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绘本遇上戏剧
2019-06-11黄道馨
黄道馨
大班戏剧表达活动《寻找怪兽“漏”》取材于中国原创绘本《漏》,此绘本编自中国民间故事《漏》,故事内容诙谐生动,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角色的对话重复而稍有改变,语言比较儿童化和生活化,其中的一些象声词,如:骨碌骨碌、悉悉索索、沙沙等能吸引幼儿的眼球。在故事的开端讲述的是农家夫妇养了一头大胖驴,小偷和老虎起了歹心,一个想卖钱一个想吃肉,于是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他们同时偷偷地到达了农家,听到农家人说:“啥都不怕,最怕就是漏了。”做贼心虚的一人一虎把对方当成了漏,纷纷吓破了胆,逃窜、撞晕,而好玩的故事结局是:最后揭晓漏原来是,农家夫妻怕漏雨。
《寻找怪兽“漏”》是继绘本导入活动的一系列阶段性的幼儿戏剧表达活动,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在假想的寻找怪兽“漏”的情景中,以角色或非角色的身份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和想法,从模仿、造型、控制、情感四维度展开。通过以下的活动环节,幼儿逐步积累了一些戏剧表达经验。
一、暖身游戏:模仿小偷和老虎进入农家
为了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老虎和小偷的角色,体会角色的忐忑不安心理变化,通过暖身游戏,幼儿用动作表现老虎、小偷走进王婆婆家里的动作形态,老虎走路沙沙沙、小偷走路哒哒哒,走路时的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运用肢体动作进行表达需建立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细致的观察是幼儿生动形象地进行肢体动作表达的前提。
二、坐针毡:“漏”为什么会出现在王婆婆家里
“坐针毡”这是指某个人(教师或幼儿)扮演角色,接受其他人的询问。为了进一步了解村子里发生的事情,提出问题:“为什么‘漏会出现在王伯伯和王婆婆家里?”先不把整个故事或事件起因说出来,根据幼儿的提问进行回答,留下一些疑问能够引发幼儿想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欲望,进而激发他们提出更多问题。但是,幼儿的回答具有局限性,需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师幼共同讲述了解故事的开头,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三、猜猜谁是怪兽“漏”
此环节进行墙上画表现,教师把幼儿的动作做成墙上画。幼儿边做动作教师勾画出“漏”的外形特征,幼儿边进行肢体表达边进行语言讲述。“你认为‘漏的外形是怎样的?”“你认为‘漏怎样走动?有什么特征?”幼儿尝试扮演心中的“漏”,可以是肢体动作、语言等。
四、声音的肢体表达
1.象声词的肢体表达
幼儿能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戏剧创作,包括故事中的象声次词、故事情节、故事场景等,使故事向一个新的方向发展。比如小偷走路——哒哒哒、老虎走路——沙沙沙、来到农家——窸窣窸窣、心里害怕——扑通扑通、下起小雨——哗啦哗啦、滚下山坡——骨碌骨碌、屋顶漏雨——滴答滴答……教师与幼儿熟悉故事的情节内容,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介绍不同的拟声词,“这些声音代表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声音?”
2.声音合唱团
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出现的象声词进行肢体表达,幼儿选择录音中的一种声音进行模仿,教师协助幼儿练习各种声音的表达方法,注意节奏的快慢和语气的轻重。教师担任指挥家,用手的不同指向来指挥幼儿发声。指挥的顺序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例如嗒嗒嗒——沙沙沙——窸窣窸窣——扑通扑通——哗啦哗啦——骨碌骨碌——滴答滴答。
3.感受声音的轻重——大雨小雨
幼儿闭上眼睛,天空下起大雨,哗啦哗啦,雨渐渐小了,沙沙沙,房屋漏雨滴答滴答嘀嗒……如用自己的肢体表达大雨小雨的力度,比如拍手的轻重感知大雨小雨的力度,此外,教师还可以将音乐等延伸性表达工具引入戏剧表演中,以激发幼儿的表达表现,如带有一定的韵律或者节奏进行肢体表达大雨小雨,“小雨小雨淅沥沥淅沥沥”“大雨大雨哗啦啦”等。
五、定格画面,思路追踪
“定格”这是最常见的角色塑造策略,幼儿经过深思熟虑后将角色动作、形态用静止的肢体、表情造型表现出来。片段一:王老汉一家;片段二:老虎和小偷偷驴;片段三:王婆婆说最怕“漏”;片段四:最后发现“漏”是房顶漏雨。教师组织幼儿“重演”事件,先与幼儿一同重温之前活动得到的信息,四组幼儿分段定格画面,思路追踪,幼儿将故事内容的主要情节定格成画面,完成后,教师逐一请幼儿展示,并进行思路追踪,探讨角色的内心想法。比如提出以下问题:你正在想什么?你为什么害怕呢?你觉得“漏”是什么?你现在的心情如何?
教师请幼儿为自己的定格画面加入少量动作,并设计一句关键的独白,做成魔法照片,完成后,教师请幼儿分组围成一个大圆圈,告诉幼儿接下来要把四幅魔法照片串联在一起,形成一组“小电影”,教师用摇鼓发布活动开始指令,每组保持定型两秒后回到座位,第二组幼儿接着他们的表演,以此类推,直至四组都表演完毕。
六、绘本情节表演
在排练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戏剧教学策略推动表演活动并激发幼儿进行继续创作,如教师入戏,参与表演活动中;“旁述”策略,一名幼儿说故事,其他幼儿进行故事的表演,部分幼儿扮演山坡、房屋,四名幼儿分别扮演老虎、小偷,4~5名幼儿模拟雨的声音,两名幼儿扮演王老汉和王婆婆,将故事的情节以一幕幕的表演穿插连接起来。
在本次戏剧表达活动中,教师采用“坐針毡”“定格画面”等策略,引导幼儿以角色的或非角色的身份探索绘本故事的情节及人物的角色心理,可见,戏剧表达真正是幼儿的自主表达。
【参考文献】
【1】张金梅.学前儿童戏剧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张金梅.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周翔.儿童绘本戏剧教育活动案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