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2019-06-11李怀攀
李怀攀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发、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渝东南民族地区进行调查,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渝东南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及决策参考。渝东南地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大娄山和武陵山两大山系交汇的盆缘山地,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是重庆市唯一集中连片,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开展基础好,目前该地区有全国少数民族训练基地一个,重庆市少数民族训练基地3个,这些基地的建立为该地区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力量源泉。
关键词:渝东南地区 民族体育 趋势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53;G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a)-0178-02
1 少数民族体育的界定
世界上任何一种盛行的体育项目都是缘于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或者是某个地域的社会生活环境,同时也随着各地区、民族的文化交流一与融合,通过国际间的体育交流和文化传播,使得这些体育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地域性的发展,逐渐演变为国际性体育竞技项目[1]。
2 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布
秀山的花灯;武隆的独竹漂、龙舟;黔江区的民族健身操、土家族摆手舞;彭水的射弩;石柱县的竹灵球、天地球、高脚竞速;重庆旅游职业学院的陀螺、木球、蹴球等民族体育项目。
3 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取得的成绩
重庆市代表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民族运动会中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代表重庆市获得陀螺项目金牌一枚、银牌一枚,铜牌两枚;酉阳的蹴球项目获得金牌一枚、银牌一枚、铜牌两枚;彭水的射弩项目获得金牌一枚、银牌4枚、铜牌5枚;石柱县的竹灵球表演项目获得金牌一枚;秀山的花灯表演项目获得金牌一枚;这些项目在参加国家民委举办的民体杯、全国邀请赛等比赛获得中20余枚金牌,银牌、铜牌若干,这些都为重庆市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现状
4.1 项目分布不均
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分布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每个区县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不一致,其他地区很少开展,自己搞自己的项目,彼此之间很少交流。渝东南民族传统体育群众基础薄弱,各地区项目单一,虽然参加全国民运会、邀请赛等比赛成绩斐然,但是没有更好地挖掘民族体育事业的内涵和灵魂,没有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4.2 现代文明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正在迅速地改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前少数民族人民喜闻乐见、娱乐身心的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取而代之的是电视、网络、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户外运动和体育旅游等娱乐活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使得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群体数量大量的流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土壤也逐渐瓦解[2]。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只有在大型活动和比赛中才能看到,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少。比赛不是目的,更好的推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交流、民族团结、强身健体才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真谛。
4.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旅游景区、民族村寨没有融合一体
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只是在训练基本、个别中学和高校中开展,没有为旅游业、民族村寨的发展提供新的元素,同样,旅游景区和民族村寨的发展缺少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它也就在市场竞争中逐渐丧失优势,因为天下旅游景区大同小异。青山绿水当然也是其开发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很多旅游景区的共性,你有我也有,你没有的我还有,才能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此观光,领略大然风光的同时,回味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
4.4 政策支持较少
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政策较少,这也使得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在发展和推广的过程中阻碍较大。没有政策的支持,地方领导支持较少,因为他们不懂,只注重大力发展旅游业,来提高GDP,没有意识到发展旅游业的灵魂所在,并不是说编基本相关的书籍和举办一些晚会就能塑造景区的灵魂。
4.5 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国内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人数较少,渝东南民族地区更是缺乏。渝东南地区从事这一行业的都是各个项目的教练员,而且都还是兼职,不是全职教练,是各个单位的职工为了参加全国民运会指定的教练员,而其他从事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人员几乎没有。
5 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
5.1 加快少数民族体育項目推广
渝东南各个区县要引进不同的民族体育项目,扩大其民族体育产业,在各个高校、中小学开展民族体育项目,培养优秀人才,修建民族体育场地。每年举办渝东南地区自己的民族赛事,区县之间的比赛,甚至村村之间的民族体育交流比赛,加强大家的交流与技术的学习,也能形成独有的民族特色,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事业。
5.2 深度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记载渝东南地区各个民族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同时也能突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文明、西方新型体育运动项目,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外部压力我们更应该深度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和内涵,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5.3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景区、村寨的深度融合
旅游景区、民族村寨引进适合当地民族风情、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在旅游旺季、法定节假日,以及重大活动中,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例如,引进秀山花灯、黔江民族精神操、石柱竹灵球、武隆独竹漂、彭水射弩、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陀螺、木球、蹴球、摆手舞等具有很强表演性的项目,这些项目都源于生活,是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和演化过来的,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和观赏性,定能带动渝东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5.4 政府加强指导
政府及相应部门应针对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发展现状、旅游业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指导,推进民族体育运动向各个旅游景区、民族村寨、高校、中小学发展进程。
5.5 专业人才培养
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重大战略,必须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旅游人员培训,加强教练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教练员待遇。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办学,采用订单培养的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为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庞辉.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2] 薛贝贝,庞海帆,马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探究[J].武术研究,2018,3(6):114-116.
[3] 仝兆静.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场地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5.
[4]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5] 韦晓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6] 李志清,虞重干.专题研究与田野调查——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途径[J].体育科研,2004(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