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用户行为分析
2019-06-11马梅彦
马梅彦
本文在对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总结的基础上,以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为出发点,通过对用户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分析服务机器人购买用途、价格、渠道等需求倾向。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选择服务机器人产品的偏好受年龄、收入及地域的影响。本文旨在对服务机器人生产企业,在产品定位、销售渠道、经营模式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作用。
全球服务机器人发展概况
机器人是20世纪科技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目前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而服务机器人相对出现及产业化较晚,现今已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的服务工作,但不包括从事生产的设备[1]。我们从定义就可以看出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相当广,具体可以从事维护清洁、教育、运输、清洗、救援、安防、监护、医疗等工作。考虑我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军事消防、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中,我们把服务机器人分为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都纷纷将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以美国、日本、欧洲、韩国等为主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陆续颁布了很多关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政策。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机器人研究的国家,其机器人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2011年6月,奥巴马宣布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计划投资28亿美元,重点开发基于移动互联技术,以智能化为主要方向的第三代智能机器人[2]。2013年3月和2016年10月,美国先后发布了《美国机器人发展路线图:从互联网到机器人》,将机器人定位于与上世纪互联网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把机器人技术列为美国实现制造业变革、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3]。2017年年初,美国正式发布了《国家机器人计划(National Robotics Initiative,NRI)2.0》,该计划将在先期计划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协作机器人。据悉,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计划每年向NRI2.0投入3000万-4500万美元(约合2亿-3亿元人民币),用于机器人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以及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的创新研究。
日本是机器人生产、研发和使用大国,起步晚于美国,但是其技术发展极为迅速,目前已赶超美国,有“机器人王国”美誉之称[4]。日本从始至终高度重视机器人发展战略。2001年,日本成立了新世纪机器人技术战略调查专门委员会,全面调查阻碍机器人产业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市场供应和需求情况。2015年年初,日本政府公布了《机器人新战略》,提出要建立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应用社会,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机器人市场规模提升2.6倍,使机器人随处可见。因此,2015年也被认为是日本“机器人革命元年”[5,6]。
欧洲对服务机器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欧盟非常看重机器人的技术研发。2014年6月,欧盟启动了《机器人研发计划》(SPARC)[7,8],计划到2020年投入28亿欧元研发民用机器人,预计有200多家企业及机构、1.2万研发人员参与其中。
韩国作为世界机器人产业和研究的主要国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3年,韩国将机器人确立为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十大引擎产业之一;2004年,启动了“无所不在的机器人伙伴”项目,之后步入快速发展期;2009年和2012年,韩国知识经济部先后发布了《服务型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计划通过该战略让韩国机器人在世界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从2009年的10%跃升到2018年的20%,到2022年实现“机器人遍及社会各角落(All-Robot时代)”的愿景[4,9]。
與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且城市化水平及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基数不高,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服务机器人发展迅速,应用范围日趋广泛。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智能服务机器人列为未来15年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10]。2016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实现服务机器人产业年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
在国家政策对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各省市纷纷发布服务机器人的扶持和引导政策,目前中国服务机器人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集群效应。在产业政策扶持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随着服务机器人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服务机器人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本文通过调研服务机器人用户对服务机器人产品的需求,以促进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蓬勃健康有序发展。
数据来源与分析工具
数据来源
问卷调查法又称为“书面调查法”或“填表法”,是一种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的量化研究方法,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及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果[11,12]。问卷调查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可以科学、系统、客观地反应研究目标。近年来,在我国的调查研究中也越来越普遍地使用问卷调查法。
本次问卷调查是在“2018年国际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峰会”上开展的,针对服务机器人用户展开调研,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24份。
分析工具
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即“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是IBM公司推出的一种集成化的计算机数据管理应用软件,是当前广泛使用的三大统计分析软件之一。传统的excel软件在处理庞大复杂的样本数据时,难以满足需求。因此本文选用SPSS 20进行数据分析。
定义变量
对于单项选择的变量定义,可以用数字1、2、3、4来代替A、B、C、D。比如年龄的设置,1=20-30岁、2=31-40岁、3=41-49岁、4=50岁以上。对不定项选择题目的定义我们采用二分法,即将所有因素都设成一个变量,每个变量只有“1”和“0”两个水平值,代表“是”和“否”。例如,对于购买价格的选择,1表示在电子商城购买,0表示不在电子商城购买。
结果与分析
样本的分布状况
本次问卷调研的124名消费者的基本信息状况,如表1所示,从年龄来看,40岁以下的受访者最多,占比超过70%;从所在地区来看,主要来自一线城市,占比约为62%;从受教育水平看,本科学历的受访者最多,占比约为43%,其次为硕士,占比约为35%,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占比约为13%,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最少。从家庭月收入(税后)来看,5000-10000元最多,占比约为33%,10000-20000元次之,占比约为25%。从家庭类型来看,核心家庭(父/母和孩子)占据主要,占比约为31.5%。同时对服务机器人了解程度进行调研,发现近46%的受访者对服务机器人有一定的了解,近10.5%的受访者认为服务机器人存在安全隐患,近4.5%的受访者表示不想了解,近24.2%的受访者对服务机器人的产业看好。
家庭类型/购买用途分析
在设计问卷之初,通过调研市面上家庭/个人服务机器人的产品类型,其服务对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有提升家庭生活便捷度的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如科沃斯地宝/窗宝系列、小米的米家等;有为孩子设计的服务机器人,如优必选的教育机器人、科大讯飞早教机器人等;有为老人设计的陪护机器人;有为个人娱乐设计的服务机器人,如索尼娱乐机器人aibo。通过分析购买服务机器人的主要用途,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34%的受访者表示购买服务机器人用途主要是为家庭生活服务;24%的受访者为孩子购买;23%的受访者表示服务机器人将用于个人娱乐;19%的受访者为老人购买。
伴随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也持续上升,繁琐的家务成为巨大的负担。因而,人们都希望能够从家务中解放出来,特别是一些日常的清洁事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家庭便捷度的服务机器人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
在分析购买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家庭类型对购买用途的影响,如表2及图2所示,可以看出家庭类型中单身、夫妻或情侣及主干家庭购买用途主要是为家庭生活服务,其占比分别为70.6%、66.7%、52.9%。而有小孩的核心家庭,购买用途为提升家庭生活服务、个人娱乐以及为了孩子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33.3%、35.9%、43.6%。这说明家庭类型对服务机器人的产品选择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太明显。
年龄/家庭月收入/可接受服务机器人的价格分析
通过对家庭月收入(税后)的分析,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家庭收入为5000元以下、5000-10000元、10000-20000元、20000元以上的家庭数量占比分别为21%、33%、25%、21%。这表明样本取值的分布较为均匀,更能真实反映本次问卷调研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对不同家庭月收入(税后)/年龄阶段对购买服务机器人价格的分析,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受访者占比为20.97%,其中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的受访者的占比分别为46.15%、30.77%、11.54%、11.54%,选择服务机器人产品价格为2000元以下、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元以上的占比分别为38.46%、19.23%、19.23%、15.38%、7.69%,且购买2000元以下服务机器人中30岁以下年龄段占整个年龄段的比例为70%,这说明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受访者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31-40岁两个年龄段,且30岁以下受访者是购买2000元以下服务机器人产品的主力军。
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受访者占比为33.06%,其中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的受访者的占比分别为39.02%、39.02%、12.2%、9.76%,选择服务机器人产品价格为2000元以下、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元以上的占比分别为21.95%、24.39%、21.95%、21.95%、9.76%。可以看出,这个收入水平内的用户对服务机器人产品的价格选择较为多样,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月收入在10000-20000元的受访者占比为25%,其中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的受访者的占比分别为35.48%、29.03%、29.03%、6.45%,选择服务机器人产品价格为2000元以下、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元以上的占比分别为16.13%、16.13%、25.81%、35.48%、6.45%。可以看出,这个收入水平内的用户对高价格的服务机器人产品的接受度更高,主要集中在4000-5000元。
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上的受访者占比为20.97%,其中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的受访者的占比分别为19.23%、46.15%、19.23%、15.38%,选择服务机器人产品价格为2000元以下、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元以上的占比分别为57.69%、3.85%、3.85%、23.08%、11.54%。可以看出,这个收入水平内的用户对服务机器人产品价格的接受度主要集中在2000元以下,这是因为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上的受訪者相对年纪较大,从而影响其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