、实用。伙伴预学时间上既可安排在课前,也可安排在课上;形式上既有个人研究,也可以是伙伴研究;内容上既可单元的,也可是课时的;层次上既有基础的,也有拓展的。其目的就是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空;为教师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

伙伴分享环节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疑问与伙伴分享,在认知冲突中顺应学习,让每位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在这样的伙伴分享中,孩子们思维碰撞,各抒己见,逐渐完善自己的认知。

伙伴互惠环节鼓励表达,注重分享的质量,我们的分享要对别人有帮助,有启发,能引起别人的思考。其实这也是对学习的巩固和深化,随着对问题逐渐深入的探讨,小伙伴们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进步。

3.伙伴学习的教学设计

(1)制造问点,凸显伙伴学习的价值。伙伴学习改变一问一答式的教学,要求教师善于制造问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让合作交流成为学习的需要。例如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老师没有一连串的小问题步步引导学生,而是抛出一个大问题:“你觉得四分之三表示什么含义?能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孩子们小组交流,伙伴研究,展示了多种方式。生1:分一个物体,如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生2:分一个计量单位,如把一米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生3:分一个图形,如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生4:分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如全班学生平均分成4组,表示其中的3组。充分的讨论、交流、总结、归纳、提升,使得孩子们对分数的意义感受更加深刻,对单位“1”含义的建构更加完善。

(2)探究错点,发挥学习伙伴的自主能动性。人生自古谁无错?真正的探索学习不会一帆风顺,对学习中错点的探究,则会让“学”真的发生。把典型错点开发成教学的资源,是伙伴学习的重要途径。比如我班就有一批时尚的“错题拍客”,还有一批金牌小导师,他们每天进行错题整理,每周安排一次错题分享;我们鼓励学习伙伴之间兵教兵,在教会伙伴的过程中也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3)研究疑点,鼓励个性化学习。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思,疑是思維的火花。伙伴学习要求教师在疑点处充分放手,鼓励学生操作、交流、分享,提高认识。比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长乘宽乘高来计算?再比如为什么圆柱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这些都是值得学生们深入研究的疑点。伙伴探索交流时,老师尊重孩子的认知特点,将抽象思维转化成具体形象的操作,要求在动手操作中一层层将疑点解开。学生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闪烁,个性化思考在交流中升华,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处。

与合作学习相比,伙伴学习更突出学习者本身,更突出群体的智慧。伙伴研究的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有空间。伙伴学习是多人的,群体的,“人在现场”的学习。伙伴之间的关系也是融洽的,既可以静静的思考,也能够勇敢的表达。伙伴学习的组织形式更灵活更多样,更自由。伙伴学习的场域的创设更安全,更多元,更和谐。同时,伙伴学习更关注儿童本身,更有温度,更有人情。

(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

猜你喜欢

伙伴学习者交流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如此交流,太暖!
我的“好伙伴”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