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
2019-06-11时珠平
时珠平
编者按:
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的生命感和价值感,诱发和培养人的创造力,而不是只传授已有的知识。一堂成功的习作课,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能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让儿童能够用准确的文字把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享受表达的乐趣。如何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如何展开有效的习作指导?
2018年12月,在第三届“作文课怎么教——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中,来自全省各地的6位一线教师登台亮相,带来了六节习作教学优质课,并陈述了自己的习作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他们的课堂与名师名家的课堂相映成辉,是理念与实践的完美融合。为了将他们的声音更为广博地传递出去,本刊特开辟阵地,倾情呈现这些优质课的课例,并配以名师点评,以期引发更广大的一线教师的共鸣和思考。
【教材简析】
《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5》的内容。这次写作的材料由四幅表情图和一段文字说明两部分组成。要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而且要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来,那就得写那些让自己印象极为深刻的事,从自己的生活真实中找材料。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唤醒儿童的这种生活经历,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让儿童能够用准确的文字把自己的生活具体、明白地表达出来。
【学情分析】
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是在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龙锦小学举行的,是江苏省第三届作文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中的优质课展示之一。由于需要异地借班上课,上课时才能见到学生,那么该如何把握学情?于是,我设计了一份《问学单》,列了以下三个问题:1.暑假到现在我读过什么书?2.看到表情图,我最先想起了什么事?3.如果让我把这件事写下来,我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通过这三个问题,我了解到以下几点情况:1.最近班上有90%以上的人在读《身边的科学》和《森林报·秋》这两本书;2.对于“喜怒哀乐”这四种表情,全班42名学生中有39名学生想起的是“喜”事、“乐”事。其中比较多的话题是“学骑车”“考试受表扬”“与家人旅游”“助人为乐”“抓(戏)蟹”;想起发“怒”生气的事的有3 名同学,话题是“自己受了委屈”“宠物遭暗算”;想起痛苦经历的只有一人,话题是“朋友离别”。3.对于写好这件事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写具体”。
通过以上分析,对该班学生的阅读与生活、习作的选材与困惑,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也便于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从阅读与习作的整体性、生活与习作的连续性着手,帮助孩子们找到“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观察“喜怒哀乐”四幅表情图,唤醒对往事的回忆,产生表达的欲望。
2.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注意把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将自己成长中的难忘故事说清楚、写具体。
【设计思路】
1.关注个体特征,激活生活记忆。
新课标指出,“作文就是学生能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习作就是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回归本质的话还是生活,还是“我口抒我心,我手写我口”。习作实际是对自己生活的感受和记忆。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唯一性,他们的生活、兴趣和爱好都是不同的,对于生活的记忆和感受、表达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诉求,帮助他们尽可能全面而细致地把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出来、写清楚。
2.关注共性问题,唤醒读写记忆。
三至六年级的作文被称为“习作”,正是强调了小学作文练习的性质,它是不同于文学家的创作的。阅读与写作互为目标与手段,阅读指向了写作,同时阅读又是习作得以产生的情境。学生在习作时,最大的困惑是“怎么把事情写具体”, 授课班级有半数以上的人有这样的困惑。既然阅读与写作有交融性,那么能否唤醒学生的阅读记忆,引导学生发现在阅读过程中忽视的写作知识和表达技巧,并将这种阅读知识与技巧迁移到写作中去,帮助学生将已有的阅读知识与技能在写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巩固与提升,促进学生建立将事件写具体的“模型”?这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3.关注成功体验,引发表达愿望。
将习作写具体,另一个方法是把细节写清楚。这往往也是习作的重点和亮点。引导学生再次追忆,回想那些令自己感动的细节,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些细节也许只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也许只是一个熟悉的动作,也许是一个默默的背影,也许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生,引导学生将这种细节之处表达出来,并让他們惊奇于细节描写的妙处。因此,在课堂上我要引导学生将这些镜头放慢一点,再慢一点,细细回味,慢慢品味,聚焦,定格,放慢,拉长。当学生写完后,能在内心产生小小的得意感,就能进一步引发他们写作表达的意愿了。
【教学准备】
《问学单》、PPT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聊聊读书
课前交流:“猜猜看”游戏(规则:教师猜,学生判断对错。猜对学生微笑的表情,猜错学生故意做出生气的表情。)
师边猜边采访。如:我猜班上多数人正在读《身边的科学》《森林报·秋》这两本书,你们笑了!
随机采访话题一:大家都在微笑,但每人微笑的表情后面的心情未必相同,你的内心是什么心情?微笑还有可能表示你的什么心情?
随机采访话题二:《森林报·秋》这本书读完的请举手。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什么让自己难忘的事?读完了有怎样的思考?
【设计意图】
通过课前交流,拉近师生关系,多个角度渗透本课的教学的目标。例如,采访话题一帮助学生对“表情”背后的“心情”进行多层把握;采访话题二则通过对于读书过程的回忆,渗透将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具体的方法。
二、看一看,忆忆往事
师: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同的表情,往往对应着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故事。今天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些表情背后的故事。好不好?现在请你任选其中一个表情,用一句话说说你看到这个表情后最先想起来的事。好吗?
出示:我曾因为 _________ 而__________。
小结:
师:生活就是这样,充满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你们说的只是其中一种滋味。
【设计意图】
从儿童生活出发,从自由表达出发,从表情图入手,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与表情图相关联的事情。因为图中展示的是喜、怒、哀、乐几种表情,这样的表情图就是孩子现实生活的折射。因为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就有话可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再现生活,提取素材。
三、读一读,议议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把自己最先回想起来的、
最想说的事与大家做了简单分享。那么你们说的每一件事是不是都适应这一次习作的要求呢?让我们再来看看《习作五》中的“文字说明”,谁来给我们读一下要求?请其他同学认真听。
出示:一件事 写具体 情感真 题自拟
小结:
师:当我们将配图和文字结合起来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习作的要求。
四、比一比,选选素材
出示:《问学单》统计结果——
表情 喜、乐:学骑车(15人)、考试受表扬(10人)、与家人旅游(8人)、助人为乐(7人 )、抓(戏)蟹(5人)、秋游、学做饭、过生日、看电影、爸爸回来了、做手工、学滑板、重归于好……
表情 怒:自己受委屈(2 人)、宠物遭暗算(1 人)
表情 哀:与友别离(1 人)
小结:
师:根据这些要求,我们来看看同学们《问学单》上初选的素材,除了“2019年春节”不是亲身经历过的事外,其他大部分素材都可以写。尽管有些材料选的人特别多,但这些材料都是你们自己经历过的生活,所以我觉得都可以写。因为习作不是从表情开始的,而是从生活开始的。
【设计意图】
有时候,学生难以写具体,原因是选择了一个缺乏思考、感悟的素材。这种情况下,应该帮学生多在“写什么”上进行开凿和挖掘,少在“怎么写”上做限制和束缚。教师应多激发学生的内需和潜能,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多在帮助学生唤醒生活情境上下工夫,让学生快速捕捉到容易写、有话写的素材,进而帮助他们打开思维,拓展言路,顺畅表达。
五、讲一讲,用用技巧
1.同伴互助找方法
师:可是老师也发现,同学们对写好这些材料,也有一些困惑。请看屏幕,很多同学都有共同的困惑,那是什么困惑?
出示:《问学单》统计结果——
困难:“作文的字数总是不足”(2人)
“不知道怎么把事情写具体”(17人)
师:对此,其他同学有什么办法吗?
生1:可以用一些描写方法。
生2:可以把事情的经过写慢一点儿。
师:对的,作家龙应台写过一本书,叫《孩子,你慢慢来》。书名我觉得可以给我们一点儿启发,写作文,我们也要慢慢来写。哪里需要我们慢一点儿写呢?
生交流。
师相机板书:过程、细节
2.教师引导看技巧
出示:秋天,鸟儿飞走了。
引导思考:平时我们是怎么写这件事的呢?
出示:《森林报·秋》中的两个片段——
片段1:候鸟起身
无处觅食的时候到了,忍饥挨饿的时候到了。(起因)
每一个白天,每一个黑夜,都有一批长着翅膀的旅友整装待发。它们从容不迫,慢慢悠悠地飞行,途中还不时地逗留良久,全然不是春天那副归心似箭的模样。看来它们十万个不情愿离开家乡。(经过)
鸟群中的大部分直接飞往南方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地中海,甚至飞到美国。数千公里的路程从它们的翅膀下闪过。(结果)
片段2:离别之曲
越来的临越多的叶弃枝头而去,白桦树上的叶子所剩无几了。(起因)
雌椋鸟钻进巢里,煞有介事地忙碌起来。雄掠鸟停靠在枝头,不时地向四处张望,又像是在怡然自得他哼唱,雌椋鸟就从巢里飞了出来,朝鸟群赶去。雄鸟也紧随其后,是时候了,是时候了!不在今天就在明天,它们将要远行。它们是来跟故居道別的,夏天时它们曾在这里孵化了几只小鸟。(经过)
它们不会忘记自己的小屋,来年春天还要在此居住。(结果)
引导思考:作家维·比安基是怎样将这句话写具体的?
生交流。
小结:
师: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就是要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将细节写到位就是要写清楚人物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
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写作技巧及表达方式的范例,促进学习者规范写作方式。结合课内阅读进行扩展和模仿写作,能帮助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通过课外阅读渗透写作技巧,帮学生了解平时熟悉的文字中其实都隐藏着很多的写作技巧;使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3.巧用方法说具体
师:“学骑车”这件事选的人多,说明不够新颖;但从另一方面说,正因为选的人多,恰恰说明这个材料很典型。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学骑车》。
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适时评议与追问:这个故事有哪些地方说得特别好?还有什么地方没有说清楚?大家觉得哪个部分应该写具体?对于这个细节,你们还有想知道什么?可以问问他。
4.巧用方法说灵动
出示:《问学单》上的学生问题——
怎样让文字有灵气?(沈嘉怡)
师:文字有灵气,是因为人有灵气,人的灵气不仅是你的眼睛看到了什么,耳朵听到了什么,更是内心敏感得来的。
小结:
师:只有把事情的细节说清楚,写具体,才能让人在脑子里形成鲜活的画面。
【设计意图】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镜头放慢一点,再慢一点,聚焦、定格、放慢、拉长。这些小细节在仔细的描述中将变得灵动、闪光。要耐心引导学生再次追忆,回想那些令自己感动的细节,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告诉他们:只要说清楚了,就能给人更鲜活的场景和感受。
六、评一评,找找亮点
生自评、互评。
师相机点评。
附表:
【设计意图】
作文的指导和讲评要多赏识,多鼓励。好作文都是夸出来的。对待学生的习作,教师要有足够的宽容,要从儿童的视角去看待,注意呵护童心童趣,引导他们自我评判、自我肯定、互相肯定,认识到自己的习作也是有价值的;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从选材、语言、描写方法,带领学生一路寻找,一路欣赏。这也是对童心和写作兴趣的最大呵护。
【教后反思】
这节习作指导课,看起来是从一些表情图开始的,但其实是从学生的阅读和生活开始的。我能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语言表达中看出来,通过这节课的指导,他们应该会形成以下三点认识:
1.“我熟悉的文字原来都藏着写作的秘密”
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笔将生活写清楚。在教学中,我就努力引导学生认识、欣赏他们近期阅读过的文字,让他们明白:原来自己熟悉的文字中,往往都藏着写作的秘密。在本次习作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理解把一件事写具体的方法,我特意举了一个简单事例,即:“秋天来了,鸟儿飞走了”。这是很多学生在描写“秋天”时喜欢用的句子。那怎样将它写具体呢?学生习作中,通常写的是鸟儿一张开翅膀,就飞走了。而我特意从全班同学近期都在阅读的一本书《森林报·秋》中选择了《候鸟起身》和《离别之曲》这两篇短文,通过示例、对比,学生很快便找到将事件写具体的第一个方法,即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阅读本身,不仅是为了积累语言,有时还能为学生搭建起写作的支架,尤其是小学练习写作文时,这种建构支架的过程对于练习写清楚一件事很重要。这是基本方法的积累,而不拘泥于单篇的指导。
2.“我以往的生活原来可以这样记录下来”
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倾吐、积累的过程。所以,这节课,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自由的表达出发,从有趣的表情图入手,让学生去回忆自己生活中那些喜怒哀乐的事情。因为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说起来就有话可说。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敞开了心扉,吐露了真情,感受到了写作的自由。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往事都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化了,但令人感动的细节却总是难以忘怀的,而这恰恰是本次习作的重点、亮点。于是,我引导学生再次追忆、回想那些令自己感动的生活细节,并学着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能用自己的笔把自己的情绪记录下来、写出来。
3.“我写过的文字也可以产生美妙的变化”
在习作展示时,我先采取了当场让学生自评自改,然后让其他学生评价建议的方式,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评价自主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可能会忽略教师的评价的问题。对于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的同学,本次习作就可视为合格了;对于把细节描写得淋漓尽致的同学,自然是优秀的习作了。本次习作的目标其实早已经明确——“一件事,写具体,情感真,题自拟”,学生以此目标动笔作文尚可,但作为学生评价的标示,还是要建立一个更为具体的标准,所以我又设计了一个评价表格,让学生从“一件事情”“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字迹工整”“描写方法”“真情实感”“题目自拟”这七个方面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加星。随着标准的细化,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读文、修改,既教给了他们作文评改的方法,又聚焦了“寫具体”的要求。学生加星时,发现原来自己没做到的,修改后也可以加星,更重要的是,他们亲眼看到自己的作文已经发生了奇妙的美化。这种习作的过程中在他们的内心所产生的小小的得意与满足感,事实上比起加的“星”更要重要得多。
尽管我欣慰地看到,学生的认识上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同时我也觉察自己的这节习作指导课还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当学生知道将一件事写具体的方法,是关注事情的过程和细节后,我没有能更充分地引导学生去把事情的“动情点”写清楚。本次习作从“表情”说起,其实是从“心情”开始的,所有的生活事件最终是激发人情绪变化的原因。所以,我还应给予学生对于写好事件的“动情点”更加具体的指引,比如怎样将心理变化写清楚:想什么——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如果引导充分了,那么就不但能帮助学生把事情写具体、写清楚,还能让他们懂得如何能把作文写得更为真切、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