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内新闻

2019-06-11

党的生活·青海 2019年3期
关键词:西宁市青海

全国游客数量增长最快西宁成为十大网红城市之一

从西宁市两会上获悉,2018年,西宁市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达到2460.7万人次、312.4亿元,增长15.1%和24.5%,成为全国游客数量增长最快的十大网红城市之一。2018年,西宁市加速推进海洋馆、熊猫馆、冰球馆等高端旅游项目建设,建成日月山等8条乡村旅游示范带,首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赛暨西宁美食节广受赞誉。西宁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进一步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城市环境,为西宁市旅游人数和收入的双重增长增添助力。

西宁:空气质量连续4年位居西北省会城市第一

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编制大气污染颗粒物源清单和限期达标规划,建成市区监管平台和100个智慧化建筑工地,淘汰县城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2月22日,从西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获悉,今年,西宁市将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八场标志性战役,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继续走在西北省会城市前列。2018年,是绿色发展筑本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一年。西宁市深刻认识“生态似水、发展如舟”,积极推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建设行动,展开了天水一色、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的生态画卷。全城绿化量质并举,三北、天保等重点工程造林3.99万公顷,提前两年完成南北山三期造林任务。园博园、西堡绿芯森林公园景观栽植135公顷、造林2200公顷。建设街头绿地39处,绿化道路27条,新增园林绿地85公顷。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命名,开放的北川湿地等4个公园游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大气质量显著改善,建立网格化大气环境监管体系,落实建筑工地文明施工“10个100%”,汽车尾气治理、冬季供暖清洁能源改造走在全国前列,空气质量连续4年位居西北省会城市第一。

我省两地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经过评审,我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和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榜上有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群众文化品牌项目,自1987年起开展评审命名和建设工作,命名周期为3年,根据评选要求,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地区,必须具有某一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民间文化艺术,并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特定区域。丹麻土族“花儿”是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随着我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丹麻“花儿”声名远扬;而发祥于同仁县境内隆务河流域的热贡艺术,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枝瑰丽奇葩,是中國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流派。

我省442件(套)精品文物集体亮相首都博物馆

青海是丝绸之路南线(青海道)的重要途经地,是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省份,历史文化遗迹丰富。2月底至6月底,我省集中组织13家文博单位,携442件(套)精品文物在首都博物馆集体亮相,向国内外观众展现“一带一路”中的青海。此项展览系列活动是“大美青海”品牌形象的一次对外展示,是今年我省对外宣传、文化旅游交流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青海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的重点献礼。为做好本次展览系列活动,我省成立了由省领导挂帅的工作推进小组,统筹推进展览工作。北京市文物局和首都博物馆的领导和专家多次赴青协商沟通展览筹备事宜和展览主题、展览大纲、文物挑选等前期工作。目前,参展文物已全部安全运抵首都,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文物布展、讲解员培训和展厅调试等工作。

我省向西藏供气超1.15亿立方米

青海油田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确保本省及西藏地区居民气量充足、温度不降。据统计,从2011年10月至今,青海油田已累计向西藏地区稳定供气超1.15亿立方米。由于青藏高原的阻隔,加之区内目前不产天然气,迄今为止,西藏是全国唯一尚未覆盖天然气管网的省区。为改善藏区民众的燃料结构,支持西藏经济发展,2010年3月,青海油田以涩北气田为气源地,启动“气化西藏”工程,担负起了气化青海、西藏两省区能源供给的重任。2011年10月,拉萨天然气站建成投产,青海油田每年可向拉萨市区供气3000万立方米,开启了西藏使用天然气的先河。为确保春节期间的保供能力,青海油田启动天然气保供应急预案,实施满负荷生产,使天然气日产达1900万立方米,创历史同期稳产周期最长纪录。首次实施了冬季连续建产的举措,重点对1000余口气井逐一进行了生产能力摸底,安全隐患排查,将冬季井口冻堵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计划将格尔木天然气液化厂进行扩能,着力解决西藏地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用气需求。2011年10月至今,青海油田已累计向西藏地区稳定供气超1.15亿立方米。

“青电入豫”工程青海段首基铁塔开始浇筑

2月20日12时许,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森多镇日芒村的N046号塔基开挖现场,随着强制式搅拌机的轰鸣作响,一方方高标号混凝土喷涌而出,注入早已掏挖好的基坑中。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起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南换流站,止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驻马店换流站,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4省,线路全长1578.5公里。是国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程,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工程。目前,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青海段基坑开挖及基础浇筑工作已全面展开,计划于今年7月开始组立铁塔,10月开始架线施工及附件安装,2019年底青海段线路全线贯通。

我省河湖长制形成“六全”新格局

2月18日,从省水利厅获悉,自2017年我省启动实施河湖长工作以来,在树牢“生态优先”理念下,全省着眼“见行动、见成效”高位推进,初步形成了组织体系全覆盖、管理保护全域化、履职尽责全周期、问题整改全方位、社会力量全动员、监督考核全过程的工作新格局,河湖长制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效。两年来,全省提前一年完成中央确定的目标,健全了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河长湖长、分管负责同志任责任河长湖长,覆盖全部水域的省、市(州)、县(市、区)、乡(镇)、村五级河长湖长组织体系,涵盖了全省3518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42个水域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以及781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79个水域面积1平方公里以下湖泊。据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稳中向好。长江、澜沧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Ⅰ类;黄河干流、黑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湟水流域出境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100%,Ⅲ类水质比例达50%,全省5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优良率100%。

我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安排部署

2月21日,从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省将全面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重点抓好院校布局结构优化、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开启全省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今年,我省将印发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六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实施义務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切实从抓配套抓建设的思路转到抓内涵抓质量的发展思路上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通过六年时间的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大踏步前进,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和需求。突出加强自身建设抓规范,制定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从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进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美丽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6个方面入手,切实解决课时课程开不齐开不足、优质资源紧缺、教育教学水平不高、学校管理水平不高、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不足等突出问题。同时,今年我省将强化结构调整提质量。在优化布局结构上,要全力以赴做好筹划新建一所科技类本科大学的前期工作,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合理布局。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上,围绕教育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建设1个世界一流学科、4个国内一流学科和5个省内一流学科,推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完善专业预警退出机制,着力加强本科高校理工类等应用型专业建设。

猜你喜欢

西宁市青海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青海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青海:熊猫戏初雪
大美青海
“丹青献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美术展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西宁市加快科技兴农应着重落实四项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