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课堂的意象与具象

2019-06-11丁宏兵戴明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意象科学

丁宏兵 戴明

摘要:本文基于意象和具象的视角就生态课堂的构建作校本化解读。从意象的视角来看,生态课堂是艺术的;从具象的视角来看,生态课堂是科学的。

关键词:生态课堂 意象 具象 艺术 科学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致力于“关爱师生成长的生态教育的校本研究”,倡导践行“建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态家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所理解的生态教育就是要在生态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指导下,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来思考学校教育问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构建生态课堂是生态教育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下面笔者从意象和具象的视角就生态课堂的构建作校本化解读。

一、意象:生态课堂是艺术的

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的生态课堂滥觞于励才的家文化。励才是一个和谐的家园,励才师生追求“励家国志,成天下才”。从励才走出去的每一个孩子都会记得“励才就是我的家”。给励才的孩子烙上“励才印”的,是励才的生态教育,是富有励才特色的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的样子应该是《诗经》中鹿鸣原野的样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麋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这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学生在生态课堂上,也应该像一群在空旷的原野上撒欢的麋鹿,自由自在,与同伴共同享受成长的欢乐。

生态课堂的样子应该是唐诗中描写的百花竞放的样子。“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示弱,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生态课堂上固然需要“国色天香的牡丹”“冰清玉洁的荷花”“凌寒傲雪的梅花”这些名角儿,但教师更需要激发“杨花”“榆荚”这些默默无闻者的潜能,让他们都能不甘落后,散发出自己独特的芳香。

生态课堂的样子应该是宋词中描写的水波摇荡的样子。“风淡淡,水茫茫。动一片晴光。”生态课堂上教师的视野中应该有一片辽阔的“水”,教师应该善于掀起一阵风——这阵风不宜太弱,也不宜太强,让水面既微波荡漾又能倒映出晴朗的天空,让学生流连忘返。

生态课堂的样子应该是《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样子。林黛玉在教香菱学诗时强调自学,她先让香菱熟读王维的100首诗,并强调实践和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当香菱写出第一首诗时,林黛玉及时点拨:“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同时,帮助她找出不怎么成功的原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并积极引导她要敢于推陈出新:“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当香菱拿来第二首“升格诗”时,林黛玉虽然略有赞赏,但还是抓住时机,严格要求她再次升格:“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直至香菱最后创作出两人都比较满意的佳作来。林黛玉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和香菱的好学上进、以学为乐,应当是课堂上师生共同追求的境界。

二、具象:生态课堂是科学的

生态课堂基于理论引领,源于教育实践,它是有规律的。依据规律构建的生态课堂是有维度的,其呈现也是有明显特征的。规律、维度和特征共同指向生态课堂的科学性。

1.生态课堂的内涵底蕴。

通过学习、反思,我们基于校情、学情、师情提出校本意义的生态课堂的通识。

(1)生态课堂是生活课堂。对生活的关注是生态的本源意义。“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有力地诠释了生态课堂首先是生活课堂的价值认知。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到:“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让学习服务于生活,让生活融入学习。生活不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生活课堂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更要引领学生的未来生活,为学生的終身发展服务。

(2)生态课堂是生本课堂。生本课堂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课堂。其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生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实践,既要独立学习和整合学科知识,又要积极与其他同学协作交流。生本课堂要求教师不要轻易将答案告诉学生,而要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得出。

(3)生态课堂是生命课堂。首先,教学应是一种体现人的生命性的活动,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所以,教学过程要注重生成与创造,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应是对话的、和谐的关系。其次,生命课堂应是不断提升人的价值的课堂。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成就感。最后,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快乐的过程。师生在共同的活动交往中,心情应该是轻松愉快的。

(4)生态课堂是生成课堂。所谓生成是强调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中发生的事件为资源去组织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调整教学,以孩子头脑中的已有知识来组织教学。生成课堂追求课堂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培养的是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

生活、生本、生命、生成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相互融合、相互贯通,体现在课堂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2.生态课堂的三个维度。

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构建的生态课堂是一个多元的、多层的系统,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解读。

(1)学校层面。就学校而言,学校已经形成了校本“生态课堂”通识。

(2)学科层面。在校本“生态课堂”通识的引领下,我们探索出各学科生态课堂教育教学的“最大公约数”,这是生态课堂在学科层面的要义。各学科组经过广泛的学习、讨论和课堂实践,建构出体现校本特色的学科生态课堂的基本样式,探索出符合本学科教育教学的规律。当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以省特级教师孔德龙、肖维松领衔的数学学科“导学·导悟”的生态课堂模式;以省特级教师丁宏兵,市卓越教师章林、杨凤辉领衔的语文学科“读写共生”课堂模式;以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王荣领衔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育德”课堂模式。

(3)教师层面。生态课堂要彰显师生个性,各科任教师要不断探索自己课堂教学的特色及风格。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成为“自己的课程”的创造者。所谓“自己的课程”,是指教师在兼顾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进行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的个性化课程,它包括:就既定课程内容而言,教师要对教科书作出适当的“裁剪”,取舍多寡、增删与否,均要依据该班、该生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相宜的安排,切忌盲目照搬学科专家的方案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尤其要百般珍视“童心世界”的课程资源价值,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就课程的动态性建构而言,教师要以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诸如让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演讲、辩论、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全球事件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进入教学流程。

学校生态课堂的根基就在每一位教师的日常课堂中。同时,学校生态课堂的理念对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而言,是引领而不是限制。每位教师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不断丰富学校生态课堂的内涵。

3.生态课堂的呈现姿态。

作为学校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应该有自己的呈现样式。我们要用生态发展的思想、生命成长的视角来考察课堂,来实施教学,从学生、教师和课堂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着手,进行探索和研究。

生态课堂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特征:(1)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2)明晰的、适切的教学目标;(3)教育手段多样化、教学方法科学化、学法指导个性化;(4)适合学情、师情、校情的课堂教学容量、难度和速度;(5)具体课型(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讲评课、作文指导课等)有基本的模式;(6)创新作业编排、试题命制和多元评价体系;(7)学业辅导的个性化行动方案;(8)综合、社会实践课堂的特色活动展示。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生态课堂的建构亦是如此。只要我们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指南,立足校情、遵循规律、勇于探索、大胆尝试、且行且思,学校的生态课堂一定会越来越有魅力。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意象科学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