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审计理念与方法创新

2019-06-11曲京山杨智彦陈璋楠

财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审计方法大数据创新

曲京山 杨智彦 陈璋楠

摘 要:目前,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伴随其成长对全球的经济活动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代表着技术的变革,也意味着使审计的范围、时效性等方面将得到良好的改进。本文主要以“大数据”为背景,从四个方面简述了新环境下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审计理念的创新与方法的创新,以期在新环境下审计工作能够与时俱进,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创新

大数据也称巨量数据集合,指常规软件工具不能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对信息进行捕捉和处理的数据集合。若想具有更强的洞察发现力、决策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则需要更新的处理模式。是一种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近几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涌现出了许多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且其种类和规模正在快速扩大,世界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一环境下,原本不易收集的数据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不仅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也提高了一国的综合实力,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的审计方法,逐渐暴露出过程烦琐繁缛、效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审计理念、审计模式和审计技术、方法必须不断进行更新换代,才能达到当前大数据审计的需求。

一、大数据审计

2015年,“互联网 + ”这个概念由李克强总理首先提出,同年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文件。一方面,从数据特征来看,大数据审计涉及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文档、视频、音频和图像等)两类。另一方面,从技术特征来看,对被审计单位数据进行采集、分配和整理、分析挖掘和可视化等一系列具体技术与方法,挖掘和展现了审计大数据的价值。最后,从应用特征来看,揭露重大审计问题,实现审计全覆盖才是审计大数据的现实目标。为此,《“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重点提出要对审计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进行创新,要鼎力推行“总体剖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数字化的审计方式,对现代审计的综合模式进行重点推广,审计大数据的应用特色也体现在其中。

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察,然后对其结果表达出不同的审计意见,来帮助外界的信息预期使用者判断该单位的财务信息是否值得信赖,这一过程称为审计。审计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负担着监督管理职责,也是一个外在的免疫系统。在社会愈发经济化、信息化的当今,社会的积极发展也依靠着审计的引导带领。

在大数据背景下,审计需要转变以往的理念、模式和方法,它应该和新时代的信息化环境相融合。大数据背景下,多样化支付手段的兴起,线上线下业务一体化等都代表着互联网对各种行业的长远影响。大数据背景下,丰富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使得新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外延不断扩大,传统的审计理念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大数据的新目标,亟需变革。大数据下下的审计变革需要着眼于大数据与审计特点的融合,将先进的信息科技思维与技术嵌入审计理念与方法之中,从而推动审计的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审计人员的工作将愈发依赖于大数据。大数据技术将会提高审计工作的

高效性便捷性,并为其带来各方面的革新,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经之路。

二、大数据背景下审计理念的创新

(1)审计内容的创新

通常来讲,审计机关出示的审计意见多是以被审单位的内部财务报告是不是有重大错报的一种意见表示,也是对最终的财务结果的一种观点表达。在传统审计方法中,有限的数据量导致了被审单位的审计内容更加重视财务结果,财务绩效指标只是对其的一项补充。所以在传统审计中,绩效指标的存在更多的是向财务结果服务。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内容的丰富性和服务水平的严谨性构成了现代审计的新特征。在大数据背景下,报告的首要使用者不仅包括企业所有者,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也涵盖了内部管理者,而后者也不再仅是单纯的配合审计工作。对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以及各种财务绩效指标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了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经营绩效评价,提升了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审计服务水平。所以大数据背景下,审计机关不能只关注外部利益相关者,审计内容应由传统的财务结果逐渐转向财务绩效。

(2)审计模式的创新

长期以来,审查判断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是否可靠作为审计活动的事后监督作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审计业务也伴随着一定的事中监督,但却忽视了事前防范的重要作用。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经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控制,从风险评估角度出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重大的漏报错报发表意见。此时,审计的主线仍是以风险最小化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行使监督职能,被动的进行事前预防。

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处理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审计人员也因掌握了更全面的信息,而将事后监督的职能向前延伸,使审计工作由传统的监督职能向新的预防+监督双职能理念的转变。预防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将企业内外部信息作为基础,不仅仅局限在可能招致重大错报的事项上,而是預防被审计单位的各个经营环节的预期风险。二是预防审计人员或许面临的潜在的审计风险,避免因审计人员判断失误,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进而对会计师事务所造成不良影响。

三、大数据背景下审计方法创新

(1)数据平台创建

互联网+背景下,审计工作开展的核心基础不难理解为数据信息,数据平台的创建也使高效的获取数据不再是一种想象,这构成了方法创新的前提条件。在传统条件下,审计人员凭借翻阅账本来发现问题的线索,但这往往使查出的问题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查透彻,这是为何?原因在于,在传统条件下,审计人员并不能获取充分的数据,有限的数据造成了审计结果的局限性。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平台的创建就尤为重要,这一平台能将审计人员在数据收集上所消耗的精力有效缩小,并且在同时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审计效率和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得到了提升,再者,经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样本数量对审计范围的限制也将避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抽样风险。数据平台创建如图一所示。

(2)电子化审计

电子化审计是指通过计算机进行完整的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的无纸化。目前,通过审计软件系统进行审计业务得到了广泛普及,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然而,审计人员翻阅凭证获取证据,再用电脑进行呈现,只是实现了载体的电子化,其业务流程仍属于传统的审计模式。对这种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旧审计模式,应积极通过“互联网数据 + 电子工具”将该模式颠倒为“线上为主”,真正实现无纸化,将审计效率的到实质性的提升。作为电子化审计的基础,构建数据平台使网络取证成为可能,由此可见,互联网+对审计数据取证的创新起到了推进作用。

(3)持续审计

持续性审计是基于电子化审计的一个创新,传统方式下,审计结果和经济活动的时差问题一直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审计方式就需要向“持续审计”迈进。从企业内部角度看,“持续审计”这种在线审计方法,能随时检查被审单位的财务系统与数据,是将集中的审计分散为对企业日常经营的跟踪,实现的是对企业的日常动态的监控,在这一持续性过程中预防和规避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四、结束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审计程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审计工作迎来了一些列新的变革。但是目前,不论在审计理论、制度、技术,还是人才培养上,我国的大数据审计都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对此,创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方法,搭建数据平台,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实现持续审计,保障审计方法与时俱进,是每一位审计人员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8)23-28

[2]张若男.大数据时代开展信息化审计的几点思考[N].中国审计报.2014-1-17.

[3]罗健,刘丰.构建基于大数据理念的金融审计模式[N]中国审计报.2015-1-28.

作者简介:杨智彦(1994——) 女,汉族,籍贯:河北石家庄,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审计方法大数据创新
通讯企业财税风险及审计方法刍议
审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方法的运用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