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镇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探讨

2019-06-11刘真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小城镇设计

刘真

【摘要】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城镇也得以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缺少小城镇建设的理论研究,缺乏建设经验,导致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流露出一些问题。而作为小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空间在城镇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

【关键词】公共空间;小城镇;设计

作为小城镇精神文化的载体,公共空间能够较大提升一个城镇品味,并且,公共空间在小城镇建设中,还发挥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1]。小城镇公共空间相较于大城市而言,具有显著的优点,原生态的地域特色、便捷的生活尺度、良好的生态环境等。但是,其缺点也十分明显,比如,使用效率低、缺少特色、盲目跟风大城市等,给小城镇居住区的良好生活氛围形成不利影响。甚至,还会逐渐产生一些居住心理问题,如居住区领域感、归属感等需求得不到保障。

1、小城镇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

借鉴学术界已有相关研究,再经过笔者进一步梳理分析,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生态性原则

小城镇的城外都是乡村,将乡村与城镇相融合,有助于小城镇公共空间内大型开放绿地建设所需投资、土地的减少。所以,建设小城镇公共空间应坚持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生态原则,对特定的自然资源做充分利用,尽可能将自然景观要素运用到公共空间的设计之中。

1.2以人为本原则

小城镇公共空间的使用者,是所有镇内的居民。所以,在设计公共空间的时候,应时刻强调“以人为本”,以居民的精神需求与活动为本,对公共空间的环境进行优化,致力建设出具有人情味的空间。而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对不同公众的需求进行了解,注意居民方便、实用、心理需求,以及他们对空间环境的反应。同时,要对人在行动中的舒适感多加考虑,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生理上的需求。

1.3地域特色原则

小城镇特色指的是,某一小城镇所独有的风格、色彩,它可使人们将是小城镇的一些特有的景物、景观与城镇名密切相联系,让两者互为代表并引发联想。而具体到小城镇居住区公共空间建设中,就基于小城镇特色,由乡土气息、人文关怀及地域文化为依托进行体现。

2、小城镇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

本次主要从小城镇的街道空间、景观空间、广场空间这三个具体层面展开分析、论述。

2.1街道空间界面的设计

街道空间主要的设计界面分为两种,侧界面与底界面,在设计街道空间的时候,通常侧面的建筑界面设计,都须完成于建筑设计的时候。另一部分的绿化景观界面,则要街道空间设计时,结合建筑界面进行,详细来讲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在建筑界面较为復杂时,在设计街道其它景观界面的时候,可简单一些,过于复杂的建筑界面与景观界面,会让街道空间显得拥挤,进而使人感到不适。其二,在街道空间的建筑界面较为单调时,则需要将街道的景观界面设计得更有层次,景观空间的节点要多设置,街道空间较长的话,则须分主题分段进行,如此则能规避单一的建筑界面,使得街道空间无趣、乏味。

2.2广场的公共空间设计

在设计小城镇居住区广场的时候,应对空间的尺度做总体控制,并且,还应考虑居民的社会新闻心理需求,注重空间设计上的层次感。首先,广场设计要注意把握一定的规模、尺度。小城镇居住区广场的规模主要与整个居住区的规模紧密联系,也就是小城镇的规模。并且,广场的规模也应结合广场的使用性质,注意考虑广场围合界面的竖向尺度。其次,设计广场,要留意空间的层次感[2]。在设计过程中,要与广场的围合界面结合,借助绿化景观带、周边的街道、水景、绿化小品等,将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同时,要考虑广场的竖向设计,以满足居民在广场活动中的半私密性、私密性及公共性等不同的心理需求。

2.3景观空间的设计

在设计小城镇居住区的公共空间的时候,景观微环境的设计,是除了街道与广场之外,最为关键的。因为,景观微环境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部分,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能体现出对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视程度。所以,在设计小城镇居住区景观微环境的时候,应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本文对景观微环境的设计,主要从景观空间结构与场地剖面设两方面展开论述:

小城镇居住区景观空间结构,应坚持以人为本、尺度合理的原则。景观的层次性应贯彻于设计的全程,以形成多级景观的设计思路。对于区域地块的不同,形成层级不同的景观层级。通常而言,在划分景观空间结构的时候,可划分为邻里型景观、水景共生景观、私密型景观及防护景观带等层级。

景观场地剖面设计,应与地形要求相适应,在尽可能降低土方量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竖向设计,构建出更为丰富的情境景观空间。并且,设计景观场地剖面的时候,还应适当考虑半地下车库、地下车库等技术要求,特别是一些居住区有坡地,景观场地剖面设计就更为关键。

结语:

总之,公共空间是小城镇的精神文化物质载体,关系到镇内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是,我国的小城镇公共空间设计起步相对晚一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较为欠缺。所以,本文的相关理论研究还有待后续进一步完善,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思路,顺着此思路,找寻到更有价值、更深入的公共空间设计理论。

参考文献:

[1]马青锋,张鑫,郑先友.小城镇历史街区的“自然生长”改造模式——以黄屯老街为例[J].南方建筑,2018(02):74-79.

[2]刘笛.浅谈小城镇规划设计的思路——以株洲县淦田镇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智能城市,2018(07):105-106.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小城镇设计
BUBA台灯设计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有种设计叫而专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