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力堡至通辽段高速公路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技术探讨

2019-06-11岳焕丽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监测方法指标体系

岳焕丽

【摘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准确掌握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与基础工作。以好力堡至通辽段高速公路为例,结合多年水土保持监测实践经验,从监测的最终目的出发,提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并提出各监测指标的监测方法。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方法

国家高速公路长春至深圳公路新民至鲁北联络线好力堡至通辽段(以下简称好力堡至通辽公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科尔沁区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19°15′50″~123°43′18″,北纬42°15′50″~45°41′23″之间。

公路主线全长89.27km,连接线14.0km,本工程由路基及两侧、桥涵、互通、服务区及收费站、取土场、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及供电通讯线路等组成。项目地处科尔沁沙地与西辽河冲洪积平原区,气候为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394.7~446.8mm,多年平均蒸发量1671.0~1864.0mm,年平均风速3.6~4.4m/s;土壤以風沙土和草甸土为主,沟谷、河流两岸及湖泊周围分布有隐域性的沼泽土;项目区植被类型沙地植被和草甸、沼泽,林草植被覆盖度30%~60%。项目区土壤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风沙区水力侵蚀模数为200t/km2·a,风力侵蚀模数为3000t/km2·a,平原区水力侵蚀模数为500t/km2·a,风力侵蚀模数为2000t/km2·a。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

在开始一项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时,首先要构建统一完善的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指标体系要全面反映水土流失动态及其防治效果,针对不同监测内容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

1.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典型性和全面性。项目所选指标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全面的反映项目区内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的动态变化及水土保持效果。

(2)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各指标监测方法要紧密结合实际监测工作,监测指标要易于取得。同时,监测结果要具有可比性,能作为水土保持状况评价因子。

(3)科学性和相对独立性。指标选取要能充分反映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科学内涵及目的,要有科学依据和来源,目标明确,概念清晰。同时,各指标间尽量减少重叠,使相关性减到最低,避免产生无用的垃圾数据 [2] 。

1.2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监测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体系的结构,结合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及相应的监测方法(见表1)。

2、指标监测方法

2.1项目区水土流失背景监测

项目区水土流失背景监测等8个指标亚类,30个指标,监测方法主要以资料分析法即调查法。通过查阅好通高速主体工程设计资料,结合水土保持方案,收集项目区地理位置图、地形图、水系图、植被图、土壤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水土流失分布图、气象观测资料、水文观测资料。

2.2水土流失状况监测

工程建设过程中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包括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量等5亚类,16个指标。

水土流失状况监测主要采取的方法为资料分析法、现场量测法。防治责任范围、扰动地表面积监测主要以资料查阅,发改委批准红线面积,结合GPS卫星定位系统,计算防治责任范围及扰动面积的动态变化情况。土石方量、弃土弃渣量监测通过收集资料,结合全站仪现场地形测量,对土石方量进行动态监测。水土流失量的监测主要采用现场量测法。工程开挖、填筑形成的边坡,采用简易坡面观测场,同时对小区内的侵蚀沟进行记录。依据简易坡面观测场监测法, 计算土壤侵蚀厚度和总的土壤侵蚀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W-土壤侵蚀量(t);ρ-(下转252页)(上接250页)小区土样的密度(t/m3 );Z-土壤侵蚀厚度(mm);S监测小区水平投影面积(m2 );α-小区坡面坡度;Si1,Si2,Si3-第i条侵蚀沟上、中、下部位的断面面积(m2 );L-第i条侵蚀沟长度(m) 。

2.3 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水土流失危害监测涉及到的4个指标,主要采取调查法完成。对项目区重点地段、水域、农田进行典型调查和周边居民访谈调查。

2.4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监测

项目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监测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等。这些指标的监测方法主要为现场巡查,收集资料,结合现场量测,最后汇总计算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数量。

2.5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监测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益监测主要包括扰动土地治理情况、水土流失治理情况、水土流失控制情况、拦渣效果及植物措施实施效果这5个要素,它们可以由6个指标反映。监测方法主要为前面几项指标资料取得后,分析计算得出。

(1) 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保持措施面积/扰动土地面积×100%

(2) 水土流失治理度=水土保持措施面积/造成水土流失面积×100%

(3) 土壤流失控制比=治理后土壤侵蚀模数/容许土壤侵蚀模数

(4) 拦渣率= 拦挡的渣量/弃渣总量×100%

(5) 植被恢复系数=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100%

(6) 植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防治责任范围×100%

结语: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强调项目建设前、中、后全过程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监控。建立、健全监测评价指标与技术方法体系是确保监测成果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的重要保障。同时,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 本文所提出的监测指标体系只是对现阶段传统监测工作的一个总结和探索, 随着水土保持监测制度、监测技术、监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与提高, 新的监测技术与方法日益被运用到生产建设项目中,三维激光扫描法、摄影测量技术(无人机)、远程实时监控技术的运用,都将大大丰富和完善现有监测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唐文学,孔德树,唐继斗,等.浅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与方法[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4):63-66.

[2]曾红娟,史明昌,陈胜利,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初探[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2):95-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土流失监测技术规程(SL277   2002)[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监测方法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电力在线监测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低频噪声的危害及监测方法
电能计量装置异常状态的监测方法
配电站运行安全监测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