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转身
2019-06-11
12年前,當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正式入驻798艺术区时,这个由老工业厂房转型而来的艺术区也正在历经第二次蜕变。而作为世界最知名的,也是最大的艺术品收藏与展览机构之一,UCCA的入驻亦是798艺术区彼时蜕变最令人瞩目的事件之一。12年过去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798艺术区早已变为北京都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井然有序的区域规划和典型的现代主义包豪斯建筑风格,为驻扎其间的艺术机构赋予特殊气质。诚然,当代的北京,早就在以OMA(大都会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为代表的众多城市新地标中迈向了全新时代,而此时的UCCA也早已成为先锋意识的代表。所以OMA与UCCA的相遇和携手,可以解读为一次中国艺术与时代的对话。
UCCA之于798艺术区的街区环境,并不算那么“显眼”的存在。开设在庞大工业建筑立面上的出入口,混杂在熙攘街道里让人无从寻觅。“这并非是一次基于原有空间尺度上的扩建工程,此次设计的核心内容是为这个伟大的机构赋予一个更具时代感的立面,让它更具当代性和社会性,”OMA合伙人及该项目负责人Chris van Duijn说道,“798艺术区体量巨大,且每年迎接游客众多。我们希望这座曾经被‘隐藏着的UCCA可以与艺术区建立更好的连接和互动。”
如今,当你再次漫步在氛围浓厚的艺术街区内,你很难不被UCCA的全新立面所吸引。沿墙铺开的玻璃立面如同幕帘一般,不均匀褶皱则好似幕帘的随风波动。只一眼,你就可以辨别出这面玻璃幕墙与我们印象中玻璃幕墙的区别与独特之处。它介于透与不透之间,透明的视觉效果被不均匀褶皱弱化,似是想让你看,却又故弄玄虚地不让你看个明白,饶有兴味。“就好像是对面阳台上晾衣服的女人,她隐约露出的性感丰腴让人目光停留并好奇地想要看到更多,”Duijn开玩笑道,“这种玻璃材质让UCCA与整座艺术区的连贯视觉形成强烈对比,在‘严谨的建筑环境里凸显出那么一点儿‘不完美。”
随着底层空间被“打开”,更多的建筑内部活动也将被“揭露”。嵌入玻璃立面上的室外台阶连同室内的台阶部分形成一个开放的讲演汇报厅。室内室外在曲面玻璃墙的作用下形成平行空间,而透明的玻璃墙又削弱了内部活动对于街道景观的疏离感,增加了互动性。而作为进入主展区的过渡空间,这个巨型的阶梯也无疑增加了展览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原有的空间环境较为混乱,只能逐一拆除。但在拆除过程中,一些被钢筋加固过的混凝土柱子迅速吸引了设计师的注意。这种与建筑周身方格窗所类似的形态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建筑语言,且是该区域建筑所独有的一种符号。所以设计师将这种符号演变并运用到建筑内外,比如入口天花板上的矩形灯饰、户外的方形地砖等等……设计师将这些复杂的建筑语言糅杂在一起再进行拆分,让它们变得更加清晰和有逻辑,也更具美感和观赏性。“这就是老建筑改造的最大乐趣,你永远都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惊喜!”Duijn补充道,“重新整修后的入口空间收获了充足的自然光照,这一点与其他的展览空间也是不同的,这也是一种颠覆!”
此次重修工程并未对原有的主展区做过多干预,那些是UCCA的过去,是人们对于这个艺术机构记忆中的一部分。所以在这里,你会看到新与旧的衔接和对比,如同缓慢摊开一部中国当代艺术进化史。事实上,直到开幕当天,关于这次重修工程也并未完全落幕。随后不论是UCCA商店、咖啡厅、横跨三层的办公空间,还是户外景观,都将继续丰富UCCA与艺术、生活有关的各种体验。“这个项目从方案设计到今日揭幕仅用了大概半年的时间,这在其他国家几乎是不可能的!”Duijn感叹道。“我们都非常敬佩参与和支持这个项目的所有人员,尤其是UCCA,他们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和信心,让我们可以将项目高效推进,”项目负责人之一Inge Goudsmit补充道,“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数量在迅速增长。但大多数的艺术机构都没有比较全面和完整的规划,也没有非常确切的未来愿景。但UCCA不同,他们为自己规划了很好的未来,并且一直努力向着这样的未来发展,这也是为什么UCCA可以一直发展得很好。”
关于UCCA的历史还在记录和书写,关于它的未来也将会发生更多可能性,而关于此次重修也不该用“重生”来形容,因为事实上它从未退出过舞台,只是留下了一个扭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